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进阶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进阶篇)(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22: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2小题)
1.书写下面的生字,比比谁写的最美观。
2.对“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中的“逐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逐步 B.慢慢 C.渐渐 D.停止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题西林壁 题诗
B.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巴巴
C.毫不可惜 挥毫
D.梅须逊雪三分白 谦逊
4.(《爬山虎的脚》)爬的过程。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
A.变圆片→触墙→巴住墙→贴在墙上→细丝拉住
B.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
C.变圆片→贴在墙上→细丝拉住→触墙→巴住墙
5.选花名,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桃花 梨花 杏花 菊花 荷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6.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注音。
暮江吟(yín yíng)     瑟瑟(qín sè)     未肯降(jiàng xiáng)    
7.连一连,为动物找到家。
虎 穴
鱼 塘
鸟 巢
牛 棚
8.句子练习。
(1)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屋子的墙壁很光滑。(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尽管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修改病句)
   
9.把下列句子扩得更具体!
(1)泉水填满小井。
   
(2)小鸟飞向南方。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   来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   来比喻。
(2)我会用文段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①爬山虎脚的位置:   。
②爬山虎脚的形状:   。
③爬山虎脚的颜色:   。
(3)这段话主要写了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4)联系课文内容,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极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的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特别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如火,有的深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涂了一层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的花瓣自然娇艳,单层的花瓣更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打,总是生机勃勃的。只要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描写太阳花颜色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    ,再写太阳花的    ,最后写太阳花的    。
(3)短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5)简单描写一下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12.百字练笔。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种事物,并写写它的样子。
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2小题)
1.书写下面的生字,比比谁写的最美观。
【考点】汉字书写.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临摹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点评】汉字临摹是练习书写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生字时要注意汉字的书写,写一手好字,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2.对“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中的“逐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逐步 B.慢慢 C.渐渐 D.停止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逐渐:逐步;慢慢;渐渐。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题西林壁 题诗
B.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巴巴
C.毫不可惜 挥毫
D.梅须逊雪三分白 谦逊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诗歌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A.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均为书写,题写;
B.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可怜九月初三夜: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可怜:可爱。可怜巴巴:形容可怜的样子;
C.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毫不可惜:一点也不可惜。毫: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挥毫:书画家或作家用毛笔写字、作诗或画画儿。毫:指毛笔;
D.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逊:逊色。谦逊:谦虚恭谨。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4.(《爬山虎的脚》)爬的过程。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
A.变圆片→触墙→巴住墙→贴在墙上→细丝拉住
B.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
C.变圆片→贴在墙上→细丝拉住→触墙→巴住墙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通过阅读可知,爬的过程:触墙→变圆片→巴住墙→细丝拉住→贴在墙上。
故选: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选花名,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桃花 梨花 杏花 菊花 荷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菊花 。
(2) 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 村。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 别样红。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 开。
【考点】选字词填空.
【答案】(1)菊花;
(2)桃花;
(3)杏花;
(4)荷花;
(5)梨花。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本题是根据诗句的内容填写花名。
【解答】(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朝杜牧的《清明》,意思是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村。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朝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故答案为:
(1)菊花;
(2)桃花;
(3)杏花;
(4)荷花;
(5)梨花。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重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6.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注音。
暮江吟(yín yíng)  yín  瑟瑟(qín sè)  sè  未肯降(jiàng xiáng)  xiáng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未肯降”的“降”应读“xiáng”。读“jiàng”时意思是落下。
故答案为:
yín sè xiá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7.连一连,为动物找到家。
虎 穴
鱼 塘
鸟 巢
牛 棚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结合动物的特点为动物找家,如:虎穴、鱼塘、鸟巢、牛棚。
故答案为:
虎——穴
鱼——塘
鸟——巢
牛——棚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8.句子练习。
(1)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屋子的墙壁很光滑。(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她不光是我的妈妈,还是我的老师。 
(3)尽管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修改病句)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考点】关联词;造句;修改病句.
【答案】(1)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2)她不光是我的妈妈,还是我的老师。
(3)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关联词、造句和修改病句,回答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和课内所学来完成。
【解答】(1)考查对关联词的运用。通过阅读本题句子可知,本题中的两句话之间属于转折关系,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连接,即可连接为: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2)考查用加点词造句。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根据词义可造句为:她不光是我的妈妈,还是我的老师。
(3)考查修改病句。本题中的句子,是用词不当的毛病,“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相当于“只管”。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属于假设关系的句子,应该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故应把“尽管”去掉,改为“如果”。即改为: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故答案为:
(1)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2)她不光是我的妈妈,还是我的老师。
(3)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点评】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平时多做练习,多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9.把下列句子扩得更具体!
(1)泉水填满小井。
 甘甜清澈的泉水填满了村头这一口小井。 
(2)小鸟飞向南方。
 抖着翅膀的小鸟愉快地飞向遥远的南方。 
【考点】扩句和缩句.
【答案】(1)甘甜清澈的泉水填满了村头这一口小井。
(2)抖着翅膀的小鸟愉快地飞向遥远的南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扩句顾名思义就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需要添加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解答】(1)可添加修饰语“甘甜清澈的”“了”“村头这一口”。
(2)可添加修饰语“抖着翅膀的”“愉快地”“遥远的”。
故答案为:
(1)甘甜清澈的泉水填满了村头这一口小井。
(2)抖着翅膀的小鸟愉快地飞向遥远的南方。
【点评】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 蜗牛的触角 来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 发丝 来比喻。
(2)我会用文段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①爬山虎脚的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
②爬山虎脚的形状: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
③爬山虎脚的颜色: 嫩红 。
(3)这段话主要写了 B 
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4)联系课文内容,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B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A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1)蜗牛的触角 发丝;
(2)①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②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③嫩红。
(3)B;
(4)①B;
②A。
【分析】语段选自《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解答】(1)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从“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可知用“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发丝”来比喻。
(2)考查了对文章信息的筛选。①从“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等语句可知脚的位置。②从“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可知脚的形状。③从“也是嫩红的”可知脚的颜色。
(3)考查了概括语段内容。从“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也是嫩红的”等可知描写了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4)考查了作者的观察方法。①从“不几天”可知作者是连续观察的。②从“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等可知作者进行了细致观察。
故答案为:
(1)蜗牛的触角 发丝;
(2)①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②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③嫩红。
(3)B;
(4)①B;
②A。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并作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常见的一种极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的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特别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如火,有的深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涂了一层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的花瓣自然娇艳,单层的花瓣更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打,总是生机勃勃的。只要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描写太阳花颜色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  茎 ,再写太阳花的  叶子 ,最后写太阳花的  花朵 。
(3)短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首尾呼应 。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5)简单描写一下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考点】散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扩展写话.
【答案】(1)洁白 鲜红 深黄。
(2)茎 叶子 花朵。
(3)首尾呼应。
(4)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
(5)美人蕉,叶子大,花朵鲜艳。
【分析】考查了记叙文阅读,短文介绍了太阳花的外形以及作者对它的赞美。反复品读,认真揣摩,读懂文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了文章内容。根据“太阳花的花朵颜色特别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如火,有的深黄若金”可知答案。
(2)考查了短文的顺序,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开始写太阳花的外形。“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先写它的茎。第三自然段“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写它的叶子。第四自然段“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写它的花朵。
(3)考查了首尾呼应,就是开头和结尾的照应,注意结合句子分析,文章第一句话“我喜欢太阳花”,交代自己喜欢太阳花,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喜欢太阳花”,与前文呼应。又一次点出自己喜欢太阳花。首尾呼应。
(4)文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喜欢太阳花的原因。“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
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
(5)考查了写话训练,注意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即可。
故答案为:
(1)洁白 鲜红 深黄。
(2)茎 叶子 花朵。
(3)首尾呼应。
(4)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
(5)美人蕉,叶子大,花朵鲜艳。
【点评】写带比喻的词语,结合例子分析;首尾呼应,就是开头和结尾的照应,注意结合句子分析;从上下文中找相关语句结合起来理解。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时,可以找出上下文中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12.百字练笔。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种事物,并写写它的样子。
【考点】记叙文(写景).
【答案】这次郊游,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三个角度观察了同样的湖和树,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开始我站在湖边平视,树高湖低,树环绕着湖;后来我登上眺远亭居高临下俯视,只见绿色树冠,湖水汪洋;最后我坐在船上远望,岸上树木围湖,列队而立。同一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
【分析】本题为小练笔。要求学习《题西林壁》中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种事物,并写写它的样子。《题西林壁》写出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的庐山时,庐山的不同面貌。结合这种写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事物去写。可写景,可状物。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给文章增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解答】范文:
这次郊游,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三个角度观察了同样的湖和树,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开始我站在湖边平视,树高湖低,树环绕着湖;后来我登上眺远亭居高临下俯视,只见绿色树冠,湖水汪洋;最后我坐在船上远望,岸上树木围湖,列队而立。同一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
【点评】本文小作者结合《题西林壁》中的观察方法描写了湖与树。结构合理,语句通顺,能用上学到的好词佳句,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