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hū huàn shì jì jì shù gǎi shàn chéng dù
chāo guò hé xīn ào mì rì yì lián xì
2.比一比,再组词。
赖 架 核 联
懒 驾 该 连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呼风唤雨的世纪》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 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人们 和 的浓厚兴趣。
(2)这篇课文是围绕“ ”一句来写的。
(3)20世纪是指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风 雨 乎 料 云 雾
根 底 王公 黑暗
5.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发生
(1)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从此班级的面貌 了可喜的变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大,才能 生活中的美。
(3)科学家 了许多先进设备,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20世纪的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3)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3)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4)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是一个设问句。这样写能够对答句部分起到强调的作用。我能照样子来写一写。
(1)蝙蝠在夜里飞行探路到底靠的是什么呢?
(2) ?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10.词语搭配找朋友。
创造 奥秘
改善 梦想
探索 生活
实现 奇迹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读拼音,写词语。
hū huàn 呼唤 shì jì 世纪 jì shù 技术 gǎi shàn 改善 chéng dù 程度
chāo guò 超过 hé xīn 核心 ào mì 奥秘 rì yì 日益 lián xì 联系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呼唤 世纪 技术 改善 程度
超过 核心 奥秘 日益 联系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呼唤 世纪 技术 改善 程度
超过 核心 奥秘 日益 联系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赖 耍赖 架 架子 核 枣核 联 联系
懒 懒惰 驾 驾驶 该 应该 连 连线
【考点】形近字;组词.
【答案】耍赖 架子 枣核 联系
懒惰 驾驶 应该 连线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赖”与“懒”,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赖:指无赖。可组词:耍赖。懒:懒惰(跟“勤”相对)。可组词:懒惰。
【解答】故答案为:
耍赖 架子 枣核 联系
懒惰 驾驶 应该 连线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呼风唤雨的世纪》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 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人们 学习科学 和 探索科学 的浓厚兴趣。
(2)这篇课文是围绕“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句来写的。
(3)20世纪是指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这一段时间 。
【考点】课文理解;找中心句.
【答案】(1)科学技术 学习科学 探索科学;
(2)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这一段时间。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和找中心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解答】(1)《呼风唤雨的世纪》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人们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来写的。
(3)20世纪是指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这一段时间。
故答案为:
(1)科学技术 学习科学 探索科学;
(2)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这一段时间。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呼 风 唤 雨 出 乎 意 料 腾 云 驾 雾
刨 根 问 底 王公 贵族 黑暗 无光
【考点】补全词语.
【答案】呼 唤 出 意 腾 驾
刨 问 贵族 无光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腾云驾雾
刨根问底 王公贵族 黑暗无关
故答案为:
呼 唤 出 意 腾 驾
刨 问 贵族 无光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5.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发生
(1)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从此班级的面貌 发生 了可喜的变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大,才能 发现 生活中的美。
(3)科学家 发明 了许多先进设备,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发生;
(2)发现;
(3)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发明是创造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
发现则是在自然社会的原有基础上发现某些不为人知的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在探索过程中进行再创造。
发生是产生;出现的意思。
结合句义可知,(1)应选“发生”;(2)应选“发现”;(3)应选“发明”。
故答案为:
(1)发生;
(2)发现;
(3)发明。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作引用
(2)20世纪的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举例子
(3)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作比较
【考点】说明方法.
【答案】(1)作引用;
(2)举例子;
(3)作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对说明方法知识的学习完成。
【解答】(1)句中引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了20世纪科技的变化,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2)句中举了“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说明了21世纪科技的发展,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句中将人类现代的生活与过去的王公贵族的生活相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作引用;
(2)举例子;
(3)作比较。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假设等。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7.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只要 多读多写,作文 就 会有进步。
(2) 无论 困难有多大,我们 都 能克服。
(3) 如果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就 应该准时去找他。
(4)刘胡兰 宁可 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不 说出党的机密。
【考点】关联词.
【答案】(1)只要 就;
(2)无论 都;
(3)如果 就;
(4)宁可 也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1)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就……”相连。
(2)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都……”相连。
(3)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
(4)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可以用“宁可……也不……”相连。
故答案为:
(1)只要 就;
(2)无论 都;
(3)如果 就;
(4)宁可 也不。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8.照样子,写句子。
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是一个设问句。这样写能够对答句部分起到强调的作用。我能照样子来写一写。
(1)蝙蝠在夜里飞行探路到底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
(2) 鸟儿这么早就醒来了,它们要去干什么呢 ? 它们要去捉虫吃。
【考点】句子仿写.
【答案】(1)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
(2)鸟儿这么早就醒来了,它们要去干什么呢 它们要去捉虫吃。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例句是一个设问句,设问句就是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1)蝙蝠在夜里飞行探路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
(2)例句是设问句,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鸟儿这么早就醒来了,它们要去干什么呢?它们要去捉虫吃。
故答案为:
(1)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
(2)鸟儿这么早就醒来了,它们要去干什么呢 它们要去捉虫吃。
【点评】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人们寄托愿望。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是谁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呢?是老师。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修改病句)
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扩句和缩句;修改病句.
【答案】(1)人们寄托愿望。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是谁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呢?是老师。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写句子和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自己的美好”。
(2)改为陈述句,把“靠什么……呢”去掉,把“呼风唤雨”放在句尾,用句号。
(3)仿写句子,例句是设问句,仿写时注意。
(4)修改病句,“巨变”用词不当,应为“变化”。
故答案为:
(1)人们寄托愿望。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是谁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呢?是老师。
(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0.词语搭配找朋友。
创造 奥秘
改善 梦想
探索 生活
实现 奇迹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前为动词,后为名词,认真分析前后词语的意思,然后搭配,如:创造奇迹。
故答案为:
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探索﹣﹣奥秘 实现﹣﹣梦想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出答案。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试题(共13小题)
1.给下列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A.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人思考
(1)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2)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表现了古人什么样的愿望?
(3)“光年”“程控电话”“原子核”指的是什么?
(4)为什么把地球叫作“地球村”?
解答问题
2.选词填空。
发展 发明 发生 发现
(1)假期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 意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中的美。
(3)我们要大力 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变 改善 改正 改观
(5)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及时 。
(6)要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
(7)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 。
(8)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的生活不断 。
3.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1)一滴水要变成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
(2)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3)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找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的(dí de)确 潜( qián qiǎn)水 船舶(bó bò)
(幻 幼)想 腾云(架 驾)雾 探索奥(密 秘)
6.先补全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句子,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A.呼风 雨 B.一 之长 C. 门立雪 D. 由之路
E.离群索 F. 妙无穷 G.多多 H.腾云 雾
(1)龙能 , ,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2)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 。
(3)连 都没有,你怎么安身立命呢?
(4)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 。
7.“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千里眼”“顺风耳”是指( )
A.神话故事中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B.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8.“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9.(《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的中心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0.词语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亲密的 联系 创造 生活
紧密的 朋友 出现 神话
秘密的 任务 改变 奇迹
1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
12.写一写。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根据你了解的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并存的事例,仿写一个句子。
例: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也会变成白色垃圾,污染环境。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作者:路甬祥)
(1)片段主要说明了 。
(2)片段第①句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指能 的人和能 的人。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 。第②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边塞诗人 的《 》,原是形容边塞 ,大雪落在枝头好似 。课文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 ,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句话。
(4)20世纪,人们将什么“幻想”变成了现实?请举出一例。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3小题)
1.给下列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A.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人思考
(1)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C
(2)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表现了古人什么样的愿望? B
(3)“光年”“程控电话”“原子核”指的是什么? A
(4)为什么把地球叫作“地球村”? B
解答问题 科技将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像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一样。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1)C;
(2)B;
(3)A;
(4)B;
科技将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像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一样。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给下列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试着解答。
故答案为:
(1)C;
(2)B;
(3)A;
(4)B;
科技将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像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一样。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2.选词填空。
发展 发明 发生 发现
(1)假期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 发生 意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发现 生活中的美。
(3)我们要大力 发展 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发明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变 改善 改正 改观
(5)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及时 改正 。
(6)要 改变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
(7)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 改观 。
(8)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的生活不断 改善 。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发生;
(2)发现;
(3)发展;
(4)发明;
(5)改正;
(6)改变;
(7)改观;
(8)改善。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1)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生”。
(2)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现”。
(3)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展”。
(4)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明”。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正: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5)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正”。
(6)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变”。
(7)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观”。
(8)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善”。
故答案为:
(1)发生;
(2)发现;
(3)发展;
(4)发明;
(5)改正;
(6)改变;
(7)改观;
(8)改善。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3.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1)一滴水要变成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 A
(2)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C
(3)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D
【考点】说明方法.
【答案】(1)A;
(2)C;
(3)BD。
【分析】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解答】(1)从“1500”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把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把“人类居住的星球”比作“地球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列举了20世纪的一些新事物,属于举例子。
故答案为:
(1)A;
(2)C;
(3)B、D。
【点评】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比喻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排比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设问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1)比喻;
(2)排比;
(3)设问;
(4)比喻。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1)这是比喻句,把“科学技术”比喻成“魔术师”。
(2)这是用连续四个“没有……”引导的排比句。
(3)这是设问句,自己提出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自己回答“当然是人类。”
(4)这是比喻句,把“堆满枝头的雪花”比喻成“满树朵朵白色的梨花”。
故答案为:
(1)比喻;
(2)排比;
(3)设问;
(4)比喻。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找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的(dí de)确 dí 潜( qián qiǎn)水 qiǎn 船舶(bó bò) bó
(幻 幼)想 幻 腾云(架 驾)雾 驾 探索奥(密 秘) 秘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dí qiǎn bó
幻 驾 秘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及字形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的:[de]用在定语的后面。[dí]真实;实在。[dì]箭靶的中心。故“的确”的“的”应读“dí”。
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故选“幻”。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故选“驾”。
探索奥秘:探索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故选“秘”。
故答案为:
dí qiǎn bó
幻 驾 秘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6.先补全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句子,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A.呼风 唤 雨 B.一 技 之长 C. 程 门立雪 D. 必 由之路
E.离群索 居 F. 奥 妙无穷 G.多多 益善 H.腾云 驾 雾
(1)龙能 腾云驾雾 , 呼风唤雨 ,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2)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 多多益善 。
(3)连 一技之长 都没有,你怎么安身立命呢?
(4)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 奥妙无穷 。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
【答案】A.唤 B.技 C.程 D.必 E.居 F.奥 G.益善 H.驾
(1)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2)多多益善;
(3)一技之长;
(4)奥妙无穷。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A.呼风唤雨 B.一技之长 C.程门立雪 D.必由之路 E.离群索居 F.奥妙无穷 G.多多益善 H.腾云驾雾
腾云驾雾:意思是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一技之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奥妙无穷: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故答案为:
A.唤 B.技 C.程 D.必 E.居 F.奥 G.益善 H.驾
(1)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2)多多益善;
(3)一技之长;
(4)奥妙无穷。
【点评】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千里眼”“顺风耳”是指( )
A.神话故事中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B.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考点】字词理解与赏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句子的语境中去理解。
【解答】“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千里眼”“顺风耳”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8.“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考点】说明方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解答】把“人类居住的星球”比作“地球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选:B。
【点评】考查了说明方法是常见题型,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要结合内容分析,多做练习。
9.(《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的中心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考点】找中心句.
【答案】D
【分析】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全文的或某段的表达中心内容的句子,要想理解好中心句的内容,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解答】《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一句话概括了主要内容,故本文的中心句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故选:D。
【点评】中心句一般是全文的或某段的表达中心内容的句子,中心句多在句首或句尾,有的在句中,要通过多读课文去理解。
10.词语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亲密的 联系 创造 生活
紧密的 朋友 出现 神话
秘密的 任务 改变 奇迹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解答】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或“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比如:亲密的朋友,紧密的联系,秘密的任务;创造神话,出现奇迹,改变生活。
故 答案为:
亲密的朋友 创造神话
紧密的联系 出现奇迹
秘密的任务 改变生活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1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人们寄托愿望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句子仿写;扩句和缩句.
【答案】(1)人们寄托愿望。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写句子和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了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自己的美好”。
(2)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靠什么……呢”去掉,把“呼风唤雨”放在句尾,用句号。
(3)考查了句子仿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是排比句。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据此造句。
故答案为:
(1)人们寄托愿望。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点评】改写句子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2.写一写。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根据你了解的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并存的事例,仿写一个句子。
例: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也会变成白色垃圾,污染环境。
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使一些沉迷网络的人荒废了学业,失去了工作。
【考点】句子仿写.
【答案】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使一些沉迷网络的人荒废了学业,失去了工作。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仿写,仿写句子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句子的形式是:什么怎么样,但也怎么样。注意写出这种物品的好处和坏处。
故答案为:
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使一些沉迷网络的人荒废了学业,失去了工作。
【点评】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作者:路甬祥)
(1)片段主要说明了 现代科学技术把过去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
(2)片段第①句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指能 看得很远 的人和能 听得很远 的人。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第②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边塞诗人 岑参 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原是形容边塞 异常寒冷 ,大雪落在枝头好似 梨花开放 。课文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 科技发展之快和科技成就之多 ,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句话。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4)20世纪,人们将什么“幻想”变成了现实?请举出一例。 人们曾幻想着到月球上去看一看。20 世纪,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
【考点】语段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造句;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1)现代科学技术把过去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2)看得很远 听得很远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异常寒冷 梨花开放 科技发展之快和科技成就之多;
(3)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4)人们曾幻想着到月球上去看一看。20 世纪,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
【分析】语段选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解答】(1)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语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可知片段主要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把过去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2)考查字词的理解与赏析、作家及作品。结合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及上下文内容,可理解作答,“千里眼”“顺风耳”是分别是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结合语句“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可知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第②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后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是形容边塞异常寒冷,大雪落在枝头好似梨花开放,诗句表达了科技发展之快和科技成就之多。据此填空即可。
(3)考查造句。根据题目要求: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句话。通过观察理解可知此句子每个词组间是并列关系,同时对“也没有……”的内容做了强调,用来突出表现,在进行造句时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语句合理、通顺即可。
(4)考查思维的拓展与延伸。20世纪,人们将什么“幻想”变成了现实?请举出一例。作答此题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即可正确作答,如:人们曾幻想着到月球上去看一看,20 世纪,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
故答案为:
(1)现代科学技术把过去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2)看得很远 听得很远 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异常寒冷 梨花开放 科技发展之快和科技成就之多;
(3)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4)人们曾幻想着到月球上去看一看。20 世纪,人类成功登上了月球。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试题(共11小题)
1.同音字组词。
cheng 坐 路
lián 系 忙
zhé 学 断
gēng 田 正。
2.判断下列句子是哪种问句。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2)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吗?
(3)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4)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发现 的发现 的发现
的世界 的世界 的世界
4.按要求改写句子。
缩句
(1)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3)把下面的句子用一句话写出来。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这个句子在文中(《呼风唤雨的世纪》)起到了 的作用。
A.点题
B.承上启下
(2)这句话中“呼风唤雨”的意思是
A.能够支配自然,想怎样就怎样。
B.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6.“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千里眼”“顺风耳”是指看得远和听得远的人。
B.这句话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C.这句话说明在过去人们靠神仙的威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D.这句话说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幻想借着神仙的高超神力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7.“乐不思蜀”说的是帝王( )的故事。
A.刘禅(shàn) B.司马昭
C.刘备
8.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句中“呼风唤雨”指的是( )
A.神仙道士利用法力刮风下雨。
B.人类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
C.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9.语文实践。
下列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请选一选,并回答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小组问题清单
A.“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
C.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
(1)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是 ,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是 。
(2)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 。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10.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空气房子
空气房子早就有了。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一刀将皮球剖成两半,将半个皮球扣在地上,把它的边缘压紧,使它不透一点气。这时候向里面打气,半边皮球受到空气的压力,仍旧会鼓起来,就像一个圆帐篷。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法从车胎那里受到启发,用橡皮管将薄膜做的顶盖撑开。这样,一间房子就造好了,总共用不了几个小时。
给空气房子搬家也很方便;只要把橡皮管骨架里的空气放掉,薄膜顶盖就会缓缓地落下来。
空气房子里还非常安全。它不会坍塌,12级的台风也吹不垮它。时间长了,漏掉了一些空气,空气房子的气压计就会通知人们及时补入空气。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更多用空气建筑的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这才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启示 ②便利 ③依旧
(2)最初的空气房子是 和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的是 和 。
(3)你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空气建筑在哪些领域会大有作为?
(4)读了这篇短文,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提两个问题。
问题1:
问题2:
11.课外阅读。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的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们穿上这种伪装,就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做手术时,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一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点明题目。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1小题)
1.同音字组词。
cheng 乘 坐 路 程
lián 联 系 连 忙
zhé 哲 学 折 断
gēng 耕 田 更 正。
【考点】组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先理解词语意思,比较它们之间的字形差别,再根据平时意思做出恰当的组词选择.
【解答】答案:乘 程 联 连 哲 折 耕 更
【点评】多积累多比较不同的同音字组成的词语,注意字形间区别,做好归类整理.
2.判断下列句子是哪种问句。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A
(2)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吗? B
(3)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C
(4)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A
【考点】疑问句;句式判断.
【答案】(1)A;
(2)B;
(3)C;
(4)A。
【分析】考查了句式。句式的表述形式有设问、反问、疑问、陈述等等,做题时要认真分析,根据句子的意思和一些关键的词语或语气去判断。
【解答】(1)这是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然后回答“当然是人类。”故选A。
(2)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形式来做肯定的回答。故选B。
(3)这是疑问句,提出问题: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故选C.
(4)这是设问句,提出问题“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然后回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故选A。
故答案为:
(1)A;
(2)B;
(3)C;
(4)A。
【点评】句式和句式的转换是小学阶段经常做的练习题,要反复练习,加强积累,遇到这样的题型就会很快作出正确的判断。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惊人 的发现 伟大 的发现 重要 的发现
陌生 的世界 美妙 的世界 神秘 的世界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惊人 伟大 重要
陌生 美妙 神秘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惊人的发现”。
故答案为:
惊人 伟大 重要
陌生 美妙 神秘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4.按要求改写句子。
缩句
(1)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科学创造着生活。
(2)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科学技术创造奇迹。
(3)把下面的句子用一句话写出来。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
【考点】扩句和缩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缩句,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解答】(1)抓住主要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什么创造着什么?
(2)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谁创造奇迹?
(3)根据提问写成一句话,注意句子保持通顺,能表达意思。
故答案为:
(1)科学创造着生活。
(2)科学技术创造奇迹。
(3)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点评】缩句练习时要注意:
1、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2、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3、不改变句子原意。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这个句子在文中(《呼风唤雨的世纪》)起到了 A 的作用。
A.点题
B.承上启下
(2)这句话中“呼风唤雨”的意思是 B
A.能够支配自然,想怎样就怎样。
B.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1)A;
(2)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句子在文中(《呼风唤雨的世纪》)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这句话中“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时,可以找出上下文中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6.“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千里眼”“顺风耳”是指看得远和听得远的人。
B.这句话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C.这句话说明在过去人们靠神仙的威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D.这句话说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幻想借着神仙的高超神力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考点】句子理解与赏析.
【答案】C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说明在过去人们只能用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故选:C。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7.“乐不思蜀”说的是帝王( )的故事。
A.刘禅(shàn) B.司马昭
C.刘备
【考点】成语.
【答案】A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结合自己的成语知识积累可知,“乐不思蜀”说的是帝王刘禅的故事。
故选:A。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8.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句中“呼风唤雨”指的是( )
A.神仙道士利用法力刮风下雨。
B.人类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
C.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此句的“呼风唤雨”指是的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9.语文实践。
下列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请选一选,并回答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小组问题清单
A.“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
C.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
(1)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是 B ,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是 C 。
(2)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 A 。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呼风唤雨”在课本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所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1)B C;
(2)“呼风唤雨”在课本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所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1)(2)考查了对问题进行分类的能力及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问题B对理解段落有帮助,但弄不懂也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C可以引发深入的思考。问题A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回答问题A,注意围绕课文内容来回答。
故答案为:
(1)B C;
(2)“呼风唤雨”在课本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以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所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10.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空气房子
空气房子早就有了。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一刀将皮球剖成两半,将半个皮球扣在地上,把它的边缘压紧,使它不透一点气。这时候向里面打气,半边皮球受到空气的压力,仍旧会鼓起来,就像一个圆帐篷。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法从车胎那里受到启发,用橡皮管将薄膜做的顶盖撑开。这样,一间房子就造好了,总共用不了几个小时。
给空气房子搬家也很方便;只要把橡皮管骨架里的空气放掉,薄膜顶盖就会缓缓地落下来。
空气房子里还非常安全。它不会坍塌,12级的台风也吹不垮它。时间长了,漏掉了一些空气,空气房子的气压计就会通知人们及时补入空气。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更多用空气建筑的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这才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启示 启发 ②便利 方便 ③依旧 依然
(2)最初的空气房子是 飞艇 和 橡皮艇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的是 皮球 和 自行车胎 。
(3)你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空气建筑在哪些领域会大有作为?
空气建筑会在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等领域有大作为。
(4)读了这篇短文,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提两个问题。
问题1: 空气房子是怎样制作的?
问题2: 空气房子的安全性怎么样?
【考点】说明文.
【答案】(1)启发 方便 依然;
(2)飞艇 橡皮艇 皮球 自行车胎;
(3)空气建筑会在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等领域有大作为。
(4)空气房子是怎样制作的?
空气房子的安全性怎么样?
【分析】本文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文中用简练的语言从最初级的空气房子是什么样子的,皮球和自行车胎启发了设计师的灵感造出了较实用的空气房子,憧憬未来的空气建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利用等方面介绍了空气房子。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文中词句,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本题考查了近义词,做题是注意是从短文中找出。①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近义词是:启发。②便利:指敏捷、顺适;便宜且美好的,近义词是:方便。③依旧:依然像从前一样近义词是:依然。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本题结合“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想到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可知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通过阅读短文第五自然段可以知道空气建筑会在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等领域有大作为。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提问题的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例如:空气房子是怎样制作的?空气房子的安全性怎么样?
故答案为:
(1)启发 方便 依然;
(2)飞艇 橡皮艇 皮球 自行车胎;
(3)空气建筑会在住房、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等领域有大作为。
(4)空气房子是怎样制作的?
空气房子的安全性怎么样?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1.课外阅读。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的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们穿上这种伪装,就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B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A D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医生做手术时,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一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B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点明题目。
【考点】说明文.
【答案】(1)B;
(2)A D;
(3)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D;
(5)B。
【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及用途,说明了“隐身衣”的神奇。阅读时要注意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能力。省略号的作用有: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列举的省略、余意未尽、重复词语的省略、引文的省略。文中省略号的前面的语句是写了“隐身衣”的应用,所以这里省略号的意思是列举的省略。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阅读第二自然段“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可知,“隐身衣”利用了光学原理和摄像技术。故选A、D。
(3)本题考查对段意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及第三自然段中的过渡句“‘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的前半句可知,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进行选择。通过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A、B、C正确。结合“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可知,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并不是变成真正透明的“隐身人”,而是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故选D。
(5)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短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激发起读者的兴趣。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及用途。第三部分为最后一自然,总结全文,表达了对“隐身衣”赞叹之情。故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故选B。
故答案为:
(1)B;
(2)A D;
(3)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D;
(5)B。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