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15: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编者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为单元中的第三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是路甬祥。课文主要写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第一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的与众不同,开篇气势恢宏。第二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进一步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分别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此外,唐诗的引用不仅赞叹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巨大的成就,还为孩子们练习提问提供了更多角度。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唤、纪”等11个认读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掌握“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通过提出不懂的问题,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以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提出不懂的问题,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约5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破题: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作者简介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学生学习活动】
1.从解题入手,理解课题意思。
2.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对作者简单了解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环节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约2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初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
(1)字形
“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斜钩。
“奥”上半部分没有钩。
“善”上半部分共有四横。
(2)词义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原子核:简称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由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核里,但它的直径还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
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代表一百年。
物质: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3)句式
a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请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句子连用四个词语“_________”写出了当时的落后。用加点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练习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a这个________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b他即使有孙悟空________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发现 发明
a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b我从电视上知道,科学家们( )了一种用太阳能做动力的汽车。
改变 改善
a由于天气的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b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里的生态环境大大( )了。
【学生学习活动】
1.小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全班互动,巩固字音字形词义句式。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环节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约15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再读课文。
学习完生字新词我们回到文中,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些什么?
2.疏通文意。
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3.提出问题。
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你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批注在课文中。
【学生学习活动】
1.默读课文。
2.疏通文意。
3.提出问题。
预设一:什么是原子核?
预设二:科技的进步是否会给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再读课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后就文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环节一:回顾策略,多角度提问(约1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回顾本单元前两课的阅读策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在之前两课的学习中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阅读策略?
2.引导学生参考“学习伙伴”的问题来提问。
一位同学在读过课文之后在课文旁边和后面写下了自己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初读课文,多角度自主提问。
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课文,把自己的问题也照样子记录在语文书上吧!
【学生学习活动】
1.指名回答,回顾前两课所学阅读策略。
预设一:阅读时边读边动脑思考,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二:尝试给问题分类,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入
2.读一读“学习伙伴”的问题。
3.小声自由读课文,从不同角度自主提问。
预设一:什么是“百亿光年”?
预设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于发展是否也是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
环节二:小组合作,筛选问题(约15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读课后问题清单,你从中收到什么启发?
(1)教师点拨问题一
问题一是作者对于新发明的举例,暂时不知道什么是“程控电话”并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可以继续阅读。
(2)教师点拨问题二
问题二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什么意思?
回顾课文,作者想借诗句表达什么?
引用这句诗的好处是贴切地形容出20世纪的科学发展迅速,成就巨大。
(3)教师点拨问题三
类似于问题三这样的问题能帮助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
3.小组汇报筛选出的问题。
4.互评问题是否有助于理解课文。
5.再读课文,聚焦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学生学习活动】
1.自读课后第二题。
预设一:发现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设二:问题二、三有助于课文理解。
突然的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漫山遍野的梨花都全部竞相开放。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的基础上,筛选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
预设:科学技术的进步于发展是否也是一把“双刃剑”?
3.默读课文,提出更多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本课的学习的重点,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环节,要带领学生体会哪类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
环节三:借助问题,理解课文(约15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借助问题,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A借助学生问题或学习伙伴的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B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C点拨“发明”和“发现”的区别,用词准确。
2.借助问题,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A借助学习伙伴的问题或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读第3、4自然段。
预设:现代科技出现前后,人类生活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3.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科技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学生学习活动】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B二十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借助问题,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A男女生对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对比前后差异。
B联系生活,畅谈高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无限便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预设一:外卖、快递
预设二:线上无接触支付方式等
3.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科技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A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B思考科技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预设一:线上学习方式的蓬勃发展
预设二:科技是把双刃剑,应尽量规避弊端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生活改观 对课文理解有帮助或者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