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讽谏小议
萧春雷
“讽”是委婉地劝说。
“谏”是下级对上级的规劝,多用于君臣之间。
“讽谏”是指下级对上级,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的言语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讽谏”二字点明了议论的对象。
“小议”就是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观点。
题目的意思就是针对古代的“讽谏”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
箫春雷,男,当代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福建泰宁人,1964年生。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及其他。著有诗集《时光之砂》、散文随笔《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风水林》《嫁给大海的女人》《烟路历程》等。
一.速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资料解决。
二.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试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一、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觊觎 闱 鲠 谏诤 佞臣 缄
解释下列词语
罗致 宫闱 骨鲠
拾遗 补阙 正言
株连九族 比比皆是 伴君如伴虎 阿谀奉迎 诽谤之木 虎视眈眈
二、中心论点:
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
三、论证思路 :
首先写了谏诤制度的产生;
然后介绍了谏诤在历史上的真实状况及其历史作用;
最后得出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的结论。
二读:找论据
讽谏
小议
一、(1)谏诤制度产生的原因
二、(2-6)列举史实,综合分析
(2)进谏很凶险
(3)进谏人少
(4)纳谏与否决定文化生态
(5)因谏诤凶险,易出奸佞之人
(6)纳谏者昌,拒谏者亡
三、(7-8)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三读:明论证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全文举了大量史实: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晏子与齐景公的故事、隋唐中裴矩的故事等,这些史实都有力地支撑着作者的观点;
在写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时设喻皇帝是标杆,大臣不过是随标杆移动的影子,形象地说出皇帝与大臣的附属关系;
论述进谏的两种结果,一正一反产生强烈的对比,纳谏者昌、拒谏者亡也是正反对比;
通篇贯穿明晰的说理,使道理分析得明晰易懂。
这篇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古代帝王和臣子之间因权力的差异而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使谏诤存在着很大的凶险,从而得出“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的结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行”,
生活中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的呢?
请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