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6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6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1 10:21:3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6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材料的发展和利用的历史;知道常见的新型材料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法学习材料的发展和各种材料的功能。
探究实践:借助具体的图片和实物等素材促进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态度责任:联系环境污染和材料发展的实际情况,体会探寻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材料制造新工艺的意义。
01 材料的发展
1.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是人类掌握了下列技术中的(  )
A.青铜器 B.火的使用 C.铁器 D.纳米材料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然后是铁器时代,而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在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③金属的延展性、④金属的导电性、⑤金属冶炼的难度这五个因素中,与此有关的是(  )。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④⑤
02 新型材料
1.(2024九上·鹿城月考)雅万高铁是中国境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其车身主要采用的银铭奥氏体不锈钢属于(  )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新型材料研究日益向微观层次深入,产生了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B.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
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
D.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
03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1.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新概念“绿色化学”,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绿色化学”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B.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多种植花草树木,禁止乱砍滥伐
D.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禁止开办化工厂
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室制O2:2KClO3 2KCl+3O2↑
B.2C2H5OH+O2 = 2CH3CHO+2H2O
C.2M+N=2P+2Q,2P+M=Q (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D.用铁屑、CuO、稀硫酸为原料制铜: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1.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2.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桶 C.尼龙绳 D.不锈钢尺子
3.垃圾分类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废弃易拉罐、旧电线、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均属于(  )
A.氧化物 B.金属材料 C.非金属材料 D.有机合成材料
4.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制品 B.青铜制品 C.超级陶瓷 D.记忆合金
5.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旧报纸 B.塑料瓶 C.玻璃瓶 D.铝制易拉罐
6.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玻璃保温杯→塑料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 B.唐诗→宋词→元曲
C.人力纺织机→水力纺织机→蒸汽纺织机 D.书信→电话→手机
7.化学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化学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汽车轮胎中的橡胶属于合成橡胶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D.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8.嫦娥五号探测器“挖土”的关键部件:钻杆是由中科院自行研制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该种材料所用的基体大多数为各种铝合金,增强体主要为碳化硅和氧化铝。有关这种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基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 B.铝合金是金属材料
C.碳化硅是新型高分子材料 D.氧化铝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9.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10.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C.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11.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厦大科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物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单质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1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与一种新的化学合成方法有关。新的合成过程更简单快捷,产生的副产品和有害废物更少,原子利用率更高,是“绿色化学”的典范。下列反应中,符合以上“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烧制生石灰: CaCO3CaO+ CO2↑
B.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C.制氢氧化铜:CuSO4+2NaOH=Cu(OH)2↓+Na2SO4
D.利用纯碱制碳酸氢钠: Na2CO3+ CO2+H2O=2NaHCO3
13.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作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纳米铜属于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容易被氧化发生化学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保存方式普通铜相同
14.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 TiO2+H2O
C.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15.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
16.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 ,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 (镍), 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 H2SO4= NiSO4+H2;Fe+ NiCl2=Ni+FeCl2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7.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1)“灰氢”:燃烧化石能源制取氢气,制氢过程中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其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绿氢”: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火炬研发团队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用相当于420个大气压的高压将12克氢气压缩进氢气瓶,随后将氢气瓶放入火炬中。需要电解 克水才能制取12克氢气。
18.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 性。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能源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19.纸能包住火吗?科技的发展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国科学家合成以羟基磷灰石为材料的超长纳米线,成功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
(1)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式为Ca10 (OH)2 (PO4) 6。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目前羟基磷灰石的常用合成工艺是将CaCO3和Ca4P2O9在1200℃高温下通入水蒸气,通过一定反应合成,传统纸张的生产则需要消耗大量植物。如果用这种耐火纸大规模替换传统纸张,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请列举出一点: 。
20.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下图是某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
(1)根据相关现象可知加入的A单质可能是 。
(2)若在回收含铜垃圾中发现混有金属铝,它 (填“会”或“不会”)出现在最终得到的红色粉末中。
21.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 。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备铜。
方法一: 氧化铜硫酸铜溶液铜
方法二: 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的还原氧化铜实验。
(1)方法一种步骤II利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2)方法二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在停止通氢气,其目的是 。
(3)通过比较分析,你会采用方法一还是方法二,并说明理由。 。
23.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能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①AlN+NaOH+H2O═NaAlO2+NH3↑
②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
现用如图所示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2)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 (填写序号)。
A.稀硫酸 B.酒精溶液 C.植物油 D.水
(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4.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复兴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图)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因为石墨具有 ;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稳定。
(2)建设高铁铁轨和机车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高铁建设使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锰钢铁轨 B.车头前的玻璃钢 C.铝合金车厢 D.车厢内塑胶地板
(3)大量的钢铁是通过铁矿石冶炼而成。要炼出含铁96%的生铁1000 t,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若高炉气体不加处理,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多少吨?(无计算过程不给分,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6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材料的发展和利用的历史;知道常见的新型材料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法学习材料的发展和各种材料的功能。
探究实践:借助具体的图片和实物等素材促进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态度责任:联系环境污染和材料发展的实际情况,体会探寻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材料制造新工艺的意义。
01 材料的发展
1.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是人类掌握了下列技术中的(  )
A.青铜器 B.火的使用 C.铁器 D.纳米材料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铁器的使用与研制作用分析。
【解答】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是人类掌握了铁器的使用及生产技术;
故答案为:C。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然后是铁器时代,而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在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③金属的延展性、④金属的导电性、⑤金属冶炼的难度这五个因素中,与此有关的是(  )。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和冶炼难度有关分析。
【解答】 由金属利用的先后顺序可知,金属的使用先后与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⑤金属冶炼的难度有关,而与②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③金属的延展性、④金属的导电性没有关系;
故选B。
02 新型材料
1.(2024九上·鹿城月考)雅万高铁是中国境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合作建设的高速铁路,其车身主要采用的银铭奥氏体不锈钢属于(  )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分析】 不锈钢,全称不锈耐酸钢,指一系列在空气、水、盐的水溶液、酸以及其他腐蚀介质中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钢种;是一种含铬13%以上的合金钢,有的还含有镍、钛等其他元素。
【解答】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B。
2.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新型材料研究日益向微观层次深入,产生了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0.01~1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B.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
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
D.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纳米材料的定义及性能分析。
【解答】A、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符合题意;
B、纳米材料机械强度好,纳米陶瓷比普通陶瓷具有更好的韧性 ,不符合题意;
C、用纳米油墨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 ,不符合题意;
D、纳米材料 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添加了纳米铅粉末的固体燃料会使火箭推进器的速度加快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3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1.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新概念“绿色化学”,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绿色化学”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B.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多种植花草树木,禁止乱砍滥伐
D.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禁止开办化工厂
【答案】D
【解析】【分析】A、垃圾处理不当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形成污染。
B、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分析判断。
C、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判断。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答】A、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化工厂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能禁止开办化工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室制O2:2KClO3 2KCl+3O2↑
B.2C2H5OH+O2 =2CH3CHO+2H2O
C.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D.用铁屑、CuO、稀硫酸为原料制铜: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绿色化学为零排放的特点分析。
【解答】A.该反应除所需氧气外还生成了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生成物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最终都转化了期望产品,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最终没有全部转化成期望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C
【详解】A.羊毛衫是天然纤维,故错误;
B.塑料盆是合成材料中的塑料,故错误;
C.不锈钢餐具是金属材料,故正确;
D.玻璃杯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故选C。
2.A
【详解】A、羊毛衫是由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正确;
B、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B
【详解】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为金属制品废弃物,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均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B。
4.A
【详解】A、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青铜是铜锡等金属融合而成的混合物,属于合金,故B错误。
C、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记忆合金属于合金,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旧报纸属于纸张,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铝制易拉罐是用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玻璃保温杯→塑料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A不符合题意;
B.唐诗→宋词→元曲,是文化的发展,不属于科学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C.人力纺织机→水力纺织机→蒸汽纺织机,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
D.书信→电话→手机,是科学改变生活的表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说法错误;
B、汽车轮胎中的橡胶属于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说法正确;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说法正确;
D、塑料、合成橡胶以及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所以聚乙烯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起来,使各种材料在性能上取长补短,继承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的多的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起来的,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所以铝合金是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高分子材料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碳化硅是无机非金属化合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碳化硅不是新型高分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 氧化铝是无机非金属化合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该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生成一氧化碳与氧气无关,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错误;D、在该反应中C得到了氧元素,体现了C的还原性,不是氧化性,错误。故选B。
10.B
【详解】A、塑料属于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钛合金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银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氧化铜作催化剂,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 厦大科学家制得了C50中只含一种元素碳,且是纯净物,所以它与C60都是单质物质,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由于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所以是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分析】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合一,生成物只有一种。
【详解】A、烧制生石灰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湿法炼铜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制氢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利用纯碱制碳酸氢钠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纳米铜和普通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的单质,纳米铜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B、普通铜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而纳米铜颗粒更易于氧气反应,所以纳米铜比普通铜更容易被氧化发生化学反应,此选项正确;
C、纳米铜与普通铜中都含有铜元素,故所含铜原子的种类相同,此选项错误;
D、纳米铜很易与氧气反应,应密封保存,而普通铜不需要密封保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说法正确;
B、根据“正钛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可知,制备纳米的反应是正钛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TiO2,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纳米 Ti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纳米与普通的的性质、功能不完全相同,说法错误;
D、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说法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A确;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故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故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2Al+3H2O Al2O3+3H2↑,故D正确。
故选C。
16. 金属材料 A Al>Fe>Ni>Cu
【详解】(1)一元币为钢芯镀镍,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即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的硬度和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等,硬币仅用于流通,不需要其导电性,故填A。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铜、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氢)、铜,镍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证明镍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铁能够与镍盐溶液反应生成镍单质,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镍强,所以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Ni>Cu,故填Al>Fe>Ni>Cu。
17. 设制取12克氢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108g
【详解】(1)碳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见答案。
18.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从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导电 b 2H2+O22H2O 无污染
【详解】(1)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从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石墨烯具有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能,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烯的导电性。
(3)金属材料是指纯金属及其合金,不论是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橡胶的相对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是指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多种材料的复合。故选b;
(4)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氢气作为理想燃料优点是无污染、热值高、资源丰富等。
19. 四/4 40% 节约了木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合理即可)
【详解】(1)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式为 Ca10(OH)2(PO4)6,它由钙、氧、氢、磷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2)根据题文信息可知,传统纸张的生产则需要消耗大量植物,而将 CaCO3和Ca4P2O9在 1200℃高温下通入水蒸气,通过一定的反应生成耐火纸,并替换传统纸张,可以节约木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0. 铁(或Fe) 不会
【详解】(1)因为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加入的A单质可能是铁(或Fe)。
(2)因为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氢气。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所以若在回收含铜垃圾中发现混有金属铝,它不会出现在最终得到的红色粉末中。
21. 四氧化三铁 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H2+FeCl2 Fe+2HCl
【详解】(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高温下生成的铁易被氧气氧化,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3)Ⅱ中氢气与氯化亚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
22. 强 防止产生的铜重新被氧化 方法一不需要加热,比较方便且可以节能或方法二得到的铜比较纯净(合理即可)
【详解】(1)铁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氢气还原氧化铜后,为了防止产生的铜重新被氧化,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氢气。
(3)由两种方法对比可知,方法一不需要加热,比较方便且可以节能;而方法二得到的铜比较纯净。
23. C 无影响
【分析】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植物油,可以防止氨气溶于水中;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不会受到影响,因为随着氨气的增多,才会有水排出。
【详解】(1)广口瓶中的试剂X宜选用植物油,可以防止氨气溶于水中,故选C。
(2)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不会受到影响,因为进入瓶内的氨气体积等于排出的水体积。
24. 导电性 AC 赤铁矿1714t,CO21131t
解:设至少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x,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y。
,x≈1714t
,y≈1131t
答: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1714t,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1131t。
【详解】(1)列车利用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来获取电。碳滑板通常用石墨制成,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在常温下,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说明其化学性质稳定。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
A.锰钢铁轨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 D.车厢内塑胶地板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C。
(3)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