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四 天气与气候(2.1-2.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测四 天气与气候(2.1-2.2)(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0 23:29:50

文档简介

周周测四 天气与气候(2.1-2.2)
、选择题
小英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小华说:“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杭州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答案解析】B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小英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小英描述的是短时间天气变化属于天气;小华说:“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小华描述的是杭州的一个长期的天气综合体现,属于气候;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  )
A.天气变化 B.气候变化 C.温度变化 D.季节变化
【答案解析】A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非常形象地绘出了北国的雪景。
故答案为:A
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解析】A
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B
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①正确;空气上冷下热,故对流运动旺盛,②正确;由于纬度高低不同,则气温的差异而导致了对流运动的高度不同,故低纬地区对流层厚度高于高纬地区,③错误;对流运动旺盛,且该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解析】A
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符合题意。
对流层是A层,降雨下雪等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②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在平流层,③不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并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因为对流层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如图为某四个地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图示四地气温变化(  )
A.甲地全年高温 B.乙地全年低温
C.丙地气温年变化小 D.丁地冬季河流会结冰
【答案解析】A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A.由甲图可知,甲地方的气温全年都维持在28℃左右,属于全年高温地区;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10月份--1月份时,乙地的温度较高;不能说乙地全年低温;故B错误;
C、由丙图可知,丙地在1、2月份时,气温接近0℃,而在7、8月份时,气温接近25℃,温差较大;故C错误;
D、由丁图可知,丁地最低温度在5℃左右,没有低于0℃,所以丁地冬季河流不会结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解析】D
对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 ,赤道厚为17-18千米,两极的厚度薄为7-8千米;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故答案为:D.
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解析】D
根据大气层的组成及各层的名称和作用进行解答。
A.天体进入大气层之后,和空气摩擦生热进行燃烧,从而减少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雷电风雨属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分为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如图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B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层各层特点的掌握情况;
平流层中没有显著的空气对流且视线较好,并且在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所以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平流层,即乙层;
故答案为:B。
四位同学根据下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4 25.3 24.1 22.0 19.4 16.2 13.2 15.0 18.1 19.8 23.4 25.2
A. B.
C. D.
【答案解析】B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解: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该地7月份其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B图和D图所示的是南半球气温分布.但D图中最高气温约是28℃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填空题
肩负着美国人重返月球和载人探索火星重任的“猎户座”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顺利升空。发射最佳时机的几日,卫星发射基地中心的气象要素如表中所示:
(1)表中所描述的是   现象(选填“天气”或“气候”)。
(2)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图中   (选填“A”或“B”)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探测器外面有一测大气温度的仪器,当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度的增加而   。
【答案解析】(1)天气
(2)A;增加
(1)“天气”是指某一区域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是大气的一种综合表现,包括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天气变化。气候是一个区域相对稳定的大气要素,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等。
(1)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就需要“天气预报”。 气候是指一个区域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反应的是长期的大气状况,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
(2)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故答案为:(1)天气(2)A;增加
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填序号)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解析】(1)②
(2)③④⑤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流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全部集中在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依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适合飞机长时间飞行.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的作用.
(1)②为平流层,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适合飞机高空飞行.(2)①对流层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错误;②对流层基本是由赤道向两极变薄,错误;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正确④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正确;⑤对流层大气运动以垂直为主,对流运动强烈,温度降低收缩凝结从而成云致雨.而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为天气变化提供了条件.另外除了垂直变化,对流层不同地区的水平方向温度也存在不同.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正确.
如图装置内有一根燃着的蜡烛,将点燃的线香放在装置左上端,发现本来向上运动的白烟沿图中虚线轨迹运动,请解释形成白烟运动规律的原因:   ;这与大气层中   层的大气运动规律相似。
【答案解析】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上升,密度减小,热空气向上运动,左边冷空气向下运动,形成逆时针运动规律;对流
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运动。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 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把近地面11 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 对流层。
1、 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上升,密度减小,热空气向上运动,左边冷空气向下运动,形成逆时针运动规律 。
2、 这与大气层中对流层的大气运动规律相似。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1)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   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
【答案解析】(1)平流层
(2)悬浮
(3)A;C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失重是指失去重力或者部分失去重力的状态。
(1)火箭从地球升空从低到高会依次穿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当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人体可以在水中各个位置悬停,此时因为感受不到地面的支持力与太空中失重状态是比较类似的。
(3)A.植物向光生长与光刺激方向有关,与重力无关;
B.粗盐提纯中过滤时需要液体靠自身重力下落而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与重力有关,太空没有重力无法实现;
C.没有重力,乒乓球对水没有压力,水对兵乒球下表面没有压力,浮力就会消失;
AC符合。
故答案为:(1)平流层(2)悬浮(3)AC
读“大气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
(3)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图中的   层。(填图中字母)
【答案解析】(1)降低
(2)对流
(3)B
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大气运动以垂直为主,对流运动强烈,温度降低收缩凝结从而成云致雨。而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为天气变化提供了条件。
(1)如图可知从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3)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图中的B层。
、实验探究题
按照下列要求,完成活动。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工具1套。
(1)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温度计放到   内,该仪器离地面   。
(2)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   时、14时、20时。
(3)记录观测结果。根据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当日的平均气温为   ℃。
【答案解析】(1)百叶箱;1.5米
(2)8
(3)16;10.25
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一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14时;
(1) 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m;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3)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二点,所以 记录观测结果。根据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16℃。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当日的平均气温为10.25℃。
故答案为:(1)百叶箱、1.5米(2)8(3)16、10.25
阅读“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   ℃。
(2)北京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
(3)请总结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
【答案解析】(1)14时;5时左右;17.6
(2)15.7
(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气温最高值23.6℃与最低值6℃相差约17.6℃。
(2)(8.7+13.2+23.6+17.4)÷4=15.7 ℃,北京当天的平均气温约为15.7 ℃。
(3)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为: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14时;5时左右;17.6(2)15.7(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解答题
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   (填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示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某日的平均气温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选项可能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答案解析】(1)温度计;气温变化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5;9;C
(2)14
结合4次气温记录分析解答。
(1)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按照测定气温要求,通常将温度计放到离地面百叶箱内,为了为了使所测的温度具有代表性,百叶箱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因为在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比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实用价值;从图得知,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其他时段的气温约8℃、12℃、3℃,该地日的平均气温为=(8℃+15℃+12℃+3℃)÷4=9.5℃。这样的气温,该地大约处于春季或秋季,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2)由图信息可知: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1)温度计;气温变化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5;9.5;C
(2)14
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答案解析】(1)解: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解: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1)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读株洲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点 B.约14时 C.日出以前 D.子夜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D.67.5℃
(3)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一天株洲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校放暑假
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农民采摘春茶
【答案解析】(1)B
(2)C
(3)D
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1)根据株洲市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来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39度,对应的时间是14时。
(2)气温的日较差的计算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得出即可。即39-27.5=11.5
(3)根据一天的气温来看,最低气温都在27.5度,说明可能是夏季,气温比较高。农民采春茶一般在春季。
故答案为:(1)B(2)C(3)D。
第 1 页(共 1 页)周周测四 天气与气候(2.1-2.2)
、选择题
小英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小华说:“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杭州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  )
A.天气变化 B.气候变化 C.温度变化 D.季节变化
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如图为某四个地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图示四地气温变化(  )
A.甲地全年高温 B.乙地全年低温
C.丙地气温年变化小 D.丁地冬季河流会结冰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如图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四位同学根据下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6.4 25.3 24.1 22.0 19.4 16.2 13.2 15.0 18.1 19.8 23.4 25.2
A. B.C. D.
、填空题
肩负着美国人重返月球和载人探索火星重任的“猎户座”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顺利升空。发射最佳时机的几日,卫星发射基地中心的气象要素如表中所示:
(1)表中所描述的是   现象(选填“天气”或“气候”)。
(2)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图中   (选填“A”或“B”)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探测器外面有一测大气温度的仪器,当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度的增加而   。
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填序号)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如图装置内有一根燃着的蜡烛,将点燃的线香放在装置左上端,发现本来向上运动的白烟沿图中虚线轨迹运动,请解释形成白烟运动规律的原因:   ;这与大气层中   层的大气运动规律相似。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1)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   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
读“大气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
(3)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图中的   层。(填图中字母)
、实验探究题
按照下列要求,完成活动。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工具1套。
(1)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温度计放到   内,该仪器离地面   。
(2)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   时、14时、20时。
(3)记录观测结果。根据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当日的平均气温为   ℃。
阅读“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   ℃。
(2)北京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
(3)请总结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
、解答题
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   (填仪器)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米,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示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某日的平均气温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选项可能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读株洲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点 B.约14时 C.日出以前 D.子夜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D.67.5℃
(3)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一天株洲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校放暑假
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农民采摘春茶
周周测四 天气与气候(2.1-2.2)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小英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市内有中到大雨。”小英描述的是短时间天气变化属于天气;小华说:“杭州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小华描述的是杭州的一个长期的天气综合体现,属于气候;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A
【解析】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非常形象地绘出了北国的雪景。
故答案为:A
A
【解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B
【解析】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①正确;空气上冷下热,故对流运动旺盛,②正确;由于纬度高低不同,则气温的差异而导致了对流运动的高度不同,故低纬地区对流层厚度高于高纬地区,③错误;对流运动旺盛,且该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
故答案为:B。
A
【解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符合题意。
对流层是A层,降雨下雪等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②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在平流层,③不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并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因为对流层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
【解析】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A.由甲图可知,甲地方的气温全年都维持在28℃左右,属于全年高温地区;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10月份--1月份时,乙地的温度较高;不能说乙地全年低温;故B错误;
C、由丙图可知,丙地在1、2月份时,气温接近0℃,而在7、8月份时,气温接近25℃,温差较大;故C错误;
D、由丁图可知,丁地最低温度在5℃左右,没有低于0℃,所以丁地冬季河流不会结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D
【解析】对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 ,赤道厚为17-18千米,两极的厚度薄为7-8千米;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④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故答案为:D.
D
【解析】
根据大气层的组成及各层的名称和作用进行解答。
A.天体进入大气层之后,和空气摩擦生热进行燃烧,从而减少天体的撞击,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雷电风雨属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分为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暧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层各层特点的掌握情况;
平流层中没有显著的空气对流且视线较好,并且在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所以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平流层,即乙层;
故答案为:B。
B
【解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解: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该地7月份其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B图和D图所示的是南半球气温分布.但D图中最高气温约是28℃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填空题
(1)天气
(2)A;增加
【解析】 (1)“天气”是指某一区域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是大气的一种综合表现,包括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天气变化。气候是一个区域相对稳定的大气要素,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等。
(1)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就需要“天气预报”。 气候是指一个区域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反应的是长期的大气状况,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
(2)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故答案为:(1)天气(2)A;增加
(1)②
(2)③④⑤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流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全部集中在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依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适合飞机长时间飞行.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的作用.
(1)②为平流层,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适合飞机高空飞行.(2)①对流层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错误;②对流层基本是由赤道向两极变薄,错误;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正确④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正确;⑤对流层大气运动以垂直为主,对流运动强烈,温度降低收缩凝结从而成云致雨.而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为天气变化提供了条件.另外除了垂直变化,对流层不同地区的水平方向温度也存在不同.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正确.
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上升,密度减小,热空气向上运动,左边冷空气向下运动,形成逆时针运动规律;对流
【解析】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运动。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 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把近地面11 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 对流层。
1、 蜡烛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上升,密度减小,热空气向上运动,左边冷空气向下运动,形成逆时针运动规律 。
2、 这与大气层中对流层的大气运动规律相似。
(1)平流层
(2)悬浮
(3)A;C
【解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失重是指失去重力或者部分失去重力的状态。
(1)火箭从地球升空从低到高会依次穿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当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人体可以在水中各个位置悬停,此时因为感受不到地面的支持力与太空中失重状态是比较类似的。
(3)A.植物向光生长与光刺激方向有关,与重力无关;
B.粗盐提纯中过滤时需要液体靠自身重力下落而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与重力有关,太空没有重力无法实现;
C.没有重力,乒乓球对水没有压力,水对兵乒球下表面没有压力,浮力就会消失;
AC符合。
故答案为:(1)平流层(2)悬浮(3)AC
(1)降低
(2)对流
(3)B
【解析】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大气运动以垂直为主,对流运动强烈,温度降低收缩凝结从而成云致雨。而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为天气变化提供了条件。
(1)如图可知从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3)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图中的B层。
、实验探究题
(1)百叶箱;1.5米
(2)8
(3)16;10.25
【解析】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一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14时;
(1) 按照测定气温要求,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m;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3)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二点,所以 记录观测结果。根据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16℃。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当日的平均气温为10.25℃。
故答案为:(1)百叶箱、1.5米(2)8(3)16、10.25
(1)14时;5时左右;17.6
(2)15.7
(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解析】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被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1)这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气温最高值23.6℃与最低值6℃相差约17.6℃。
(2)(8.7+13.2+23.6+17.4)÷4=15.7 ℃,北京当天的平均气温约为15.7 ℃。
(3)当地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为: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14时;5时左右;17.6(2)15.7(3)气温日出前最低,午后2时左右最高,从日出后到午后2时逐渐升高,从午后2时到第二天日出前逐渐降低
、解答题
(1)温度计;气温变化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5;9;C
(2)14
【解析】结合4次气温记录分析解答。
(1)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按照测定气温要求,通常将温度计放到离地面百叶箱内,为了为了使所测的温度具有代表性,百叶箱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标准,一般是1.5米左右,因为在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比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实用价值;从图得知,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其他时段的气温约8℃、12℃、3℃,该地日的平均气温为=(8℃+15℃+12℃+3℃)÷4=9.5℃。这样的气温,该地大约处于春季或秋季,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2)由图信息可知: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1)温度计;气温变化较稳定, 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15;9.5;C
(2)14
(1)解: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解: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解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1)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1)B
(2)C
(3)D
【解析】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1)根据株洲市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来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39度,对应的时间是14时。
(2)气温的日较差的计算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得出即可。即39-27.5=11.5
(3)根据一天的气温来看,最低气温都在27.5度,说明可能是夏季,气温比较高。农民采春茶一般在春季。
故答案为:(1)B(2)C(3)D。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