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功底薄弱,课文赏析能力较差,大多数同学对学习古文缺乏兴趣,朗读节奏也把握不好,古文的学习是一大难点。
3重点难点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课文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活动2【活动】自主检测
1.简介《战国策》、邹忌及齐威王
2.解题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谏(jiàn),接受规劝
3.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窥镜()谤讥()期年()形貌昳丽()市朝()
间进()暮寝()朝服衣冠()八尺有余()
5.把握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熟读课文,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活动3【讲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主活动,指导自学
①先听多媒体范读课文,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 ”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③小组互相评价。
2、疏通文意
①学生根据注释,自己译读课文,记下疑难点。
②小组交流并采用小组喜欢的方式展示。
③归纳本课重点词句。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朝服衣冠今齐地方千里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寡人之耳者一词多义:
朝:朝服衣冠孰:吾孰与徐公美
入朝见威王 徐公来,孰视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活动4【练习】达标测评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二、朗读节奏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三、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这篇文章对话精彩,结构精巧,这节课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大体内容至于邹忌劝谏的艺术,我们下一节课再介绍。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重点词句的意义。
2、以班级为单位,把本科编写成课本剧,并准备演出。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