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天都峰
一.试题(共9小题)
1.读拼音,写字词。
(1)那个扎着马尾biàn 、戴着手liàn 的小姑娘整天笑hē hē 的。
(2)外婆做的jì yú 汤特别好喝,我总是对它niàn niàn bú wàng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真不敢相(xiāng xiàng) 信,奶奶在相(xiāng xiàng) 片里显得那么年轻。
(2)姐姐整天笑呵(hē hè) 呵的,我从来没见过她皱眉头。
(3)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爬上了那面十米高的攀(bān pān) 岩墙。
3.比一比,再组词。
决 峰 顶 陡 何 辩
诀 蜂 项 徒 呵 辫
4.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忽然 虽然
(1)张小红同学 舞跳的不好,但歌唱的很好。
(2)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 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3)中华健儿 不负众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鼓舞 鼓励
(4)老师经常 我们好好学习。
(5)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深深地 了我。
5.选一选“顶”字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填序号。)
顶:①人体或物体最高的部分。 ②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③从下面拱起。
(1)妈妈给我买了一顶帽子。
(2)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3)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6.按要求答题。
(1)峰顶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改成肯定句)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带点的词造句)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①“终于”的意思是 。
A.到底 B.终点 C. 于是
②这段话体现了 。
A.我们爬到了峰顶
B.登山的艰难
C.永不放弃的精神。
7.“我”爬上天都峰后,想表达自己的欣喜,可以吟诵诗句(多选)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课内阅读。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 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1)在横线上写出画“ ”词语的近义词,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2)读句子,用“ ”画出对加点词具体描述的部分。
①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上面两句话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运用这种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自己写一句。
风好大啊! 。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我爬得上去吗?
9.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风雪中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凛冽的北风横冲直撞,呼啸而来……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滚。我顾不得拍身上的雪,向那些远去的书和本子冲去。
冒着大雪,一些人向我走过来。
一个满睑雉气的小女孩,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说:“小姐姐,你的书……”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
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
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我把书和本子紧紧接在胸前,对着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声说:“谢谢!谢谢大家!”
(1)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写了一件风雪中乐于助人的事。
B.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了一跤的事。
C.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倒,人们帮“我”捡书和本子的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需要帮助?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填表,了解短文是怎样把人们帮助“我”的过程写清楚的。
热心人 怎么做 怎么说
小女孩
老人
姑娘
(4)短文多处写到大雪,有什么作用?
17 爬天都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9小题)
1.读拼音,写字词。
(1)那个扎着马尾biàn 辫 、戴着手liàn 链 的小姑娘整天笑hē hē 呵呵 的。
(2)外婆做的jì yú 鲫鱼 汤特别好喝,我总是对它niàn niàn bú wàng 念念不忘 。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1)辫 链 呵呵;
(2)鲫鱼 念念不忘。
【分析】考查了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看拼音写词语是一个基础类题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辫 链 呵呵;
(2)鲫鱼 念念不忘。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真不敢相(xiāng xiàng) xiāng 信,奶奶在相(xiāng xiàng) xiàng 片里显得那么年轻。
(2)姐姐整天笑呵(hē hè) hē 呵的,我从来没见过她皱眉头。
(3)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爬上了那面十米高的攀(bān pān) pān 岩墙。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xiāng xiàng;
(2)hē;
(3)pān。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1)相:[xiāng]互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亲自观看。[xiàng]相貌;;物体的外观。故分别选:xiāng、xiàng。
故答案为:
(1)xiāng xiàng;
(2)hē;
(3)pān。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比一比,再组词。
决 决定 峰 山峰 顶 山顶 陡 陡峭 何 如何 辩 争辩
诀 诀窍 蜂 蜜蜂 项 一项 徒 徒弟 呵 呵呵 辫 辫子
【考点】组词.
【答案】决定 山峰 山顶 陡峭 如何 争辩
诀窍 蜜蜂 一项 徒弟 呵呵 辫子
【分析】本题为形近字、同音字组词,完成时要注意“比一比”,辨析每一组字形、字义的不同,然后再组词。如“决”与“诀”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决: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可组词:决口。诀:高明的方法。可组词:诀窍。
【解答】故答案为:
决定 山峰 山顶 陡峭 如何 争辩
诀窍 蜜蜂 一项 徒弟 呵呵 辫子
【点评】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4.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忽然 虽然
(1)张小红同学 虽然 舞跳的不好,但歌唱的很好。
(2)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 忽然 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3)中华健儿 果然 不负众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鼓舞 鼓励
(4)老师经常 鼓励 我们好好学习。
(5)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深深地 鼓舞 了我。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虽然;
(2)忽然;
(3)果然;
(4)鼓励;
(5)鼓舞。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居然:副词。竟然,表示出乎预料。果然: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结合(1)题语境,应选填词语“虽然”。结合(2)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忽然”。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果然”。
鼓舞:是扇动的意思。鼓励:是激发;勉励的意思。结合(4)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鼓励”。结合(5)题语境,应选填词语“鼓舞”。
故答案为:
(1)虽然;
(2)忽然;
(3)果然;
(4)鼓励;
(5)鼓舞。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5.选一选“顶”字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填序号。)
顶:①人体或物体最高的部分。 ②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③从下面拱起。
(1)妈妈给我买了一顶帽子。 ②
(2)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①
(3)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③
【考点】多义字.
【答案】(1)②;
(2)①;
(3)③。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1)一顶:数量词。“顶”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故选②。
(2)山顶:山的最高处。“顶”人体或物体最高的部分。故选①。
(3)顶起来:指种子的嫩芽从地下拱起。“顶”从下面拱起。故选③。
故答案为:
(1)②;
(2)①;
(3)③。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6.按要求答题。
(1)峰顶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改成肯定句)
峰顶这么高,我爬不上去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带点的词造句)
我一会儿大声朗读课文,一会儿用心思考问题.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①“终于”的意思是 A 。
A.到底 B.终点 C. 于是
②这段话体现了 B 。
A.我们爬到了峰顶
B.登山的艰难
C.永不放弃的精神。
【考点】改写句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做题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改写后仍然是句子.
【解答】(1)改成肯定句,去掉“吗”,加上否定词“不”,句末变“.”.
(2)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注意语句通顺.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加点词和句子意思的理解,答题关键,根据具体语境作答.
答案:
(1)峰顶这么高,我爬不上去.
(2)我一会儿大声朗读课文,一会儿用心思考问题.
(3)①A ②B
【点评】这几道题是常见的句型转换,在明确做题方法和步骤后,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7.“我”爬上天都峰后,想表达自己的欣喜,可以吟诵诗句(多选) CD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考点】诗文词句理解.
【答案】CD
【分析】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做题时要能理解诗歌大意,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解答】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意思: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此句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此句也常用来比喻人生之路的坎坷和艰难。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意思: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意思:定要攀登到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此句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俯视天下的雄心壮志。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思: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结合释义和语境“表达自己的欣喜”可知,可以吟诵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故答案为:
CD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8.课内阅读。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 笔直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 好似 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发抖 !
(1)在横线上写出画“ ”词语的近义词,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2)读句子,用“ ”画出对加点词具体描述的部分。
①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上面两句话用 夸张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运用这种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自己写一句。
风好大啊! 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 。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不上去。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1)笔直 好似 发抖;
(2)①在云彩上面哩!
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夸张 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
(4)我爬不上去。
【分析】语段选自《爬天都峰》,
【解答】(1)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首先要了解题干中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写出其近义词或反义词。“笔陡”的意思是“谓十分陡峭”,其反义词可以是“笔直”。“似乎”的意思是“好像,仿佛”,其近义词可以是“好似”。“发颤”的意思是“发抖”,其近义词可以是“发抖”。
(2)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①为了体现天都峰峰顶之高,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来:在云彩上面哩!②为了体现天都峰的陡峭,作者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来: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第二题题干中的两句话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我们可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风之大。如:风好大啊!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
(4)考查改写句子。我们可以将原句子改写成陈述句,保持句意不变。即:我爬不上去。
故答案为:
(1)笔直 好似 发抖;
(2)①在云彩上面哩!
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夸张 把大地都揭了一层皮;
(4)我爬不上去。
【点评】做课内阅读时,要结合课文原文来回答,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9.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风雪中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凛冽的北风横冲直撞,呼啸而来……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滚。我顾不得拍身上的雪,向那些远去的书和本子冲去。
冒着大雪,一些人向我走过来。
一个满睑雉气的小女孩,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说:“小姐姐,你的书……”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
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
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我把书和本子紧紧接在胸前,对着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声说:“谢谢!谢谢大家!”
(1)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A.短文写了一件风雪中乐于助人的事。
B.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了一跤的事。
C.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倒,人们帮“我”捡书和本子的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需要帮助?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填表,了解短文是怎样把人们帮助“我”的过程写清楚的。
热心人 怎么做 怎么说
小女孩 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 小姐姐,你的书……
老人 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 孩子,给,快拿着……
姑娘 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 喏,这是你的……
(4)短文多处写到大雪,有什么作用?
突出天气寒冷,反衬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考点】记叙文;内容理解与概括;句段作用.
【答案】(1)A;
(2)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
(3)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 小姐姐,你的书……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 孩子,给,快拿着……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 喏,这是你的……。
(4)突出天气寒冷,反衬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分析】本文主要写一个寒冷的冬天,行人帮“我”捡撒落一地的书本,让我感到温暖。赞扬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解答】(1)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结即可。即:本文主要写一个寒冷的冬天,行人帮“我”捡撒落一地的书本的事,赞扬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故选A。
(2)考查信息的筛选。结合“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滚。”可知答案。
(3)考查信息筛选。第一、二空结合“一个满睑雉气的小女孩,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说:‘小姐姐,你的书……’”可知答案。第三、四空结合“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第五、六空结合“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可知答案。
(4)考查了文章写作的特点。“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凛冽的西北风横冲直撞,呼啸而来”“鹅毛大雪并没能完全挡住人们的视线”“也许是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北风在吹着,雪花漫卷着”课文多次写到“北风”,“雪花”,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寒冷,反衬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故答案为:
(1)A;
(2)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
(3)举起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 小姐姐,你的书……拉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 孩子,给,快拿着……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书本上的雪 喏,这是你的……。
(4)突出天气寒冷,反衬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点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结即可。17 爬天都峰
一.试题(共10小题)
1.正确抄写生字两遍,然后查字典,根据要求填空。
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合理,各部分大小匀称。
“攀”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根据字典释义,“攀”在“攀登”一词中应选第 个解释。
2.读语段,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词。
抬头望了望高耸的天都峰,我的心chàn dǒu 起来。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踏上shí jí ,抓牢tiě liàn ,勇敢地pān dēng 上了天都峰。我高兴得小biàn 子都翘了起来。
3.选字填空。
辫 辩 辨 瓣
花
别
争
子
决 诀 快 块
冰
口
欢
定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似乎(shì sì)
相信(xiāng xiàng)
首都(dōu dū)
5.辨字组词
级 链 陡 辩
极 涟 徒 辫
6.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我和老爷爷都 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一起爬上了天都 峰。
(2)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相 信我们都忘不了这一天。
(3)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人发 颤!白发 苍苍的老爷爷令人敬佩!
7.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呵呵: 、
白发苍苍: 、
8.照样子,写句子。
(1)例: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啊, 这么 , 哩!
(2)例: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一会儿 ,一会儿 ,像 ……
9.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写句子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还想说: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还想说:
10.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①兴奋激动 ②缺乏自信 ③受到鼓舞 ④汲取力量 ⑤奋力攀爬 ⑥互致感谢
17 爬天都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正确抄写生字两遍,然后查字典,根据要求填空。
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合理,各部分大小匀称。
“攀”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P ,再查音节 pān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手 部,再查 15 画。根据字典释义,“攀”在“攀登”一词中应选第 ① 个解释。
【考点】汉字书写;词语解释;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答案】攀 攀 P pān 手 15 ①
【分析】考查汉字书写、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词语解释。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如下:①确定要查的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②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的音序排列,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节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根据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那个字。
【解答】“攀”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合理,各部分大小匀称。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P”,再查音节“pān”,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手,再查15画。根据字典释义,“攀”在“攀登”一词中应为:用手抓住某物,向上爬。故选①。
故答案为:
攀 攀 P pān 手 15 ①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口诀:确定部首数几画,部首目录里面查;翻到检字表页码,再数剩下有几画;检字表里找到字,看看正文几页码;正文当中查到字,知音解义。
2.读语段,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词。
抬头望了望高耸的天都峰,我的心chàn dǒu 颤抖 起来。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踏上shí jí 石级 ,抓牢tiě liàn 铁链 ,勇敢地pān dēng 攀登 上了天都峰。我高兴得小biàn 辫 子都翘了起来。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颤抖 石级 铁链 攀登 辫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字词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颤抖 石级 铁链 攀登 辫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字词。
3.选字填空。
辫 辩 辨 瓣
花 瓣
辨 别
争 辩
辫 子
决 诀 快 块
冰 块
口 诀
欢 快
决 定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瓣
辨
辩
辫
块
诀
快
决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花瓣:花冠的通常呈叶状的一个构成部分。
辨别:根据事物的特点,加以区别。
争辩:辩论;争论。
辫子: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
冰块:般是将液体水冰冻后制成的固体水。
口诀: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欢快:欢乐而轻快。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故依次填:瓣、辨、辩、辫、块、诀、快、决。
故答案为:
瓣
辨
辩
辫
块
诀
快
决
【点评】平时要注重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词汇,锻炼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似乎(shì sì) sì
相信(xiāng xiàng) xiāng
首都(dōu dū) dū
【考点】多音字.
【答案】sì xiāng dū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解答】似:多音字,读“sì”时,指1.如同;像。如:类似。2.似乎;好像。如:听似有理。3.超过。用于比较。如:一代强似一代。读“shì”时,指与“的”连用,用在名词、代词、动词后,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像。如:像小孩似的。故“似乎”的“似”读音为:sì。
相:多音字,读“xiāng”时,指1.互相。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3.姓。4.亲自观看。读“xiàng”时,指1.相貌;外貌。2.物体的外观。3.坐、立等的姿态。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故“相信”的“相”读音为:xiāng。
都:多音字,读“dōu”时,指1.表示总括全部。如:他们都懂外语。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他害我迟到。读“dū”时,指1.大城市。如:都市。亦指以盛产某物而著名的城市。如:煤都。2.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故“首都”的“都”读音为:dū。
故答案为:
sì xiāng dū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5.辨字组词
级 年级 链 链接 陡 陡峭 辩 争辩
极 南极 涟 涟漪 徒 徒弟 辫 小辫
【考点】组词.
【答案】年级 链接 陡峭 争辩
南极 涟漪 徒弟 小辫
【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辩”与“辫”,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辩:辩论,讨论。可组词:争辩。辫: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可组词:小辫。
【解答】故答案为:
年级 链接 陡峭 争辩
南极 涟漪 徒弟 小辫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6.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我和老爷爷都 dōu 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一起爬上了天都 dū 峰。
(2)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xiàng ,相 xiāng 信我们都忘不了这一天。
(3)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人发 fā 颤!白发 fà 苍苍的老爷爷令人敬佩!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dōu dū;
(2)xiàng xiāng;
(3)fā fà。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的运用。多音字的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根据题干给出的语境,填写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多音字“都”。作“都是”这一含义时,应读“dōu”;作“首都”或“地名”这一含义时,应读“dū”。
(2)本题考查多音字“相”。作“相片”这一含义时,应读“xiàng”;作“相信”或“互相”这一含义时,应读“xiāng”。
(3)本题考查多音字“发”。作“感到”这一含义时,应读“fā”;作“头发”“毛发”这一含义时,应读“fà”。
【点评】多音字读音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具体分析。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常考多音字的积累与识记。
7.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呵呵: 白花花 、 绿油油
白发苍苍: 千里迢迢 、 鲜花朵朵
【考点】词语仿写.
【答案】白花花 绿油油
千里迢迢 鲜花朵朵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
【解答】笑呵呵:是ABB形式的词语,据此仿写。
白发苍苍:是ABCC形式的词语,据此仿写。
故答案为:
白花花 绿油油
千里迢迢 鲜花朵朵
【点评】完成此类完题目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只有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得心应手的完成。养成好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积累好词佳句
8.照样子,写句子。
(1)例: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啊, 石阶上的铁链 这么 长 , 是从天上挂下来 哩!
(2)例: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她在训练厅 ,一会儿 唱歌 ,一会儿 跳舞 ,像 只快乐的百灵鸟 ……
【考点】句子仿写.
【答案】(1)石阶上的铁链 长 是从天上挂下来;
(2)她在训练厅 唱歌 跳舞 只快乐的百灵鸟。
【分析】考查了句子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1)例句是一个夸张句,仿写这样的句子,如:啊,石阶上的铁链这么长,是从天上挂下来哩!
(2)例句形式为“……一会儿……一会儿……像……”,仿写时要注意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并写出一个比喻句。
故答案为:
(1)石阶上的铁链 长 是从天上挂下来;
(2)她在训练厅 唱歌 跳舞 只快乐的百灵鸟。
【点评】仿写句子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语气等,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9.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写写句子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还想说: 这么小的小朋友,爬的上去吗?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还想说: 您年纪这么大了,能爬的上去吗?
【考点】言外之意.
【答案】(1)这么小的小朋友,爬的上去吗?
(2)您年纪这么大了,能爬的上去吗?
【分析】考查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
【解答】(1)“也”是说老爷爷对小朋友爬天都峰很吃惊,言外之意是这么小的小朋友,爬的上去吗?
(2)“也”是说“我”认为老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不方便,很难爬上去。
故答案为:
(1)这么小的小朋友,爬的上去吗?
(2)您年纪这么大了,能爬的上去吗?
【点评】言外之意表述时委婉,注意体会其中意思。
10.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① ②③⑤ ④⑥
①兴奋激动 ②缺乏自信 ③受到鼓舞 ④汲取力量 ⑤奋力攀爬 ⑥互致感谢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①②③⑤④⑥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解答】《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爬山前我兴奋激动;爬山中遇到了困难,我缺乏自信,受到了一位老爷爷的鼓舞就奋力攀爬;最后爬上峰顶后,我从老爷爷身上汲取了力量,我们互致感谢。
故答案为:
①②③⑤④⑥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17 爬天都峰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天都峰(dōu dū ) 发颤(chàn zhàn) 白发(fā fà )
铁链(liàn liào) 鲫鱼背(jì jǐ) 汲取(jí xī)
2.一字多音
sì xiàng dōu
似 相 都
shì xiāng dū 。
3.成语接龙。
一 先﹣﹣先 人﹣﹣人 海﹣﹣海 针﹣﹣针 对﹣﹣对 。
4.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原因是( )
A.“我们”是互相搀扶着爬上天都峰的。
B.“我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终下定决心爬上了天都峰。
C.为了表现“我们”都很懂礼貌。
D.这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客套话。
5.《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 ( )
A.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B.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面对天都峰天险→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梅梅是个乐观的姑娘,她总是笑呵呵的。
B.他讲的那些故事纯属子虚乌有,你居然会相信。
C.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动和安慰。
D.经过军民的奋力扑救,火终于被扑灭了。
7.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是( )。
小张是一个 的人,他在这里过得很好。
A.各显神通 B.随遇而安 C.重整旗鼓 D.无可奈何
8.根据要求填空,了解课文的写法。
作者怎样通过爬天都峰这件事,把“当我们缺少勇气时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道理写清楚的?
作者写天都峰又高又陡,是为了突出 。后来,作者又写“我”看到 ,一下子就有了勇气。
作者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得很简略,更没有写爬山时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是因为 。
作者详细描写了爬山前后人物的对话,这样有助于 。
写作时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方法写,是为了讲清楚一个道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阅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写了天都峰的 和 的两个特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决心——
居然——
汲取——
(3)第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描写天都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文章更生动、具体。
B.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为下文做准备,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 决心。
(4)“居然”的意思是 。朗读“我”和老爷爷的几句 对话时要用 的语气来读。
(5)“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
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是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6)最后一段话中,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就是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B.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山人
杨玉娟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他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něi),终于攀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啊!所以适可而止,中途退下来,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有改动)
基础过关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②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理解提升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
第二个登山人:
第三个登山人:
(3)下面是小林和小东两位同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在正确的理解后面画“√”。
小林:山顶有无与伦比的美景,你们这样根本欣赏不到那些美景。
小东:你们不经过努力奋斗,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的。
迁移运用
(4)你从第三个登山人的身上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呢?
17 爬天都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天都峰(dōu dū ) dū 发颤(chàn zhàn) chàn 白发(fā fà ) fà
铁链(liàn liào) liàn 鲫鱼背(jì jǐ) jì 汲取(jí xī) jí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爬天都峰》中所学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平时所学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读音。
【解答】答案为:
天都峰(dōu dū√) 发 颤(chàn√zhàn) 白发(fā fà√)
铁 链(liàn√liào) 鲫鱼背(jì√jǐ) 汲取(jí√xī)
【点评】生字的书写与认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要重视生字的拼读与书写。
2.一字多音
sì 似乎 xiàng 照相 dōu 都来
似 相 都
shì 似的 xiāng 互相 dū 首都 。
【考点】组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对一字多音的字,要先弄清它有几个读音,常见组词,及意思,再进行比较,选出恰当的词语组词.
【解答】答案:
似:sì似乎; shì似的.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都:dōu都来;dū首都.
【点评】多分类整理比较、积累多音字,提高做题正确率.
3.成语接龙。
一 马当 先﹣﹣先 声夺 人﹣﹣人 山人 海﹣﹣海 底捞 针﹣﹣针 锋相 对﹣﹣对 答如流 。
【考点】成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避免写同音字,要把成语写正确.
【解答】答案:
一马当先﹣先声夺人﹣人山人海﹣海底捞针﹣针锋相对﹣对答如流
【点评】成语接龙的方法:
1、用四个字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成语的第一个相同的字【音同就可以】,首尾相接不断延伸,形成长龙.
2、在成语接龙中,第一句成语称为龙头句,该成语的第一个字则称为龙头字.同时把首尾相接的这个字,称为关节字.
3、若数龙组合,则每个龙头字组成一个主题词.
4.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原因是( )
A.“我们”是互相搀扶着爬上天都峰的。
B.“我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终下定决心爬上了天都峰。
C.为了表现“我们”都很懂礼貌。
D.这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客套话。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爬天都峰》课文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孩子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互相鼓励,从彼此身上得到鼓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所以爬上天都峰后他们要互相道谢。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 ( )
A.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B.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面对天都峰天险→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通过阅读可知,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故选: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梅梅是个乐观的姑娘,她总是笑呵呵的。
B.他讲的那些故事纯属子虚乌有,你居然会相信。
C.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动和安慰。
D.经过军民的奋力扑救,火终于被扑灭了。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A.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符合语境。
B.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符合语境。
C.鼓动:激发人们的情绪,使行动起来。不符合语境。
D.奋力:充分鼓起干劲来。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7.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是( )。
小张是一个 的人,他在这里过得很好。
A.各显神通 B.随遇而安 C.重整旗鼓 D.无可奈何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A.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B.随遇而安:指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
C.重整旗鼓:指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D.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结合语境应选择“随遇而安”。
故选:B。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8.根据要求填空,了解课文的写法。
作者怎样通过爬天都峰这件事,把“当我们缺少勇气时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道理写清楚的?
作者写天都峰又高又陡,是为了突出 爬天都峰的困难 。后来,作者又写“我”看到 一个老爷爷也在爬天都峰 ,一下子就有了勇气。
作者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得很简略,更没有写爬山时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是因为 爬山前“我”的畏难情绪,爬山前后的两次对话对“我”的鼓励和启发写的详细 。
作者详细描写了爬山前后人物的对话,这样有助于 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
写作时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方法写,是为了讲清楚一个道理。
【考点】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课文理解.
【答案】爬天都峰的困难 一个老爷爷也在爬天都峰
爬山前“我”的畏难情绪,爬山前后的两次对话对“我”的鼓励和启发写的详细
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解答】《爬天都峰》主要写了作者和一位老爷爷在假日里,一起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个抱着小孩的妈妈,他们互相鼓励,最终成功登顶的故事。文章表达了人类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爬天都峰的困难 一个老爷爷也在爬天都峰
爬山前“我”的畏难情绪,爬山前后的两次对话对“我”的鼓励和启发写的详细
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点评】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阅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写了天都峰的 高 和 陡 的两个特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鼓动
决心—— 决断
居然—— 竟然
汲取—— 吸取
(3)第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描写天都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让文章更生动、具体。
B.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为下文做准备,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 决心。
(4)“居然”的意思是 出乎意料 。朗读“我”和老爷爷的几句 对话时要用 激动、兴奋 的语气来读。
(5)“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A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
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是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6)最后一段话中,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A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就是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B.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近义词;朗读;字词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案】(1)高 陡。
(2)鼓动 决断 竟然 吸取;
(3)B;
(4)出乎意料 激动、兴奋;
(5)A;
(6)A。
【分析】语段选自《爬天都峰》,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可知,这段话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的两个特点。
(2)考查近义词。鼓舞:兴奋;振奋。近义词是“鼓动”。
决心:拿定主意。近义词是“决断”。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近义词是“竟然”。
汲取:吸取;吸收。近义词是“吸取”。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为下文做准备,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决心。故选B。
(4)考查朗读、字词理解与赏析。由“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可知,,表明老爷爷对自己能爬山天都峰深感意外“居然”意思是出乎意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说明我们都在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朗读时要用激动、兴奋的语气来读。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文段内容可知,因为我和老爷爷都是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才爬山了天都峰。故选A。
(6)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爸爸的话揭示了“我”和老爷爷爬山天都峰的原因:①“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努力;②“我们”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别人学习。由“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和“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可知,两人都具有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故选A。
故答案为:
(1)高 陡。
(2)鼓动 决断 竟然 吸取;
(3)B;
(4)出乎意料 激动、兴奋;
(5)A;
(6)A。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山人
杨玉娟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他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něi),终于攀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啊!所以适可而止,中途退下来,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有改动)
基础过关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适可而止
②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气喘吁吁
理解提升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 知难而退
第二个登山人: 适可而止
第三个登山人: 知难而进
(3)下面是小林和小东两位同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在正确的理解后面画“√”。
小林:山顶有无与伦比的美景,你们这样根本欣赏不到那些美景。 √
小东:你们不经过努力奋斗,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的。 √
迁移运用
(4)你从第三个登山人的身上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呢?
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考点】记叙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主旨.
【答案】(1)①适可而止;
②气喘吁吁;
(2)知难而退 适可而止 知难而进;
(3)√√;
(4)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分析】《登山人》这篇短文主要讲了有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个人攀岩了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说是知难而退;第二位登山人刚登到半山腰时,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着上面险峻的山势,也退了下来,说是适可而止;第三位登山人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跌倒也挡不住他前进的目标,最后,他爬上了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各种困难,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所给的提示,结合语境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①适可而止: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②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2)考查了学生对短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短文讲述了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个人刚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用词语来描述就是“知难而退”;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也退了下来,还说“适可而止吧”,用词语来描述就是“适可而止”;第三个人勇往直前,几次跌倒了,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峰顶,用词语来描述就是“知难而进”。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划线的句子意思是:只有登上山峰才能欣赏到美景,只有不懈的努力才会体会到登顶的快乐。故都正确。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并组织语言回答。短文记叙了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故答案为:
(1)①适可而止;
②气喘吁吁;
(2)知难而退 适可而止 知难而进;
(3)√√;
(4)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