(共31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商
山
早
行
目
录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诵读并默诗歌《商山早行》,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
壹
章
基础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作者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写作背景
第
贰
章
课文研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早行:黎明起床 ,踏上旅途。
商山早行
题目解析
商山早行
唐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课文研读
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知识链接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知识链接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晨 起 动 征 铎 , 客 行 悲 故 乡 。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课文研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鸡 声 茅 店 月 , 人 迹 板 桥 霜 。
茅店:乡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盖成的旅舍。
板桥:木板架设的桥。
翻译: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课文研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槲 叶 落 山 路 , 枳 花 明 驿 墙 。
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翻译: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课文研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因 思 杜 陵 梦 , 凫 雁 满 回 塘 。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翻译: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课文研读
第
叁
章
整体感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内容赏析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 心情。
内容赏析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 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内容赏析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的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内容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内容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请赏析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首联展现了旅途中清晨的景象和旅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悲”字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请用白描的表现手法赏析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颔联运用白描手法,鸡、声、茅、店、月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句中并无生动形象的描写,五个名词堆叠,就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写了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在旅店听见鸡叫声,起身时天上晓月还没有落下,然而板桥上早已有行人留下的结了霜的足迹。这两句诗写了最,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鸡声茅店月”这一句,作者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这一场景。“人迹板桥霜”这一句,作者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一情景。这两幅画面的组合,既简练又含蓄,共同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突出了早行的特点,表现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寂寞心情和羁愁旅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颈联“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杜陵梦”指什么?请简要描绘诗人“杜陵梦”的画面。
第一问: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所以“杜陵梦”指的是思乡之梦。
第二问: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商山早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联想
叙事
描写
描写
抒 情
孤寂
听觉 视觉
近景
视觉 远景
由树及叶
思乡
失意
诗歌结构
第
肆
章
课后小练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根据课文完成默写。
1.《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事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商山早行》中,温庭筠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将辛苦愁思陷于纯然写景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默写练习
默写练习
答案: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请运用比较阅读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狼山晓行
[明]江一山①
晓起向南麓②,星河落涧桥③。
鸡声红日近,雁影白云遥。
江静晨光发,山明雨意悄。
丈夫踪迹远,未许混④渔樵⑤。
【注】①江一山:字子云,南通人。②南麓:狼山南坡。③洞桥:山石之间架起的桥梁。狼山从海中逐渐成陆,初时上山须过渡,后来须过洞桥。④混:混杂其中。⑤渔樵:渔夫和樵夫,这里指普通人。
拓展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答案:
(1) 两首诗都抓住早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体现“早”。如甲诗描写鸡声嘹亮,茅草店 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纯然写景,体现了“早”。乙诗通过写“星河”“鸡声”“红日”“晨光”等景物,体现了“早”。
(2) 《商山早行》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却无法抑止思乡的愁绪。《狼山晓行》写晓行途中所见,江村景物优美,气候宜人,流露出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诗人之意却不在于山水之间,作为男儿理应志在四方,建功立业,而不能与渔夫、樵夫这类普通人混杂在一起,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 异中求同。两首诗的正文均未出现“早”字,但运用相同的手法写出了“早”。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 同中求异。两首诗都写了早行所见,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感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