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预习成果展示
举例说说历史上冒死进谏的忠臣
预习成果展示
1.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
2.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汩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3.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
4.伍子胥,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
认知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读出人物情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欣赏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说话的艺术性。
课堂学习研讨(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读一读 听一听
根据你的理解可适当加一些表演哦!
课堂学习研讨(一)
◆你觉得哪些同学的朗读恰当的体现出了该角色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哪些同学的朗读如果这样来读的话你觉得更恰当?
【妻 妾 客 邹忌 齐王】
想一想 评一评
课堂学习研讨(一)
◆邹忌问其妻,“我孰与徐公美?”,自称“我” ,
用比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感彩是亲昵的。
◆邹忌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感彩是严肃的。
◆邹忌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感彩是平淡的。
从问话的语气和方式的不同上,可以看出邹忌在日常生活中的严谨、细致与敏感,处事很有分寸感。
课堂学习研讨(一)
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热情的。
◆其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拘谨、勉强的。
◆其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彩是阿谀奉承的。
课堂学习研讨(二)
文中的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胸怀宽广 闻过则改
善于纳谏 明智果断
头脑清醒 善于分析
善于思考 善于进谏
课堂学习研讨(三)
邹忌向齐威王进谏,使齐威王欣然接受的原因是?
过程及方法:
1.自主浏览课文,在一、二自然段中勾画出“三思”、“三比”内容,想一想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及其它原因。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取长补短,互相启发。
3.小组内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课堂学习研讨(三)
邹忌主要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齐威王的宫妇、群臣、四境之内的百姓进行类比,以此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轻而易举地让齐威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从而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训练检测: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1: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个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摇摇晃晃的站着,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请你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训练检测: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2:初中生小美最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每天将爱情挂在嘴边,神思恍惚,无心学习,身为好朋友的你很是替她着急,请你用类比方法提醒她,早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反馈小结升华
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谈谈你的看法!
反馈小结升华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劝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战国策》中的其他名篇,体会策士们的言说技巧,感受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