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13)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1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7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30 15:10:03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金塔县第三中学 康雪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
认知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读出人物情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说话的艺术性。
预习成果检测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为( ),“纳谏”理解为( ),整句题目理解为(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结构完整,故事性强,课文首先用“三问”“三答”叙写了邹忌和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叙写了邹忌的“三思”,即“邹忌暮寝而思之”,曰:( );( );( )。
接着写了邹忌由己及君的“三比”,即: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最后,用“三赏”写出了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用“三变”写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课堂学习研讨(一)
精读课文,读出情感,我能行!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根据你的理解,可适当加点儿表演哦!
听一听 想一想 评一评
1.你觉得哪些同学的朗读恰当准确的表达出了该角色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2.哪些同学的朗读如果这样读效果会更好?
【 邹忌 威王 妻 妾 客 】
课堂学习研讨(一)
文中的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研讨(二)
邹忌向齐威王进谏,使齐威王欣然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过程及方法:
1.自主浏览课文,在一、二自然段中勾画出“三思”“三比”内容,想一想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及其他原因。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观点,取长补短,互相启发。
3.小组内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讨论最快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课堂学习研讨(二)


A
B
C
D
A
B
C
D
所以乙也有
课堂学习研讨(二)
比一比 记一记
良药苦口 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一: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个老人赶快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摇摇晃晃的站着,还满脸幸福的看着孙子,请你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孙子是不好的。
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二:初中生小美最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每天将爱情挂在嘴边,神情恍惚,无心学习,身为好朋友的你很是替她着急,请你用类比的方式提醒她,早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当堂训练检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的意思是委婉的规劝。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以自己类比( ),以妻类比( ),以妾类比( ),以客类比( ),以小事喻大事,以家事喻国事,最终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欣然纳谏。
2.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征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生地中考,班主任打算取消本班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打消这个念头,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反馈小结升华
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你有什么启发,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对于某一个事件或史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发不同的看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新课预习指导
预习课题:《曹刿论战》
预习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预习方法:
1.查阅字词典,解决生僻字词读音。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