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
主题 《月迹》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累”,并能根据多音字的特点区别在不同语境中它的读法。读准“袅袅”“嫦娥”“嫉妒”“锨刃儿”“面面相觑”“倏忽间”等词语。 2.根据文本中“月亮的足迹”为线,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借对月的追寻寄托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 3.能找出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
【评价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月迹》。 读准多音字“累”,能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读准“袅袅”“面面相觑”等词语。(目标1)2.通过学习文本,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月的追寻,寄托对美好事物追求。(目标2)3.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静态与动态描写的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目标3)
【学习内容】 《月迹》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们”堂中赏月。第二部分(3-20)写“我们”院中寻月。第三部分(21-24)写“我们”河边寻月。文中语言动人,充满童真童趣。如,第2自然段,写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竹帘格儿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态变化;第3自然段写院子里的月光玉玉的,银银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这样的描写有儿童的语言特点。如“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等等语句,都是孩童特有的感受,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能自主、积极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多音字等。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比较熟悉的。不仅如此,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高段,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在前面几篇课文的认知学习中,迁移到《月迹》初步感受体会文本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上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月迹”。1.学生倾听。2.齐读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2.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活动意图说明:直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学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寻找“月迹”。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读词语。(1)读好叠词(2)掌握多音字“累”3.在语境里熟读和理解词语意思。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到哪里找月亮?他们的感情有什么变化?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测词语。第一组:款款地 渐渐地 匆匆的 慢慢儿 粗粗的 疏疏的 累累的(1)读好叠词(2)掌握“累”[ lèi ]1.疲乏,过劳,如:劳累。2.使疲劳,如:别累着了。[ lěi ]1.连续,重叠,堆积,如:累计。[ léi ]1. 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2. 多余,如:累赘。根据“累”在句子的意思,判断“累累的”应该读什么音。出示句子,读准“累”:A.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B.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C.爸爸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多半是工作得太累了。3.检测句子: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1)读通句子。(2)划横线的词语指名当小老师读准。(3)觑:看。 结合觑的意思,根据拆分组合法理解“面面相觑”的意思。3.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到哪里找月亮?他们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出示:盼月——镜中看月—— —— —— —— —— 失望—— —— —— —— (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曈见月——海滩议月失望——羡慕嫉妒——小心——惊喜——甜蜜)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叠词、多音字的正音及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是叠词和多音字“累”,熟读并在语境里理解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环节三:与文对话,品味“月迹”。1.学生边浏览课文,边勾画最好玩、最有趣的地方。作者是怎么写出好玩、有趣的?2.与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4.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此刻月亮给你留下的印象。1.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作者写得最好玩、最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得这样好玩,这样有趣的?有感情地读一读。2.和同桌交流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3.汇报。重点学习两处:①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A.这是对月亮的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B.指名读,思考:此时的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是呀,多调皮的月亮啊!它都跑到哪些地方去了?D.请你读出它的调皮!(你把款款的,悄没声地读得轻轻的,两个爬读得重一些,那调皮月亮便活了。)E.就在月亮往上爬的过程中,它的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圈出来。(白道儿,半圆,满盈了,此处理解满盈:充足,全部占满。)F.请生强调这几个词再读。G.小结:这句话是动态描写。抓住月亮的形状变化,用上准确的动词,把月亮写得非常有趣,写出了它的动态美。咱们再一起读一读吧。②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A.在这些语句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月光、桂树)。B.小声读这些语句,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C.月光:(白:颜色;玉玉的、银银的:像玉一样温润,像银一样灿烂,既让我们看到了月光的质感,有让我们了解了它的颜色。还和灯光进行比对,让我们知道了它的亮度。)E.请生朗读。(强调白光,玉玉的、银银的,读得稍慢。)F.谁想和我们分享分享桂树?(中央:位置;粗粗的:桂树树干粗、大;疏疏的:枝叶不多,到累累的骨朵儿,说明花却很多。)’G.请生强调这几个关键词读一读。H.小结:这是对月亮和桂树静态描写,从质感、颜色写出了月光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从大小、数量等写出桂树的壮,枝叶不是很繁茂,花朵的多。4.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我们追着月亮跑,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就是在寻找美,就是对美的追求。走进文本,勾画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朗读,并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感受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环节四:联系生活,丰富“月迹”。1.生思考:月亮是个什么样呢?会怎么回答?2.谈感受,交流汇报。1. 中秋节,你就在这一群孩子中,你们一起盼月、看月、寻月、议月。讨论“月亮是个什么样呢”,你会怎么回答 2.生活中,你寻到属于自己的月亮了吗 3.总结: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联系生活,谈感受。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谈谈感受。从平凡的生活感受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盼月 镜中看月 月 院中望月 追求 杯中饮月 美好 寻月 河中寻月 事物迹 眼曈见月 议月 海滩议月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几遍。
2.认读词语。
袅袅 嫉妒 倏忽间 锨刃儿 面面相觑
3.根据“累”的不同读音,在正确读音后打“√”。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léi lěi )骨朵儿了。
(2)学习是一个积累(léi lěi )的过程。
(3)爸爸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多半是工作得太累(lèi léi)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盼月——镜中看月—— —— ——
—— ——
失望—— —— —— ——
5.读一读下面句子,写出是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
①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
②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