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
地形:又称地貌,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形的类型
1、概念
2、分类
(1)根据海拔和地形起伏状态可以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五大类。
(2)按其成因可分为风沙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花岗岩地貌等类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
译文:遥望东边远峰之下,峻峭的山峰分开耸立,排列成行,脱颖争异,又呈现出广西的风貌。大致这一类丛林般耸立的山峰,西南从这里开始出现,东北到道州结束,气势磅礴地分布在数千里之内,是西南地区的奇妙景观,而这里又是这胜景的西南极边了。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云南石林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广东肇庆
广西阳朔
广西桂林
四川九寨沟
喀斯特一词源自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故此类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地壳表层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一定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作用
流水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岩石
水
可溶性
透水性
溶蚀力
流动性
岩石成分易溶(主要是碳酸钙岩石)
岩石空隙、裂隙大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多
流速:地势、水量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上海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江苏
浙江
北京
台湾
天津
★
中国地形
年降水量分布
中国温度带
分析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原因。
山区广布
年降水量多,流水溶蚀能力强
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加速溶蚀
以碳酸盐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
地形:
降水量:
温度:
岩石:
3.类型
峰林峰丛
残丘
溶沟
坝子
孤峰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笋
地下河
石钟乳
石柱
溶洞
天坑
淀积作用
溶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石芽
石林
①溶沟:流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或裂隙形成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②石芽、石林: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形态丰富多样,伴生溶沟,高度较低。多个石芽组成石林。
坝子
洼地
③洼地:由溶沟进一步发展而来。
有的洼地可达数千米(坝子),底部平坦,是当地重要农耕区。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④峰丛:基部完全相连,锥状耸立的山峰群。山体呈绿色(有植被)
⑤峰林:峰丛之间的基座被侵蚀掉后,呈锥状耸立成片分布的山峰群。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异同点:
两者共同点都是呈锥状耸立的山群,
最重要的区别是看基部是否相连。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④峰丛:
⑤峰林:
⑥孤峰:峰林进一步侵蚀,最后在山间平原上残留下来的孤立山峰。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孤峰
残丘
残丘:孤峰进一步侵蚀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变顺序
在图中指出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洼地地貌。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洼地、坝子、平原
落水洞: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由垂直裂隙,经水溶蚀扩大后或暗河顶坍塌形成。
2.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
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溶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流水淀积作用形成
石钟乳
石幔(石帘)
石柱
石笋
地下河
天坑:
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溶洞,
后来溶洞上方岩层多次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天生桥
喀斯特天生桥是当地下河的顶板崩塌后,残留部分的两端与地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
大窝凼
活动探究
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原因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1.分析大窝凼气候特点和地貌特点。
气候特点: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貌特点:喀斯特地貌,中间为洼地,周围峰丛环绕。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大部分是可溶性岩石,雨水容易向地下渗透;
天坑底部裂隙多,排水条件好。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利: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不利于耕作;水土流水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多溶洞、地下河、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有利:可以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如山间小盆地(坝子),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可以发展林果业。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①重要工程选址; ②发展特色农业--坝子农业; 、③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丰富的旅游资源;④地下水出露形成温泉,抽取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紧张。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利:
(1)生态环境脆弱:地表坡度大,气候湿润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滑坡、崩塌、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
(2)交通建设困难: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3)工程建设难度大:水库、大坝选址应避开喀斯特地貌以防止渗水,且地形崎岖,交通运输不便;
(4)农业基础薄弱: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地表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地表水缺乏,易受旱灾威胁。
石质荒漠化现象
(石漠化)
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想一想,从生态问题的角度看,图中显示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发展方向:
1、发展旅游业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3、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练一练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示意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4.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石灰 较高 大
地形崎岖,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