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据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初二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不首先解决。其他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
课标参照: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据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重视诵读和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时重点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重视诵读。学时难点
掌据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
1、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2、了解《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的言行。作者已难查考,西汉时经刘向编订。
3、解题:
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二、自主学习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勾画字音、节奏。
2、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3、班内推荐同学朗读,小组长做出评价。
三、小组交流
1、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意。
2、学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四、分享展示
指导展示:指导各小组有序流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分享。
五、点拨梳理,总结全文
教师对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强调。
六、作业布置
1、归纳积累文言词汇常识
2、背诵课文前两段。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学时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学时难点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二 课 时
一、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朝政,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谏,这里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2、解释词语
(1)修 (2)明日 (3)美我 (4)王之蔽甚矣
(5)面刺 (6)虽欲言 (7)地方千里 (8)皆朝于齐
3、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2、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三、小组交流,突破类比
1、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
2、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
四、分享展示,点拨梳理
1、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
2、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3、齐威王纳谏的三赏。
4、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5、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6、教师小结:
邹忌的劝谏技巧:
(1))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2)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3)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4)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五、拓展延伸,升华积淀
1、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说话练习。
语境1: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踢足球,可你妈妈拦住你,一定要你补习功课,你会怎样说服妈妈让你按时赴约去踢球呢?
语境2: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
六、课堂小结,老师寄语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领略了类比的魅力,赏析了类比的奥妙,创造了类比的神奇。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讽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类比只是其中的一种,类比是议论中一种常见的推理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掌握它、运用它,让你的日常交流更富于艺术魅力。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