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23: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核心素养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43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练习。(10分)
①xùn qī来临,山洪【暴发 爆发】。透过雨帘,影影绰【chuò zhuó】绰能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那是赶来抗洪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正②tuō xié wǎn kù,③qí xīn xié lì赶装沙袋,加固防洪堤。洪峰过后,勤劳的子弟兵顾不上休息,就开始了新任务。他们按照一定的间【jiàn jiān】④gé,在河道中间搭起钢架,铺上钢板,迅速架起了一座简易桥。滞留的群众、车辆可以⑤píng wěn地从上面通过,中断的交通终于恢复了。这座简易桥不仅连接起了东西两岸,也【联结 连接】着军民之间的真挚情谊。
(1)用“○”在【 】里圈出正确的词语和读音。(4分)
(2)根据语境和拼音,依次正确规范地书写字词。(5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小星不知道“勤劳”的反义词“lǎn duò”怎么写,请你帮帮她: 。(1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是哪一项 ( )(2分)
A.在这场冠军争夺赛中,中国队摘得桂冠。
B.小明的父母计划周末带小明去公园划船。
C.任丘有一个姓任的商人。
D.面对强大的敌人,他面不改色,即使被强迫也不屈服。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透:①穿通,通过;②极度;③显露。
(1)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恨透了敌人,想方设法打击敌人。( )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4、用“√”选出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3分)
(1)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维持 保持)平衡。
(2)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议论)。
(3)靠着地道这种(强硬 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4分)
( )( )有序 ( )( )于尽 ( )所当( )
同心( )( ) 难以( )( ) ( )( )无尽
(1)哥哥学习刻苦,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 的。
(2)大家 ,最终战胜了困难。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B.我不仅不会弹钢琴,甚至唱歌也五音不全,看来音乐的确是我的短板。
C.虽然今天阳光明媚,但是气温还是很低,让人感到有些冷。
D.空洞无物的文章,如果语言再华丽,就没有价值。
7、在班会上,老师说了下面一段话。老师是想告诉同学们( )。(2分)
爱迪生常常极度紧张地连续工作两三天,一生有一千多项创造发明;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创作出许多脸炙人口的作品;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儿写作,一生共创作出九十多部小说。
只有善于和时间赛跑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B. 鲁迅和巴尔扎克等人是惜时的人
C.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作品受人喜爱
D. 巴尔扎克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1年时间里,中国航天人实现了从飞行一日,到出舱行走,再到驻留生活。
B.神舟十八号的三位航天员仍将继续谱写飞天的壮举,创造飞天奇迹。
C. 神舟十八号顺利造访“天宫”,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快速准确,整体表现堪称完美。
D.从“神五”到“神十八”,中国人不断踏上飞天之路,引领了航天产业的加速升级。
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B.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C.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D.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10、关于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集中注意力,不仅要读得快还要想得快
B.阅读时重点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其余部分可以快速跳过
C.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D.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转述句)
(3)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悠然自得”的意思。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奋发有为,就像毛泽东所说:多
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 。
(2)《将相和》一文主要写了“ ”“ ”“ ”三个故事。概括出了这个,就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3)《搭石》一文中,作者借 、 来赞扬家乡淳朴的民风。
(4)《冀中的地道战》中,冀中人民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他们 ,二是他们的 ,三是 。
二、语文与生活。(4分)
五年级(1)班开展提高阅读速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小组关于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组调查数据,请你根据图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使用人数 所占比例
提取关键词 55 55%
把握故事情节 20 20%
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5 25%
(1)从图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分)
(2)你还知道哪些能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2分)
三、阅读理解。(28分)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睡眠达标时间
学段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睡眠达标时间 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
学段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睡眠时间不达标情况 95.5% 90.8% 84.1%
平均睡眠时间 8.7小时 7.6 小时 7.2 小时
材料二:为什么睡眠时间不达标 (两则采访)
作业该不该“背锅”
如果是晚睡,原因有哪些 调查显示,3%的学生选择了玩手机、看电视;13%的学生选择了作业比较多;35%的学生选择了看书;4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包括自己拖拉、睡前兴奋等等。
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作业量表示可以接受,而且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但是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的作业有意见。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回家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是还有一些手工作业,有时让我们忙到十二点。”一名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女儿上二年级,每天晚上我都得陪她一起背课文、做兴趣班作业等,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另一名家长告诉记者。
家长责任也很大
“我的爸妈睡得挺晚,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十一点才睡,早上七点多起床。”在采访中,很多孩子提到了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注意,就看电视到深夜,孩子也会陪着,一看就是两三点。”另一名家长坦言。
为此,相关专家学者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应共同努力,保证中小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
(1)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最长。 B.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比例最大。
C.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都不达标。 D.高中生平均睡眠最接近规定的时间。
(2)读完材料二标题,我知道这则材料要讲 ,所以读的很快。(1分)
(3)抓关键词句,下列对材料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业应该在学校就完成。
B.家长的作息也影响孩子睡眠时间。
C.学校不得布置手工作业。
D.作业多是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4)中小学生怎样才能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呢 请你结合材料提两条合理建议。(2分)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看! 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用“ ”画出两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将情节绳补充完整。(2分)
(2)有人说,选文第二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说明理由。(3分)
(3)“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中的“大约”—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4)结合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选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列举一系列数字,让人很容易看出谁的速度更快,进而一步步引出光速令人难以置信。( )
②作者把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速度分别与声音的速度进行比较,是想说明这三种事物中声的速度最慢。 ( )
3、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地球是在膨胀还是在缩小
①a.地球与周边太阳系一直是“礼尚往来”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太空中四处穿梭
的尘埃会不断以流星的形式轰击地球,而地球大气中的气体也会不断散逸到太空中。
②既然地球一直处在有亏有得的状态中,那么地球到底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呢
③由于地球上的气体会散逸到太空中,地球——或者更准确地说,地球大气层是在
不断收缩的,不过收缩得并不多。
④行星通过吸积过程形成,即太空尘埃不断相撞、逐渐累积成质量较大的天体。地
球约45亿年前诞生之后,吸积仍在小规模继续,以流星和彗星的形式不断加入地球的质量中。
⑤但一旦行星形成后,另一个过程又会随之开始——大气会开始散逸,这一过程有
点类似于蒸发。大气中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氨原子可以从太阳吸收足够的能量,然后从大气中逃逸出去。
⑥那这些过程会对地球整体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科学家只能做个大概的估测。
⑦目前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因为很难实时测得地球的质量,我们掌握的地球重量不
够精确,无法看出地球质量是增是减。
⑧但通过观察流星的发生率,科学家估测,每年约有16500吨流星撞上地球、增添
到地球质量中,约合1.5座埃菲尔铁塔。b.与此同时,科学家又利用卫星数据估测出了大气遥逸的速率,约为82700吨,相当于7.5座埃菲尔铁塔。这意味着地球每年会损失大约66100吨的物质。虽然听上去很多,但从整个行星的尺度来看,这其实只是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⑨科学家利用过去一百年间的大气逃逸估算量推算得出,损失的大气若无法得到补
充,按每年损失6万吨大气来算,大约50亿年后,地球大气便会损失殆尽。
⑩e.不过,海洋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过程都可以补充地球大气,因此实际可能要耗
费约15.4万亿年,地球才会彻底失去所有大气。这个时间相当于宇宙寿命的100倍,更何况早在此之前,受太阳演化影响,地球就已变得不再宜居了(太阳预计在50亿年之后转化为红巨星)。所以从长期来看,大气逃逸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总之,我们在为地球的慷慨鼓掌叫好时,也大可以放下心来:地球体积的缩小不
会对地球生命造成任何影响。
(1)康康在阅读本文时发现文章标题采用了问句,这样的好处是( )(多选)(A.
引发读者思考 B.引出说明对象 C.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带着这个问题读下去,他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球是在
。(2分)
(2)新思维逻辑梳理本文结构完整,说明严密,细读文章内容,完成下列的
思维导图。(2分)
(3)阅读第⑥自然段的问题,说说这些过程对地球质量的影响是:
。原因是:
。(2分)
(4)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使用的好处。(3分)
A.打比方 B.列数字 C. 举例子 D.作比较
(1)a句( ) b句( ) c句( )(1分)
(2)其中b句使用该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2分)
(5)阅读文章时,康康提出第⑧自然段加点词“很小、很小、很小”换成“其
中”更合适,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四、习作天地。(25分)
从上学到现在你一定接触过很多老师,你对哪个老师的印象比较深刻 他(她)上课有什么特点 平时有什么爱好 ……请自拟题目,选一两件事来写一写他(她)吧。注意:要写出他(她)的特点哟。
参考答案
一、1、(1)爆发 chuò jiàn 联结
(2)汛期 脱鞋挽裤 齐心协力 隔 平稳
(3)懒惰
2、C
3、①②③
4、保持 商议 坚强
5、协调 同归 理然 协力 置信 无穷 理所当然 同心协力
6、D
7、A
8、A
9、D
10、B
11、(1)秋天既是一个凉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3)爷爷家的小院可真美。鲜花挤满了院落,葡萄架下有一张八仙桌,桌上的茶香与花香弥漫在院中。爷爷正在晨练,太极拳的招式有模有样。
12、(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3)摆搭石 走搭石
(4)顽强的斗志 智慧和才能 独特的地理位置
二、(1)大多数同学采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或:采用把握故事情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的人数最少。)
(2)①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②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③遇到不懂的词语暂时忽略,不要回读。
三、1、(1)C
(2)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原因
(3)B
(4)①学生要尽量在学校时就做一些作业,在家时奉行“先做作业再玩”的原则;②家长要以身作则,为自己及孩子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③学校要尽量减少布置一些重复、无意义的作业,要筛选一些精而优的作业,给学生多一点休息时间。
2、(1)答案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火箭光 约4万千米每小时约30万千米每秒
(2)我认为这个句子不多余。约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画“ ”的句子举了“光速一秒钟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的例子,我们对地球赤道较为熟知,这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光速令人难以置信。
(3)答案 不能删去。“大约”一词告诉我们30万千米每秒不是准确具体的数据,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光速就是这个具体的数据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4)√×
3、(1)ABD 缩小
(2)太空尘埃 流星和彗星 散逸氧原子、氢原子和氦原子
(3)微乎其微虽然地球每年会损失一定量的物质,但从整个行星的尺度来看,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此外,海洋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过程都可以补充地球大气,因此大气逃逸不会对地球生命造成长期影响
(4)C BD B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逃逸的速率。
(5)我认为不合适,“很小、很小、很小”表示程度很深,非常小,而“其中”不能体现出这个意思,“很小、很小、很小”起到限制修饰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