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内容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 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锣、竖笛、演示台、记录单等。 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木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一包米粒和1个装有水(占深度的2/3)的烧杯、《学生活动手册》。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3分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段声音,听听看,你能听出多少种声音? 预设:…… 师: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请几位同学说说看。 预设:……(不管说什么都先予以肯定,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0分钟 1、让橡皮筋发出声音10分钟 【准备:橡皮筋、支架】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橡皮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谁能来说说看? 预设:…… 师: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为了清晰地听到橡皮筋是否发出声音,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保持安静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号盒子中的橡皮筋,每人一根,试试看吧。(1分钟) 预设:学生尝试 师:接下来我们小组内交流一下:(ppt出示) 请几位学生进行汇报,发声的和不发声的都有。 (1)你是怎么做的? (2)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预设:学生汇报,有些做法能发出声音,有些做法不能发出声音。 师:是不是只要我们对橡皮筋用力,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呢?我们接着来探究一下。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两端固定在木棒上。 2)如图,轻轻弹拨橡皮筋和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能发出声音。 3)一边观察,一边填写记录单。 请同学们收起1号材料盒,拿出2号材料盒,试试看吧。 预设:学生完成实验,并且记录(2分钟) 师:谁能说说,橡皮筋发声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请同学站起来演示一下) 预设:学生观察,演示 师:在力的作用下,橡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现在你能说说橡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预设:橡皮筋的发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0分钟 【材料准备:钢尺、鼓、米粒、装水的烧杯、记录单】 师: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那其他物体在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我们来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演示:钢尺发声、小鼓发声和音叉发声) 1)钢尺:放在左面的一端要压紧,轻轻拨动 2)鼓:轻轻敲击鼓面 3)音叉:敲击音叉上方 师:温馨提醒:一边实验一边进行记录; 预设:学生实验、记录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钢尺在振动/鼓和音叉的振动不是很明显 师:有没有办法让鼓的振动和音叉的振动更加明显呢? 预设:…… 师:我们可以把米粒放在鼓上面,敲击鼓面,通过米粒的跳动来放大鼓面的现象。我们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来放大音叉的现象。 这种实验方法在科学上被称为放大法。 预设:学生按照提示观察鼓面的振动和音叉的振动。 师:通过这几个物体的研究,同学们能说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在振动。 (设计意图:用多种材料让学生明白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在振动,从而从逻辑上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研讨:实验发现:5分钟 【材料准备:锣、竖笛】 1、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预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师:我们来看一看物体在发声时的振动。(ppt出示慢动作视频)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锣(演示:敲击锣),锣发声的时候有没有在振动? 预设:在振动 师:如果老师想让锣的声音马上停止,应该怎么做? 预设:把锣按住(请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把锣按住之后,声音就停止了?谁帮我总结一下? 预设:因为锣不振动了/振动停止了 师:总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停止了。 2、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乐器:出示一根竖笛。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预设:空气在振动 师:空气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3分钟 师: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你猜猜它在哪儿? 预设:喉咙/咽喉…… 师:ppt出示声带 五、小结:2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了 2、很多物体,包括空气都能振动发出声音。 六、完成作业:2分钟 板书设计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力的作用下重复往返运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许多物体都能振动发出声音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有些紧凑。这节课从橡皮筋开始到许多其他发出声音的物体的研究,就得出一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消失声音就消失了。这个结论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的接受度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