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7小题)
1.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B.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事,发明了雷达。
2.名曰女娃( )
A.为,是 B.叫作
3.以下关于“神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通常气魄宏大,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其中的神奇。
B.神农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先人的开拓精神。
C.古人创造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D.神话中的人物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
4.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以堙于东海( )
A.填塞 B.埋没
C.堆成的土山
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娲(wā) B.塌下(tā) C.熄灭(xī) D.功绩(jī)
6.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写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1)春雨默默地 ,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2)长跑结束后,小明 ,站都站不动了。
7.用“√”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炎帝之少( shǎo shào) 女,名曰(rì yuē) 女娃。
(2)溺(nì ruò) 而不返,故为精卫。
8.把下面的词语和相应的人物或故事用线连起来。
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上天入地 孙悟空
神机妙算 诸葛亮
三头六臂 哪吒
9.先补全词语,再读一读,你想到了哪些画面?选择其中两个词语描绘一个画面。
不平 挽 搭 败坏 零零
吹 淋 欢 笑 天 地 大火
10.根据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给下列盘古的相关活动排序。
①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
②盘古用斧头劈碎“大鸡蛋”,将天和地分开。
③盘古使出神力支撑天地,不让天地合拢。
④盘古在混沌中沉睡。
正确的顺序为:
11.将古诗《嫦娥》补充完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 ,长河渐落 。
嫦娥 , 夜夜心。
12.嫦娥缓缓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玉兔相伴。我能用学过的诗句形容嫦娥当时的心境:“ , 。”这些内容让我想起了神话故事 。
13.扩写句子。
(1)人们看见天边有云霞。
人们看见天边有 的云霞。
(2)山上全是碎石块。
山上全是 的碎石块。
(3)他博得了人们的喝彩。
他博得了人们 的喝彩。
14.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
(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沉香救母(节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 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 几个野果充饥,渴了就 几口泉水喝喝。脚上 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 下了(一道 一道道) 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母亲重见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1)基础过关。
①用“\”画去第2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②把下面的动词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划 磨 翻 捧 跨 采
(2)理解提升。
①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沉香
②从四字词语“ ”和“ ”能看出沉香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迁移运用。
画线句子写出了沉香就要与母亲见面时 的心情。我也能写一个句子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心情:
16.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④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渭:即渭水。④北:向北。⑤邓林:桃林。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欲得饮
A.欲望。
B.将要。
C.想,想要。
②河、渭不足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2)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未至,道渴而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B.《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
C.《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D.夸父逐日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无法征服的
(4)《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传说,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其中的神奇性?(结合原句回答)
(5)读完文章,你觉得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17.思路:我拟定的题目是:我和 过一天
(1)起因: (我为什么想和这个人过一天)
(2)经过: (我们在这一天的主要经历)
(3)结果:
第四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7小题)
1.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B.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事,发明了雷达。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正确。
B.有误,启事:是机关,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使用文体。用在这里不合适,应该用“启示”。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名曰女娃( )
A.为,是 B.叫作
【考点】字词解释.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字词翻译。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名曰女娃”意思是名字叫作女娃。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3.以下关于“神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通常气魄宏大,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其中的神奇。
B.神农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展现了先人的开拓精神。
C.古人创造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D.神话中的人物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
【考点】神话传说;文体知识.
【答案】D
【分析】考查了神话传说、文体知识。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解答】A、B、C正确。
D.不正确。神话中的人物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个性的。
故选:D。
【点评】神话是人类远古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4.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以堙于东海( )
A.填塞 B.埋没
C.堆成的土山
【考点】句子翻译.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完成本题要在认真阅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解答】本句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意思是:用来填塞到东海里。“堙”填塞的意思。
故选:A。
【点评】翻译文言词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娲(wā) B.塌下(tā) C.熄灭(xī) D.功绩(jī)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错误读音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功绩”的“绩”应读“jì”。
故选:D。
【点评】在日常用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很容易被读错,所以平时要注意对这些字的积累,避免读错。
6.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写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1)春雨默默地 滋润万物 ,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2)长跑结束后,小明 精疲力竭 ,站都站不动了。
【考点】四字词语及叠词.
【答案】(1)滋润万物;
(2)精疲力竭。
【分析】考查四字词语及叠词。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条件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作答。
【解答】(1)滋润万物:使万物得到滋养和润泽。
(2)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
故答案为:
(1)滋润万物;
(2)精疲力竭。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只有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得心应手的完成。
7.用“√”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炎帝之少( shǎo shào) shào 女,名曰(rì yuē) yuē 女娃。
(2)溺(nì ruò) nì 而不返,故为精卫。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shào yuē;
(2)nì。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解答】“少”[shǎo]数量小(跟“多”相对):~量。[shào]年纪轻(跟“老”相对):~女。故“少女”的“少”应选“shào”。
故答案为:
(1)shào yuē;
(2)nì。
【点评】在日常用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很容易被读错,所以平时要注意对这些字的积累,避免读错。
8.把下面的词语和相应的人物或故事用线连起来。
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上天入地 孙悟空
神机妙算 诸葛亮
三头六臂 哪吒
【考点】经典名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著的阅读,结合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辨析进行连线。
【解答】“八仙”是《东游记》中的人物,每人都有不同的神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是一个歇后语。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神面妙算。
哪吒是《封神演义》听的人物,有三头六臂。
故答案为:
各显神通——八仙过海
上天入地——孙悟空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三头六臂——哪吒
【点评】在平时课余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名著的阅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
9.先补全词语,再读一读,你想到了哪些画面?选择其中两个词语描绘一个画面。
愤愤 不平 挽 弓 搭 箭 气急 败坏 零零 星星
风 吹 雨 淋 欢 声 笑 语 欢 天 喜 地 熊熊 大火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考点】补全词语;扩展写话.
【答案】愤愤 弓 箭 气急 星星
风 雨 声 语 欢 喜 熊熊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想象写话。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愤愤不平 挽弓搭箭 气急败坏 零零星星
风吹雨淋 欢声笑语 欢天喜地 熊火
欢声笑语:表示气氛欢快热烈。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故答案为:
愤愤 弓 箭 气急 星星
风 雨 声 语 欢 喜 熊熊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0.根据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给下列盘古的相关活动排序。
①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
②盘古用斧头劈碎“大鸡蛋”,将天和地分开。
③盘古使出神力支撑天地,不让天地合拢。
④盘古在混沌中沉睡。
正确的顺序为: ④②③①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④②③①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先是“盘古在混沌中沉睡。”接着是“盘古用斧头劈碎“大鸡蛋”,将天和地分开。”然后是“盘古使出神力支撑天地,不让天地合拢。”最后是“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
故答案为:
④②③①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11.将古诗《嫦娥》补充完整。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 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 晓星沉 。
嫦娥 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 夜夜心。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屏风烛影深 晓星沉 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
【分析】考查了诗歌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能正确书写。
【解答】出自唐朝李商隐的《嫦娥》,意思是: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故答案为:
屏风烛影深 晓星沉 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
【点评】要熟练掌握所要背诵的诗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抓首字,加强背诵。
12.嫦娥缓缓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玉兔相伴。我能用学过的诗句形容嫦娥当时的心境:“ 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些内容让我想起了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
【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故答案为: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3.扩写句子。
(1)人们看见天边有云霞。
人们看见天边有 五彩 的云霞。
(2)山上全是碎石块。
山上全是 零星 的碎石块。
(3)他博得了人们的喝彩。
他博得了人们 热烈 的喝彩。
【考点】扩句和缩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扩写,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解答】(1)考查了扩句: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五彩的”,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具体,即:人们看见天边有五彩的云霞。
(2)考查了扩句: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零星的”,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具体,即:山上全是零星的碎石块。
(3)考查了扩句: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热烈”,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具体,即:他博得了人们热烈的喝彩。
故答案为:
(1)五彩;
(2)零星;
(3)热烈。
【点评】扩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其次在主干词前面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修饰词可以填一处或多处,只要合适就行;再者,把扩好的句子读一读,看是否合适,是否通顺,是不是比原来的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4.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 东海 ,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 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
(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小女儿。 溺: 淹没。
故: 因此。 堙: 填塞。
(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难,勤奋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考点】拓展延伸.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解答】(1)考查了按原文填空。对学过的文言文要熟背,会默写。
(2)考查了原文出处,出自《山海经》。
(3)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根据原句来理解。
(4)考查了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精卫鸟之所以会“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5)考查了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相比较大海,精卫的力量非常渺小,但是精卫鸟却不惧怕困难并且坚持斗争,所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实际上是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6)考查了知识的拓展迁移。联系实际,这种“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还体现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驻守在边疆,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7)考查了学完本文后的收获。可联系课文结合自身的经历来谈自己的收获,语言要流畅。
故答案为:
(1)名曰 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
(2)B;
(3)小女儿 淹没
因此 填塞
(4)A;
(5)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6)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7)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难,勤奋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沉香救母(节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 翻 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跨 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 采 几个野果充饥,渴了就 捧 几口泉水喝喝。脚上 磨 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 划 下了(一道 一道道) 一道 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母亲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母亲重见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1)基础过关。
①用“\”画去第2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②把下面的动词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划 磨 翻 捧 跨 采
(2)理解提升。
①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沉香 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②从四字词语“ 日思夜想 ”和“ 无比激动 ”能看出沉香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迁移运用。
画线句子写出了沉香就要与母亲见面时 无比激动 的心情。我也能写一个句子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心情: 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考点】记叙文.
【答案】(1)一道 翻 跨 采 捧 磨 划;
(2)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日思夜想 无比激动;
(3)无比激动 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分析】短文选自《沉香救母》。本文主要写了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沉香长大后,随霹雳大仙学成武艺并得神斧,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故事。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一道:表示确定的数目。一道道:表示很多道。结合句子,应划去“一道”。结合课文内容及词语,本文中依次填写的动词是:翻、跨、采、捧、磨、划。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沉香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日思夜想:日夜思念的意思,本文指沉香非常想念母亲。无比激动:非常激动的意思,本文指沉香就要见到母亲的激动心情。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句子。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沉香想到就要和母亲相见了的激动的心情。故可仿写描写人物激动心情的句子: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故答案为:
(1)一道 翻 跨 采 捧 磨 划;
(2)为了救母亲不怕吃苦,无所畏惧 日思夜想 无比激动;
(3)无比激动 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激动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是“嗷嗷”地喊着,眼里含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点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④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渭:即渭水。④北:向北。⑤邓林:桃林。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欲得饮 C
A.欲望。
B.将要。
C.想,想要。
②河、渭不足 B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2)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B.《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
C.《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D.夸父逐日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无法征服的
(4)《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传说,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其中的神奇性?(结合原句回答)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5)读完文章,你觉得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夸父是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
【考点】句子翻译.
【答案】(1)①C;
②B。
(2)①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3)C;
(4)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5)夸父是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解答】(1)①考查字词翻译。解答时,要回到句子中,结合语境进行翻译。“欲得饮”的意思为想要喝水。根据句意,“欲”的意思为“想,想要”。所以选C。
②“河、渭不足”的意思为黄河、渭水的水不够。根据句意,“河”的意思为“黄河”。所以选B。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与日:和太阳;逐走: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句子意思是: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未至:没有赶到;渴:感到口渴。句子的意思是: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3)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夸父有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故选:C。
(4)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太阳赛跑”的意思,体现了神奇性。“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的意思,也体现了神奇性。
(5)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夸父是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人。
故答案为:
(1)①C;
②B。
(2)①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3)C;
(4)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5)夸父是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人。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7.思路:我拟定的题目是:我和 孙悟空 过一天
(1)起因: 因为我特别崇拜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我为什么想和这个人过一天)
(2)经过: 我们游览了天庭,去了花果山,还去了水帘洞,看了瀑布。 (我们在这一天的主要经历)
(3)结果: 这其实是我做的一个梦。
【考点】想象作文.
【答案】孙悟空
(1)因为我特别崇拜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2)我们游览了天庭,去了花果山,还去了水帘洞,看了瀑布。
(3)这其实是我做的一个梦。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我和____过一天”,这是一篇半命题的作文,结合自己对童话或神话故事的阅读,选择自己喜欢人物,然后进行合理地想象: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解答】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合理填空即可:
思路:我拟定的题目是: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1)起因:要交代为什么想和这个人过一天。如:因为我特别崇拜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2)经过:要写出我们在这一天的主要经历。如:我们游览了天庭,去了花果山,还去了水帘洞,看了瀑布。
(3)结果:这其实是我做的一个梦。
故答案为:
孙悟空
(1)因为我特别崇拜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2)我们游览了天庭,去了花果山,还去了水帘洞,看了瀑布。
(3)这其实是我做的一个梦。
【点评】写想象作文,一定要思路清晰,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