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质量监测试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质量监测试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3 09: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定海二中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质量监测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I和答题卷。试题卷共10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I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II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II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绍兴黄酒酿制 B.嘉兴海宁皮影
C.杭州黄杨木 D.宁波金银彩绣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的酸性比橘子强 B.草木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柠檬 D.清洁剂为强酸性或强碱性
3.某同学在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的实验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和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前,容器内已有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不断增强
C.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实验说明化学性质不稳定
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规范的是(  )
A.干燥氧气 B.测定某溶液pH
C.块状锌与酸反应 D.稀释浓硫酸
5.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中常常混有少量。现将和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的质量为(  )
A. B. C. D.
6.“见著知微”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水和双氧水都能制取氧气 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分子
D 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7.下列物质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溶液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CuSO4 B.HCl C.SO2 D.K2CO3
8.有下列四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其中能和氢氧化钠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符合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品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肥
C.用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稀盐酸洗净久置石灰水试剂瓶瓶口上的白色固体
10.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溶质都含有NaCl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D.棉花植株叶片发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12.下列选项中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NH4Cl、Fe2(SO4)3 B.KNO3、AgNO3、NaCl
C.KCl、HCl、Na2CO3 D.H2SO4、K2SO4、HNO3
13.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14.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的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 SO2, 同时还得到了某种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 H2SO4
B.图中 FeSO4 → Fe2(SO4)3 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 Fe、S 和 O
D.图中吸收 S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3 + SO2 + 2H2O = 2FeSO4 + 2H2SO4
15.某固体由Ba2+、Cu2+、Na+、Cl-、、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Cu2+、、 B.Na+、、 C.Cl-、、 D.、Ba2+、Cl-
第II卷(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17.生活中一些花朵、蔬菜的汁液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植物汁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紫甘蓝 红色 紫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月季花瓣 浅红色 红色 黄色
(1)三种植物汁液中不适宜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将紫甘蓝的汁液滴加到pH约为2.5的柠檬汁中,溶液变成 色。
1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a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再将浓盐酸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a中溶液 。
(2)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和挥发性。
19.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铭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老师告诉小铭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则黑色物质的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20.如下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U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
(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生石灰
21.将AB两支装有相同体积等量的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扣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透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的结果如图甲。
(1)图甲中,试管 (填“A”或“B”)可以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
(2)图乙表示NaOH溶液吸收CO2的微观模型,“”“”“”均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其中“”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22.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对图乙和图丙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B.图丙中e→f变化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取图乙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23.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则:
(1)请判断 一定有剩余;
(2)请计算反应消耗的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 。
24.有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气体C的化学式是 。
(2)甲操作的名称为 。
(3)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5.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而且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兴趣小组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 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请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填实验编号)。
(2)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100克,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 克。
(3)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粘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进行擦洗,洗涤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2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取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I和II中小花不变色,III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和Cl 。
【实验结论】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
(2)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色。
27.兴趣小组做了图1和图2的实验来研究酸与碱反应的一些现象。
(1)实验一: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想证明酸碱反应是否放热。请你指出这个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并说明你的理由: 。
(2)实验二: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同种溶液导率越大,表示离子浓度越大。
①M点前曲线下滑的原因是 。
②为验证N点对应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可往溶液中加入 来证明。
28.皮蛋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鸭蛋浸入一种特制的料液中加工而成。
【查阅资料】将纯碱和食盐加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再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
【提出问题】料液中除含有和外,还含有那些溶质?
【建立猜想】甲:还有;乙:还有。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少量上层料液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2.另取少量滤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2)实验步骤1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涩感,原因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29题6分,第30、31、32题各8分,第33小题9分,共39分)
29.近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逐年增加。2023年,其体积分数已高达0.04%,对全球气候造成重大影响。我国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上会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的方法来处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气(如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项技术与工业制碱和石灰石煅烧技术连用,在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时,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
(1)氢氧化钠溶液采用喷雾的形式,目的是
(2)请写出高温燃烧炉中物质的化学式
(3)反应塔进气量为104升/小时,二氧化碳密度约为2克/升。若反应塔连续工作一昼夜,至少需要氢氧化钠多少克 ?(保留1位小数)
30.小科学完酸的性质后,通过实验粗略测定现榨柠檬汁中柠檬酸的含量,先称取50g碳酸氢钠溶液于烧杯中,并将50g柠檬汁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方程式为C6H8O7+3NaHCO3= Na3C6H5O7+3H2O+3CO2↑)。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加入的柠檬汁质量(g) 10 10 10 10 10
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g) 59.67 69.34 79.01 88.78 m
(1)表中第⑤次实验的m值为 。
(2)柠檬汁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1.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给大棚补充“气肥(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图甲)。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二氧化碳发生器示意图(如图乙)。在贮酸桶里可添加稀盐酸,①号桶中间有多孔塑料板,多孔塑料板上存放块状石灰石。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值时,打开阀门A和B,将稀盐酸注入①号桶,直到浸没块状石灰石,再关闭阀门A。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到达大棚顶部再排放到棚内。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再排放的原因是 。
(2)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请写出计算过程)
(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B,一段时间后,反应就会停止。请结合图形简要说明该装置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

32.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科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分析,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的过程,烧杯内的现象是 。
(2)求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当反应进行到图乙中A点时,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33.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科学拓展课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100克,将200克10%溶液分5次加入混合溶液中,得到如下记录表:
加入溶液的质量/g 40 80 120 160 200
生产沉淀的总质量/g 0.0 2.45 7.35 9.8 9.8
(1)第一次加入溶液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2)第四次加入溶液后,经充分反应,烧杯中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
(3)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4)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图。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A C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B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③⑧ ④⑤
17.胡萝卜 红
18.变为无色; 酸性
19.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FeS
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20.变浑浊 B
21.B Na+
22.HCl BC/CB
23.碳酸钙/CaCO3 73:98
24.CO2 过滤 CaCO3、BaCl2、NaOH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5.c3 6 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去污效果越好
26.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没有电离出H+ 红
27.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无法证明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由酸碱反应产生的
酸碱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离子浓度降低,导电率下降
加入石蕊或锌或碳酸钠等(合理即可)
28.甲 检验料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用食醋中和皮蛋的碱性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第29题6分,第30、31、32题各8分,第33小题9分,共39分)
29.增大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CaCO3 349.1g。
30.(1)98.78 (2)4.8%
31.(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
(2)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理论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关闭阀门B,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导出,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②号桶,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32.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设: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设:反应生成氯化铜质量是y。
y=30.375g;
根据图示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325g-225g=100g;
设过量的100g稀盐酸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z。
z=8g
设30.375g氯化铜消耗氢氧化钠质量是m。
m=18g
反应进行到图乙中A点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8g+18g)÷16%=162.5g
33.(1)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 (2)硫酸钠、氢氧化钠
(3)设硫酸铜的质量是x,
x=16g
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100%=16%,
(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