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20: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关于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为“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
B.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
C.“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议论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
D.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并在记述中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2.(1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癌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3.(1分)下列关于“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大多是鲜活生动的,但往往比较零散,故而对资料进行整理就十分必要。
B.每个小组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应该全面涉及各种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
C.调查前要规划调查路线,确定调查重点。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
D.我们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时,要对材料做深入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4.(1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5.(1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我这法行不行 ”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我请你喝酒。”
6.(1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如果一个人能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沙漠。实际上,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____。但袁隆平成功了!人们也许看不到他日日夜夜蹲在稻田里的身影,听不到攻击他的闲言碎语。人们见到的,是那沉甸甸的稻穗,装饰着他辉煌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二、填空题(共6题;共67分)
7.(6分)请填写以下表格,考考你对家乡——天津的文化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家乡的文化生活 列举不少于两个
天津风味“三绝”    
天津民间工艺“三绝”    
天津历史名人    
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学术类文章为了在论述上做到深入浅出,需要使用一些论证方法。先指出例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然后给下面两种论证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尝试归纳出论述类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
句子 论证方法
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减轻社会关系上的负担。举一个例子来说:云南乡下有一种称上賨的钱会,是一种信用互助组织。我调查了参加賨的人的关系,看到两种倾向…… ①   
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要它变的,要它变得原因在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好比我们用笔写字,笔和字都是工具,目的是在想用它们来把我们的意思传达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要传达的对象是英国人,中文和毛笔就不能是有效的工具了,我们得用别的工具,英文和打字机。 ②   
③    引用论证
④    对比论证
⑤小结:论证类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9.(12分)填空。
(1)(6分)《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全面展现了中国   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   、   、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概念。
(2)(6分)   大抵是《乡土中国》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其二,   。其三,   。
10.(12分)填空。
(1)(8分)《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著名   家   (姓名),这部作品是讲述   和   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2分)费孝通的博士论文   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把它列为必读参考书之一。
(3)(2分)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况为“   ”。
11.(24分)关于传统节日,你了解哪些?请填写下表。
传统习俗或节日 时间 习俗
           
           
           
           
           
           
           
           
1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即“神似”。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13.(2分)围绕“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一主题,对家乡的某个人做一个访谈,请提前拟写出访谈提纲,并整理好访谈记录。
14.(4分)“路长制”的工作标准之一是以文化建设促进城市融入文化元素。某区街道办拟在辖区内烟霞路、江月路、醉花街三条道路打造精品文化墙,图文并茂地展现古典诗词文化,现公开征集文化墙标语。请为其中的一条道路拟写一则对联式标语,要求符合该道路名称特点,语言精练,语意隽永,不超过20字。
道路名:   
文化墙标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完成顶层设计引领、工业、农业、生活、风险防控、激发市场活力各方面的任务。并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等方面提供保障。
2020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时间点:试点城市的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标准,其中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实现全部利用;基本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在试点城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北京日报》2019年1月21日)
材料二:
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5年以来,广东省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案件多达200多起,非法转移倾倒点遍布全省21个地市。“阳江市宏湘金属加工厂违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达2万多吨;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产生的含镍危险废物2.1万吨非法倾倒于广东阳江、江门和广西梧州等地。”生活污泥违法倾倒猖獗,深圳、东莞、惠州、茂名、阳江、肇庆6个地市均存在非法转移倾倒污泥问题;发生非法跨界倾倒生活垃圾案件100多起,倾倒垃圾数十万吨。
(摘编自《“无废城市”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知多少?》,中国环保在线2019年1月28日)
材料三:
现阶段建立“无废城市”的多为发达国家,虽然纳入“无废”的废弃物种类有所不同,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其废弃物管理体系基本是政府主导、生产企业负责、家庭分类投放、废弃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商业企业、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则多为单独签约专门服务商。整体来看,由于废弃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大多数案例城市征收的垃圾费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相关支出,废弃物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有些城市的做法极为典范: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摘编自蒙天宇《“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环境报》2019年2月7日)
15.(1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的“无废城市”,将在全国范围内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建设试点。
B.在“无废城市”的建设试点城市,基本实现了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应用;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
C.想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努力解决好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固废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上的欠缺。
D.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均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有较为完善的废弃物管理体系,为其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有利条件。
16.(1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努力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B.我国的固体废物保有量和产生量巨大,这和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刚性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有关。
C.并非发达国家才能建设“无废城市”,虽然各国所定的“无废”的废弃物种类有所不同,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
D.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方案指引,材料二侧重建设的现状和突出问题,材料三侧重可从国际“无废城市”案例汲取经验。
17.(1分)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广东省存有什么突出问题;从材料三列举的城市典范做法中汲取哪些解决相应问题宝贵经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迟子建访谈录
记者:评论界有人认为你的小说是“本色写作”,你是一个人如其文和文如其人的“本色作家“。你认同这样的评价吗?
迟子建:(笑)不太认同。小说其实是用文字搭建的想象的世界,而作家是会思考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既复杂又单纯,用文字反映出来的世界便既客观又离奇。这在某一程度上透露了作家的性情,却不可能完全浸透作家所有的情感。所以说,一个作家不可能完全做到“本色写作“,或者说,用“本色写作”来概括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够准确。每个作家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不可能通过作品完全展现出来。
记者:还有评论家说,你的小说都是在向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在追忆中怀想的“逆行的精灵”。你觉得这种评判恰当吗?
迟子建:这篇评论我看过。应该说,评论家写这样的评论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也是有根据的。也许,“逆行的精灵”这一评价在文学审美上是中肯的。可能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有所偏差。我的小说是写到历史,但并不是向后看。其实,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地逝去,不断地成为当下的历史。昨天的事是历史,即使我的作品在关注当下,完成时也变成了关注历史。只不过我对远的历史比对近的历史更感兴趣,因为我认为距离产生美,有距离的历史可以让人看得更客观;而在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记都:其实,你的很多中短篇都是在关注当下。
迟子建:是的。这个评论家说我在向后追寻,是国为大家对历史出发点的判断不一样,在理解上有偏差。当然,也可能是我作品的气息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记者:你的小说多以故乡东北为故事背景,你也曾经说过,故乡是你最大的创作源泉,你的创作始终不会离开故乡的那片土地。在中国的当代作家中,你和莫言是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两位。不知道在你以后的创作中,你是否会固守在故乡的土地上?是否会有其他的尝试?
迟子建:一个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写深写透,写到八十岁能写完就很不错了。很多作家在评论家的影响之下,总想求大求全,多方突围,到头来可能反而没有一样能做得好。而评论家也常担心作家总是以某个固定的地方为写作背景,文思是否会枯竭。我觉得,完全不必有这种担心。这就像挖一口深井,当井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之后,它就永远都不会枯竭。所以能够打深一口井,是一种福气。
我的作品并非只限于写故乡,但如果评论家把我的所有作品都归入与故土有关的写作,我也不否认。其实,评论家与作家是两个不同的行当,我比评论家更了解自己。我的写作会有渐变的过程,不同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但不会刻意求变,更不会脱离我的故土去写作。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我的写作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时期的作品会有不同时期的特点,但从总体来说,我的写作永远都不会背离我所熟悉的那一片土地。
记者:无论是在你的小说中还是散文中,都可以看到你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感受,对大自然、对生活甚至对世间万物的心灵感受,那种敏锐非一般人能比。这是不是你可以一直保持高产写作的原因?
迟子建:有一定的关系吧。文学写作是一种安慰心灵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内心感受的推动。写作和感受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感受是与生俱来的。我从小就对万事万物、大地四季的变化特别敏感。这种能力,应该是无法拷贝的。
记者:你的小说,总是由小人物的具体生活构成,即使是《伪满洲国》这样以一段历史为题材的长篇,也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但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你并未放弃过去的风格,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宏大题材,你是有意向宏大题材靠拢吗?这是不是你今后写作的一个方向?
迟子建:其实,我个人认为,《伪满洲国》才是宏大题材,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很多读者写信告诉我,在这之前他们压根没听说过这个民族。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熟悉这个民族的一切。在我目睹的事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某些文化和原始的东西正在丧失,一些有味道的东西被人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掉了。因此,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我感受到苍凉和悲凉。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下去,没有被割断。虽然它在现实中退缩,但历史和现实并没有严格地分割。评论家把它看作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一种误解。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讲述的是这支部落式微的过程,而这本书是一首挽歌。
(原文有删改)
18.(1分)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行的精灵”的意思是,迟子建的小说以追忆历史为主要内容,写得精彩,犹如精灵一般令人喜爱。
B.迟子建认为,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写有距离的历史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C.迟子建以挖井为喻,说明自己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将挖掘新题材,扩大写作范围,让自己的写作源泉不枯竭。
D.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与迟子建能够保持高产写作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感受能力作者认为是天生的。
19.(1分)从文中看,记者和迟子建本人对《额尔纳河右岸》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0.(1分)“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题;共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乡村形态的典型代表,①____,既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②____,现阶段民族村寨文化建设重在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对其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尚未实现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传承的预期目标,且很少关注民族村寨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空间互动,更为严重的是在民族村寨文化建设中出现文化衰败化、碎片化与空壳化等问题,这与当下文化发展背道而驰。
③____,我们有必要明确: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是一个集多维度、多要素、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民族村寨文化历史延续、文化互动发展与文化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21.(2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3分)请分别用一个以“是”作谓语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个字。
六、写作(共1题;共60分)
23.(60分)作文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主要指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你的家乡文化对你有何熏陶?你了解家乡的哪些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有什么建议?
请以“我的家乡文化生活”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班中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认真的崩溃”是指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不少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 从小怀有“军人梦”的90后北大女学生宋玺在几经努力下终于成为了亚丁湾护航唯一女陆战队员,并在军队中经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后成长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2020年6月,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在省级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被评为D类高层次人才,享有100万元购房补贴;2020年曾复读一年才考上三本大学的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在接受采访时说“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青春,我们有永不停歇的脚步!
请以“青春 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⑶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我们可以:
①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待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记录。
②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建议。基于对当代文化发展和区域文化生活的理解,以促进家乡文化的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文化、新风尚,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为出发点,在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传承、生活方式、乡风民俗、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家乡的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从以上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写作者个人信息。
⑷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娱乐形式的多元化,中国戏曲一步步陷入了困境,许多地方戏种消亡了。为了扶植本县的剧种“梆子戏”,某县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但观众依然很少,而且大部分是老年人,“梆子戏”发展困难重重。日前,县政府又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力图为拯救“梆子戏”助力。对此,有人点赞,认为它有利于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文化,感受戏曲魅力,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也有人认为既然旧的事物已经过时,就没有必要大费精力和钱财予以拯救,优胜劣汰乃是历史的规律。也有人说,新时代新文化,随着社会发展,一定会有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产生,不必苦守着戏曲不放……
对于戏曲进校园,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以叙述和议论为主”错误。“志”的表述方式应以叙述和说明为主。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的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横线上应承前“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来陈述,也就是“这些兴奋性的刺激”,故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横线后一句“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的陈述对象为“内啡肽”,故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相关内容的能力。
B选项“每个小组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应该全面涉及各种主题”错,选项“应该”的表述不符合调查实际情况,可改为“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把握相关内容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4.【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A项,表达得体;
B项,表达不得体。“笑纳”是敬称,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当;
C项,表达不得体。对校领导不能用“责成”,可改为“请”;
D项,表达不得体。“雅正”是请人校正,可以改为“纠正”。如果是改文章可以用“斧正”。
故答案为: A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5.【答案】A
【解析】 A.表达得体;
B.表达不得体。“笑纳”是敬称,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用在自己身上,不当;
C.表达不得体。对校领导不能用“责成”,可改为“请”;
D.表达不得体。“雅正”是请人校正,可以改为“纠正”。如果是改文章可以用“斧正”。
故答案为:A。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表达得体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6.【答案】C
【解析】填在横线处的文字,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排除A、B项。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7.【答案】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霍元甲、曹禺、张伯苓、严修、李叔同等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本题根据天津的文化常识填空即可。天津的民间工艺,如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刻砖刘等四大民间工艺,也可以写出其他有代表意义的民间工艺,如天津木雕,天津葫芦等。
故答案为: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
霍元甲、曹禺、张伯苓、严修、李叔同等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对于家乡的风俗与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 考生需要对本地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方能准确回答。
8.【答案】①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示例: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ways开章明义就说: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行为决定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示例1: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示例2: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这里却是攀关系,讲交情。;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解析】①从原句“举一个例子来说”可判断是举例论证;
②从“ 好比我们用笔写字,笔和字都是工具,目的是在想用它们来把我们的意思”看出是比喻论证。
③题干要求举一个引用论证。主要是引用名人名言即可。
④要求选一个对比对论证。比如《乡土中国》中的血缘和地缘的对比。
总结起来,相关段落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等。
故答案为:①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示例: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ways开章明义就说: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行为决定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示例1: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示例2: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这里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学术类文章的论证方法的分析和掌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9.【答案】(1)基层社会;差序格局;男女有别
(2)《乡土本色》;不流动性;熟人社会
【解析】《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故答案为:
(1)基层社会 差序格局 男女有别
(2)《乡土本色》 不流动性 熟人社会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0.【答案】(1)社会学;费孝通;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理论研究
(2)《江村经济》
(3)乡土性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故答案为:(1)社会学
费孝通
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
社会结构理论研究
(2) 《江村经济》
(3) 乡土性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答案】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吃饺子;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扫墓、踏青;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传统习俗和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等。
时间分别对应的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除夕(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对应的习俗分别为:春节(拜年、吃饺子)、元宵节(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七夕节(穿针乞巧)、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腊八节(喝腊八粥)、除夕(吃年夜饭、贴春联、给压岁钱)。
故答案为:
传统习俗或节日 时间 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清明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扫墓、踏青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传统习俗和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等。
12.【答案】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语段论述的是乡土文化中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①处结合后面“保护第一”的原则可知,此处应该是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处结合后面“积极的延承”,应该是全方位的沿承;③处结合“物质表象”可知,应该延续的是精神的内涵。
故答案为: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
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
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13.【答案】示例:
访谈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
访谈人:张延文(张)
受访者:周大新(周)
张:周大新先生,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您进行如此近距离的交流。有一首歌唱到: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您也是十八岁参军的吧?能不能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周:是,我是十八岁参军的。1970年10月至11月间,山东的一支部队来我们公社招兵。当时,我在读高中,但学校上课主要是学农学工,跟镇上拖拉机站的人学开拖拉机,到各村犁地。文化课上上停停,而且那时大学已停止招生,我看不到上学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当时吃不饱肚子,在学校没钱买饭票,回到家也是顿顿吃红薯,只有在给人家用拖拉机犁地时,方能吃顿白面条。为了寻找前途,也为了吃饱肚子,我决定去当兵,就在大队报了名。刚好,接兵的李连长爱打篮球,他到我们学校的球场上打球,看到我们几个同学篮球打得不错,问我们愿不愿意当兵,我们自然说愿意,并告诉他我们已经报了名。于是,他和其他接兵的人对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就格外重视。我们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拿到了入伍通知书。12月份,我们坐上了开往山东的闷罐子军列,向着山东的部队出发了。到了山东肥城的部队驻地才知道,我们当的是地面炮兵,我们这个炮兵团隶属67野战军。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当竟然当了四十多年兵。
张:青年女作家、评论家梁鸿在2009年写过一篇关于您的评论《那荒凉而温馨的“圆形盆地”—周大新论》,你们都是河南邓州人,她对于您作品当中的故乡情结作了全面的论述;同时,她描写故乡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在国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当代文学中,邓州还有包括姚雪垠、张鲜明等著名的作家、诗人,令人刮目相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周:我们家乡喜欢写东西的人比较多,这可能与前辈人的影响有关。张仲景当年写过《伤寒杂病论》;范仲淹虽然不是邓州人,但他在邓州当知州时,写了《岳阳楼记》;姚雪垠写了《李自成》。我们读小学、中学时就知道了他们,他们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再就是我们那个地方比较穷,穷地方的人也会把写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起码可以挣点稿费。我最初写作就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那里的老百姓一向对会写书的人怀有一种崇敬心理,每年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墙上贴一张写有“敬惜字纸”的红色纸条提醒家人。人们见到写有字的纸片,都会谦恭地捡起来放在家里。大概是这种传统也在鼓励着人们去学习和从事写作吧。
张:南阳盛产黄牛,是国家小麦生产基地。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乡村和乡土自然容易成为聚焦点。您的《第二十幕》等关于故乡的小说,主题也总是和工商业等题材相结合的,这和传统的乡土叙事有着一定的差异,您如何理解乡村生活面临的新问题?
周:我的故乡的确如你所说,是一个粮食主产区。种植,是老百姓的主要营生和任务,但乡村和城镇向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农业和工商业不可能完全分开。尤其是我的家乡位于豫鄂两省的交界处,处于中原和两湖的交通要道上,粮农和工坊的工人及商人的来往,一向是很密切的,而且他们之间的身份转换也在经常进行着。这可能也是我的写作和别人的乡土写作不太一样的原因。
今天的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富起来,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乡村要想富起来,就不能不与工业和商业联姻。要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争取卖出的不是原粮,而是各种制成品。要借助商人把自己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不仅在本县本省卖,也要争取卖到外省外国去。还要办好乡间旅游,为城里人提供新的旅游服务项目:踏赏田园美景,体验种植之乐,夜听乡间之静,品尝农家饭食等等。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搞好乡间的环境保护,不让空气、水体、土地遭受污染。这是我们在致富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张: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使用了平行叙事的方法,将神话和现实互为照应,为南阳盆地的三条河流赋予了三个异形同构的美好的神话故事,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另外一位著名的豫籍作家李佩甫的代表作《羊的门》,则将他家乡的平原上生存的各色人等比喻成了在乡间生长的不同类型的野草,现实主义的味道更为浓厚。您关于盆地的描写中,是否包含着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呢?
周:我在《走出盆地》这部作品里,是想写人改变命运的不易,当然包含着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一个人要超越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太不容易,超越精神观念的限制更不容易。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找此生的幸福,都在试图突破上天给自己设置的各种樊篱。我期望读者从这本书里能读出一种坚韧来,看到坚韧在人的命运形成的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同时,对幸福在哪里也能生出一点新的感悟。人们都认为幸福在别处,从一个地方找到另一个地方,从今年找到明年,从明年找到后年,它真的在别处和以后吗?
张:您的短篇小说《哼个小曲你听听》,讲到家乡人喜欢哼小曲,这些小曲既带有地方戏曲色彩,又有山歌的野味,这种现象在北方平原地区的乡村并不多见,这是否因为邓州受楚地文化的影响更多一些呢?
周:我们邓州古属楚地,人们爱唱歌,爱听曲。在我们村里,我有一个堂哥,在世时特爱哼小曲,俗称拉“肉弦子”,他双手一边干活,嘴里一边拉弦子哼曲,我们在一旁听着,非常好听。那些曲子似曲剧、似豫剧、似越调,但又都不像,完全是他自己的随心创作,听上去悠扬婉转。他并不识谱,不知他的创作之源在哪里,也许就是天生的?在国家搞民间歌曲普查时,我们南阳各县都收集有成本的歌曲,那都是人们在干农活时常哼唱的。
张:在《哼个小曲你听听》当中,有大量的民歌民谣,活泼动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小曲大都是您自己编的吧?豫籍作家李洱在他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当中穿插了很多“颠倒话”,这些颠倒话作为豫北的一种民间小调,带有反讽的意味;而豫南的这些小曲大多直抒胸臆,但两者都有点冷幽默的味道。您平常喜欢音乐或者唱歌吗?
周:那些小曲,有的是在乡间流传的,有的是经过我改造的。我自己非常喜欢音乐,主要是喜欢民族音乐。年轻时,我爱拉二胡,爱吹笛子,特别爱听二胡独奏曲,对《二泉映月》和《良宵》非常着迷。也爱听民族歌手唱的歌曲,在连队当战士、班长、副指导员时,我是连队演唱队的主要成员,那时主要是唱一些民族歌曲。后来进了大城市,年龄大了,事情多了,自己不拉了,不唱了,只听,通过音响去听。直到今天,我只要一听到二胡独奏曲和唢呐曲,还有箫独奏,就特别高兴,感到心旷神怡。
张:《哼个小曲你听听》里的主人公五爷,早年就成了孤儿,后来又丧妻,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成才,作为教师的儿子又在武斗当中为了救学生而死。风烛残年的五爷含辛茹苦地将孙子拉扯大,孙子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为高级知识分子,而五爷却仍然是孤身一人,从放羊娃变成了放羊的老头。这个故事让人想起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当中的主人公徐富贵,比较起来,五爷的形象显然更为正面,他在面对命运的轮回时,是一个胜利者。《哼个小曲你听听》里塑造了一个坚强的“父亲”形象,这其中是否也有着您自己家族人物的影子?
周:乡间有些人物,当然也包括我们家族的一些人物,人生很不顺,命运很凄惨,但他们最终都能平静面对,达观地看待人生,尽力把失去的东西“忘掉”,去应付新的人生问题,去活完自己的人生。我们村里有个瞎爷,他只是瞎了一只眼睛,但我们这些孩子都叫他瞎爷,他并不生气,他终生未娶,一个人过日子,家里的财产少得可怜,可他很少有忧愁的时候,整天乐呵呵的。五爷就是这些人的代表。我塑造这个人物,就是想向这类人表达我的敬意。其实,人怎么活不是个活?不就几十年时间?人最好的待遇,是不悔来人世。
张:非常感谢您接受这次访谈,祝愿您生活愉快,创作再获佳绩!
【解析】此题的访谈提纲如下:
①您是什么时候离开家乡的呢?能不能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家乡曾出过许多名人志士,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呢?
③是的,他像您一样是一位热爱家乡、关心百姓,让人尊敬的长者。请问您对我们家乡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④这些看法在您的著作中也有提及,那么您的著作中歌颂的主人公是否就有我们家乡一些人的影子呢?
⑤您的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风土人情、方言俚语、都透露着您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您能否谈一谈对家乡的情感和一些发生在您身上的故事呢?
⑥太感人了,那么在您今后的创作中,家乡的题材会是主要的创作方向吗?能谈一谈您的设想吗?
⑦非常感谢您接受这次访谈,祝愿您生活愉快,创作再获佳绩!
故答案为:示例:访谈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
访谈人:张延文(张)
受访者:周大新(周)
张:周大新先生,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您进行如此近距离的交流。有一首歌唱到: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您也是十八岁参军的吧?能不能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周:是,我是十八岁参军的。1970年10月至11月间,山东的一支部队来我们公社招兵。当时,我在读高中,但学校上课主要是学农学工,跟镇上拖拉机站的人学开拖拉机,到各村犁地。文化课上上停停,而且那时大学已停止招生,我看不到上学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当时吃不饱肚子,在学校没钱买饭票,回到家也是顿顿吃红薯,只有在给人家用拖拉机犁地时,方能吃顿白面条。为了寻找前途,也为了吃饱肚子,我决定去当兵,就在大队报了名。刚好,接兵的李连长爱打篮球,他到我们学校的球场上打球,看到我们几个同学篮球打得不错,问我们愿不愿意当兵,我们自然说愿意,并告诉他我们已经报了名。于是,他和其他接兵的人对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就格外重视。我们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拿到了入伍通知书。12月份,我们坐上了开往山东的闷罐子军列,向着山东的部队出发了。到了山东肥城的部队驻地才知道,我们当的是地面炮兵,我们这个炮兵团隶属67野战军。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当竟然当了四十多年兵。
张:青年女作家、评论家梁鸿在2009年写过一篇关于您的评论《那荒凉而温馨的“圆形盆地”—周大新论》,你们都是河南邓州人,她对于您作品当中的故乡情结作了全面的论述;同时,她描写故乡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在国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当代文学中,邓州还有包括姚雪垠、张鲜明等著名的作家、诗人,令人刮目相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周:我们家乡喜欢写东西的人比较多,这可能与前辈人的影响有关。张仲景当年写过《伤寒杂病论》;范仲淹虽然不是邓州人,但他在邓州当知州时,写了《岳阳楼记》;姚雪垠写了《李自成》。我们读小学、中学时就知道了他们,他们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再就是我们那个地方比较穷,穷地方的人也会把写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起码可以挣点稿费。我最初写作就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那里的老百姓一向对会写书的人怀有一种崇敬心理,每年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墙上贴一张写有“敬惜字纸”的红色纸条提醒家人。人们见到写有字的纸片,都会谦恭地捡起来放在家里。大概是这种传统也在鼓励着人们去学习和从事写作吧。
张:南阳盛产黄牛,是国家小麦生产基地。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乡村和乡土自然容易成为聚焦点。您的《第二十幕》等关于故乡的小说,主题也总是和工商业等题材相结合的,这和传统的乡土叙事有着一定的差异,您如何理解乡村生活面临的新问题?
周:我的故乡的确如你所说,是一个粮食主产区。种植,是老百姓的主要营生和任务,但乡村和城镇向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农业和工商业不可能完全分开。尤其是我的家乡位于豫鄂两省的交界处,处于中原和两湖的交通要道上,粮农和工坊的工人及商人的来往,一向是很密切的,而且他们之间的身份转换也在经常进行着。这可能也是我的写作和别人的乡土写作不太一样的原因。
今天的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富起来,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乡村要想富起来,就不能不与工业和商业联姻。要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争取卖出的不是原粮,而是各种制成品。要借助商人把自己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不仅在本县本省卖,也要争取卖到外省外国去。还要办好乡间旅游,为城里人提供新的旅游服务项目:踏赏田园美景,体验种植之乐,夜听乡间之静,品尝农家饭食等等。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搞好乡间的环境保护,不让空气、水体、土地遭受污染。这是我们在致富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张: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使用了平行叙事的方法,将神话和现实互为照应,为南阳盆地的三条河流赋予了三个异形同构的美好的神话故事,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另外一位著名的豫籍作家李佩甫的代表作《羊的门》,则将他家乡的平原上生存的各色人等比喻成了在乡间生长的不同类型的野草,现实主义的味道更为浓厚。您关于盆地的描写中,是否包含着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呢?
周:我在《走出盆地》这部作品里,是想写人改变命运的不易,当然包含着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一个人要超越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太不容易,超越精神观念的限制更不容易。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寻找此生的幸福,都在试图突破上天给自己设置的各种樊篱。我期望读者从这本书里能读出一种坚韧来,看到坚韧在人的命运形成的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同时,对幸福在哪里也能生出一点新的感悟。人们都认为幸福在别处,从一个地方找到另一个地方,从今年找到明年,从明年找到后年,它真的在别处和以后吗?
张:您的短篇小说《哼个小曲你听听》,讲到家乡人喜欢哼小曲,这些小曲既带有地方戏曲色彩,又有山歌的野味,这种现象在北方平原地区的乡村并不多见,这是否因为邓州受楚地文化的影响更多一些呢?
周:我们邓州古属楚地,人们爱唱歌,爱听曲。在我们村里,我有一个堂哥,在世时特爱哼小曲,俗称拉“肉弦子”,他双手一边干活,嘴里一边拉弦子哼曲,我们在一旁听着,非常好听。那些曲子似曲剧、似豫剧、似越调,但又都不像,完全是他自己的随心创作,听上去悠扬婉转。他并不识谱,不知他的创作之源在哪里,也许就是天生的?在国家搞民间歌曲普查时,我们南阳各县都收集有成本的歌曲,那都是人们在干农活时常哼唱的。
张:在《哼个小曲你听听》当中,有大量的民歌民谣,活泼动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小曲大都是您自己编的吧?豫籍作家李洱在他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当中穿插了很多“颠倒话”,这些颠倒话作为豫北的一种民间小调,带有反讽的意味;而豫南的这些小曲大多直抒胸臆,但两者都有点冷幽默的味道。您平常喜欢音乐或者唱歌吗?
周:那些小曲,有的是在乡间流传的,有的是经过我改造的。我自己非常喜欢音乐,主要是喜欢民族音乐。年轻时,我爱拉二胡,爱吹笛子,特别爱听二胡独奏曲,对《二泉映月》和《良宵》非常着迷。也爱听民族歌手唱的歌曲,在连队当战士、班长、副指导员时,我是连队演唱队的主要成员,那时主要是唱一些民族歌曲。后来进了大城市,年龄大了,事情多了,自己不拉了,不唱了,只听,通过音响去听。直到今天,我只要一听到二胡独奏曲和唢呐曲,还有箫独奏,就特别高兴,感到心旷神怡。
张:《哼个小曲你听听》里的主人公五爷,早年就成了孤儿,后来又丧妻,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成才,作为教师的儿子又在武斗当中为了救学生而死。风烛残年的五爷含辛茹苦地将孙子拉扯大,孙子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为高级知识分子,而五爷却仍然是孤身一人,从放羊娃变成了放羊的老头。这个故事让人想起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当中的主人公徐富贵,比较起来,五爷的形象显然更为正面,他在面对命运的轮回时,是一个胜利者。《哼个小曲你听听》里塑造了一个坚强的“父亲”形象,这其中是否也有着您自己家族人物的影子?
周:乡间有些人物,当然也包括我们家族的一些人物,人生很不顺,命运很凄惨,但他们最终都能平静面对,达观地看待人生,尽力把失去的东西“忘掉”,去应付新的人生问题,去活完自己的人生。我们村里有个瞎爷,他只是瞎了一只眼睛,但我们这些孩子都叫他瞎爷,他并不生气,他终生未娶,一个人过日子,家里的财产少得可怜,可他很少有忧愁的时候,整天乐呵呵的。五爷就是这些人的代表。我塑造这个人物,就是想向这类人表达我的敬意。其实,人怎么活不是个活?不就几十年时间?人最好的待遇,是不悔来人世。
张:非常感谢您接受这次访谈,祝愿您生活愉快,创作再获佳绩!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访谈提纲的能力。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可将问答变为交谈,使访谈气氛融洽一些。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回应。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为“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此题要有采访目的、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等要素。重点是预设采访问题,采访问题要围绕“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个主题展开。
14.【答案】示例一:烟霞路;一路烟霞染城绿,商都古韵扬新风。示例二:醉花街|醉花醉风醉明月,赏净赏景赏文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式标语的能力。
本题“为其中的-条道路拟写一则对联式标语,要求符合该道路名称特点,语言精炼,语意隽永,不超过20字”,这就要求考生所写的标语既要是对联式,还要符合所选的道路名称的特点,能够体现该条道路名称对待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城市文明精神。
故答案为: 示例一:烟霞路 一路烟霞染城绿,商都古韵扬新风。
示例二:醉花街|醉花醉风醉明月,赏净赏景赏文明。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式标语的能力。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答案】15.B
16.C
17.⑴广东省存有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方向对即可。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为全国共性问题,故广东省也存在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问题,第二段是突出广东省自身工业和生活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
⑵宝贵经验:①(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对应材料三“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②(解决生活固废)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对应材料三“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③(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对应材料三“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④(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对应材料三“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5.B项,“在……推行垃圾计量收费”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时间。结合文本内容“2020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时间点……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在试点城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分析可知,到2020年才是完成任务的时间点。
故答案为:B。
16.C项,“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范围扩大。结合文本内容“现阶段建立……但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分析可知,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的是材料三中的案例城市,我国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参见材料二中的2020年任务完成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故答案为:C。
17.题干其实是两问,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广东省存有什么突出问题,结合材料二内容“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2015年以来,广东省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案件多达200多起,非法转移倾倒点遍布全省21个地市”分析可知,主要问题为广东省存在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问题,广东省自身工业和生活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结合材料三“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分析,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结合“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分析可知,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结合“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分析,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结合“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分析可知,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
故答案为:⑴广东省存有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方向对即可。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为全国共性问题,故广东省也存在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问题,第二段是突出广东省自身工业和生活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⑵宝贵经验:①(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对应材料三“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②(解决生活固废)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对应材料三“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③(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对应材料三“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④(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对应材料三“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答案】18.C
19.记者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属于宏大题材,而迟子建认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不属于宏大题材。原因是两个人对历史的看法不同。记者从静止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应属于宏大题材。迟子建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和现实是不能分割的,一百年前的生活,现在依然还在延续,所以这篇小说依然是“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属于宏大题材。
20.是不是宏大并不能以时间的长短衡量。有的人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寿命虽长却虚度一生。有的人或努力进取或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些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尽可能地创造了最大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宏大的。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探究文中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还原语境,结合上下文全面把握语句意思,分析得出答案。
18.C项,“将挖掘新题材,扩大写作范围”错,根据原文可知迟子建以挖井为喻,是为了说明故乡就是自己挖的一口深井,自己将会固守这口井,将其写深写透。
故答案为:C。
19.解答第一问时,根据记者的提问和迟子建的回答概括即可。解答第二问时,要根据“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评论家把它看作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一种误解”等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文中相关内容有,记者说,“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宏大题材”,迟子建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下去……评论家把它看作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一种误解”。
故答案为:记者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属于宏大题材,而迟子建认为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不属于宏大题材。原因是两个人对历史的看法不同。记者从静止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应属于宏大题材。迟子建从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和现实是不能分割的,一百年前的生活,现在依然还在延续,所以这篇小说依然是“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属于宏大题材。
20.题干问的是“人生启示”,所以要从历史的角度转到人生的角度上来。解答时,可从多方面切入,要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宏大”,可以理解为有价值,有意义。“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可理解为就人生来说,生命的长短不能用来衡量人的价值。能衡量的应是他的贡献,即为他人为社会创造的财富,物质的或精神的。围绕这点展开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是不是宏大并不能以时间的长短衡量。有的人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寿命虽长却虚度一生。有的人或努力进取或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些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尽可能地创造了最大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宏大的。
【答案】21.民族村寨文化振兴;反观现实;面对上述诸多问题
22.第一段: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第二段:问题百出是民族村寨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第三段:系统性、统一性是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要义。
【解析】(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以“是”作谓语的句子的结构是“……是……”。根据材料内容,分别概括出各段的关键信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百出的现实、振兴的要义。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和补写句子的能力。
①处,“既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缺统一的主语,而且主语应该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全文都是围绕“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或建设)”展开的,故此处应填“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或建设)”之类的语句。
②处,第2段都是在讲现实中的民族村寨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显然相对第1段是一个转折,作为过渡,此处可填“反观现实”之类的语句。
③处,也是一个过渡句,上文讲具体问题,下文讲概括性内容,中间连接句填“面对上述诸多问题”之类的语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 民族村寨文化振兴;反观现实;面对上述诸多问题
22.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以“是”作谓语的句子的结构是“……是……”。根据材料内容,分别概括出各段的关键信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百出的现实、振兴的要义。
由第一段“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可知,第一段讲述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
第二段“对其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尚未实现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传承的预期目标,且很少关注民族村寨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空间互动,更为严重的是在民族村寨文化建设中出现文化衰败化、碎片化与空壳化等问题”可知,第二段重点论述民族村寨文化建设问题百出。
由“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是一个集多维度、多要素、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民族村寨文化历史延续、文化互动发展与文化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可知,第三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系统性、统一性是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要义。
故答案为: 第一段: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第二段:问题百出是民族村寨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第三段:系统性、统一性是民族村寨文化振兴的要义。
23.【答案】范文⑴:
我的家乡文化生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我的家乡文化生活”。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弥漫着各种小吃、暖暖的人情、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筑的味道,那是我一生都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小吃令我回味无穷。小的时候,爷爷接我放学回家,总会给我一份惊喜。这味道是我所熟悉的——“猪肠胀糯米”。喷香的糯米,爆炒过的香菇,无一不在挑逗着我舌尖上的味蕾。吃了一次便上瘾,怎么吃都吃不腻……每天,家乡的小吃味道都萦绕着我,我记住了这种味道,也记住了家的味道。
家乡的人情味令我铭记在心。记得有一次,我顶着寒风站在马路边等朋友,冷风刮得我生疼,手和脸都刮红了,就像一只烤熟的鸭子。突然一个阿伯从他的小店里走了出来,手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和蔼地对我说:“孩子,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多穿件衣服?冷死了吧?我刚刚煮了一锅鸡汤,看你冷成这样,来,喝口鸡汤暖暖身子吧。”我很是感激,跟他道谢后,接过这碗陌生人给的鸡汤。鸡汤入口后,我的身子也渐渐暖和了过来,心也跟着暖了起来。其实这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不止一次让我感动过,也让我体会到家乡人暖暖的人情味。我眷恋这种味道,由此记住了家乡的温暖。
家乡古建筑的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市区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当时清朝的风格。暗红色的土砖,深灰色的瓦片,古朴的大厅,撑着房顶的柱子。这些建筑弥漫着的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让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心中留下了家乡古建筑的妙影,记住了家乡古建筑独有的气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但愿政府重视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让它们能一直被很好地保存下来,留下本地人一脉相承的记忆。
同学们,家乡的味道在我们的心中都独一无二,它或许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变得有些不讨喜,但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令我们沉醉;家乡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一生,成为我们骨子里的印记。让我们内心在家乡的滋养中氤氲出对生活的热爱,使我们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⑵:
青春奋斗,永不言败
青春的脚步是歪歪扭扭的,青春的努力总是离不开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的青春就深深烙着母亲的印记。
谁的青春不奋斗,谁的奋斗不青春!我们每个青年,都在努力着、尝试着用自己青春的满腔热血,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能够有以后体面的生活;我们每天刻苦学习,为的,就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每天早起晚休,为的,就是能够为我们的父母分担压力、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待!
我的青春,是深深地打上了母亲的烙印的,记得我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对我说过:“我就是再苦再累,我绝不会放弃你的学习的。”接着,她给我讲了一个因贫穷和落后使一个孩子辍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她是一个放羊的孩子,但是,她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因此,她对她的父亲说到“我要去读书”,但是父亲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至于为什么会拒绝她的请求,她的父亲对她从没有说过。但是,她的渴望学习的心,促使她偷偷的跟着别人去学习,结果得到的,却是父亲狠狠的揍。那时的她,心里装满了各种委屈,而她,却只能用泪水去诠释这一切:“别的孩子可以快快乐乐地上学,但是,为什么自己却不能?为什么自己小小年纪就得给家里放羊,却永远不会有学习的机会、接受教育的可能?为什么自己就连得到父亲给一个合理的不上学的理由都不可能?”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感到了不公,都让她感到了知识的可贵。
现在,到了她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必须对她的孩子说清楚、讲明白。那个受教育的孩子,就是我,那个曾经因她的父亲一个没有任何解释的行为而永远失去教育机会的人,就是我的母亲!当然,我的母亲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她父亲不让她上学的原因了。贫困加上思想的落后,就是我的母亲失去学习知识的最好解释了!所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的母亲在她的心中立起一个伟大而又坚定的碑:“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也正是由于我的母亲对我学习的重视和坚持,使得我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更使我明白:“春光可惜莫轻抛,时代堪喜须勤奋!”的道理!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我青春飞扬,勤奋好学打下了思想基础,做好了奋斗准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知道,我们青少年现在最为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学习知识,增加见识,提高专业能力。当然,从高中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受老师们的教诲。小学时代,老师给我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初中时代,老师给我一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学习”;高中时代,老师又给了我一句:“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如今,再也没有谁可以给我警告,但只有我,牢记母亲的期待,深思老师的教诲,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用不间断的信心,持之以恒,奋斗不止!
立志非难事,且以恒当真。我们要想有成功的人生,就得有恒定的志向。但志向远大,却远不如脚踏实地。“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每个人,既然有天才般的头脑,没有后天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在青少年如人之精力最为旺盛时期,如果没有抓住机会,则一定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终身遗憾的!因此,仰望天空,远不如脚踏实地。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也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此做的够好,还怕做不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我的无私的帮助和默默的支持才让我的青春更加精彩!
范文⑶:
天下无桥长此桥
说起家乡的文化见证,我首推家乡的“五里桥”。我的家乡安海有一座宋代修建的石桥,安海人都称它“安平桥”或“五里西桥”。
五里桥在小镇最南端,对岸是南安市水头镇,两镇相隔的水道未淤积前只有船只来往。安海曾为全国对外通商重要口岸,晋江和南安两边的货物和百姓要来往两地,从水路走费时易发生事故,风浪险恶,因此才有修桥之议。
安平五里桥据说是南宋绍兴八年安海财主黄护和僧人智渊带头捐资,由僧人祖派主持修建的。中间修修停停,至绍兴二十一年才完工,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来看,称得上空前绝后。有一种说法:安平五里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桥。安平五里桥与泉州洛阳由宋代蔡襄主持修建的洛阳桥互相辉映,现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桥桥长二千多米,宽三至三点八米,共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现存桥墩三百三十一个。桥墩用石板交叠搭成,部分桥墩面水两侧修成船头形状,以减少水流压力。桥面石板长五至十一米,宽与厚均约零点五至一米,横切面大致为正方形。每块石板约重三吨,据说修桥的石板当年都沿水路远从金门采运而来。
每块石板约重三吨,在当时的工程和运输条件下,开采与搬运都极其艰难。在金门码头装载上船,然后一路风浪颠簸运到安海,然后运到工地,然后架上桥墩。五里长的桥,要费多少工夫才能一块块搭起来?之前要根据水文和地质条件先做工程设计;再之前要四处募捐,筹措建桥费用;再之前是动念起议,要有那种放狂的胆识,也要有那种准备遭遇千难万险的毅力……
我读小学的时候,五里桥已经部分倾圮,桥两边早就淤积成陆地,只有桥中水心亭一带见到一点水道。桥上所有的护栏都消失了,有些桥面石板断裂,斜架在桥墩上,过桥时可见到桥底的泥地。这些断裂的石板隔几个桥墩就有一处,就像五里桥经历岁月风霜留下来的伤疤。
桥头有两座石翁仲,约与成年人齐高。人们经过时,都会习惯性地在他们旁边站一站、摸一摸,遥想千年前的匠人,如何一锤一凿,雕成这两个不辞风雨看守长桥的石将军?偶尔有人在桥上垂钓,有人在桥下淤泥中捉螃蟹。我们经过时在那里歇脚,桥上风来,暑气略消,放眼周遭的旷地,茅草在风里摇曳,更远处的水头和安海,民居灰蒙蒙一片。人间沧桑变迁,天地运转不停,其中有某种神秘感,我们永远都无法破解。那时不免又想起南宋年间的先祖们,一样从桥上过,一样在这里歇脚,一样赞叹修桥人不朽的功德,一代又一代安海人,呼吸同一片空气,在这里繁衍生息。
近年五里桥经过几番整修,已经面貌一新,坍塌的桥板补齐了,桥面两侧加建了围栏,更重要的是桥下引了水来,使桥因水而更名正言顺。桥头的白塔、水心亭也都翻修整治,长桥虹影,白塔斜阳,与五里桥互相辉映。五里桥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里桥”,是我心中典型的家乡风物,承载着家乡悠久的文化,沉淀着浓郁的家乡情感。
范文⑷:
戏曲之美,有目共睹。京剧的唱念做打,精妙入神;昆曲的典雅华美,独领风骚;豫剧的刚柔相济,豁达宽厚;黄梅戏的质朴细腻,委婉抒情……它们气韵生动,确实迷人。然而,就像并非所有的山峰都高峻巍峨一样,并非所有的剧种都是珍宝。如果某个剧种真的没人看了,说明它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就痛痛快快地让它消亡吧,不必为此长吁短叹。
县政府为扶植本县剧种,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其初衷无可非议,因为拯救的毕竟是传统文化,只要它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百姓生活,我们就应当做力所能及的努力。不过,像该县的“梆子戏”这样,投入了巨资,依然不见成效,那么,不救也罢。
司空曙诗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写了叶的飘落,写了人的衰老,而且以叶喻人,生动地写出了年老体衰的凄凉。其实何止叶与人?任何事物都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规律,除非它不断地自我更新,总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世界。“梆子戏”无法自我更新,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自然无法聚拢观众。它被社会淘汰,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就不必过分惋惜。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以“我的家乡文化生活”为题的发言稿。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题干要求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文化生活”,写作时应该充分的思考“家乡”的内涵和外延。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家乡也可以是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地方。总之,家乡的范围很广。随着社会的开放,家乡的范围也在越来越大。比如新上海人,原来的他乡现在也是故乡,特别是从小出生在上海的新上海人更是如此。移民国外的也如此。当然,家乡的范围也可大可小。比如上海本土人,由于所处不同区县、不同乡镇,不同的村,他的家乡可以小到具体的镇、村。写作时还应该紧扣“文化生活”展开,写出家乡的文化生活是什么样的,写出家乡文化对自己有何熏陶、影响。以材料中给的启发为出发点,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介绍家乡的文化生活。最好在文章结尾处写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的建议。
要求写作发言稿,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文中可以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以突出家乡文化生活的特点,也可以有适当的抒情或议论,以表现家乡文化生活给自己的影响,提出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写议论文则侧重议论文的针对性,以及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要求,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
1.家乡的美食让我垂涎。
2.家乡的风俗影响着我的生活。
3.家乡的味道我终生难忘。
4.家乡建筑掠影留在我的心中。
(2)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材料+话题作文,话题是“青春奋斗”。
①“材料一”是反面角度对“认真”“目标”“奋斗”的阐述,表现了当今社会上一种消极的奋斗态度,是对这种不认真、不奋斗现象的否定。②“材料二”,宋玺是为梦想努力奋斗的典型;李庆恒是为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工作的典型;张霁是努力成才、成人的典型(从“曾复读一年才考上三本大学的华为‘天才少年’”中看出“每个人只有努力才能改变人生起点低的现实以成才”,从采访所说可看出“成才后要继续努力为国做有意义的事情”。这则材料从正面选取奋斗而成功成才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社会上通过奋斗而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是正面引导考生持肯定的态度。③材料一与材料二,取材一反一正,形成对比,让考生在对比中得出正确的观点,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
1.奋斗的青春最精彩。
2.青春,努力的样子真好。
3.只有努力,方能成才。
4.无奋斗,不青春。
(3)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以家乡文化为中心的材料作文。
所供材料首先指出家乡文化的意义:从大方面讲,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从小方面讲,是每个人情感精神的寄托。然后,材料进一步说明关注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出写作任务。试题紧扣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生活,将个人思考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鼓励青年参与家乡建设。
其中,第一个任务的重点在于“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也就是要展现出那些最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家乡特产、城市写真等,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沿革、现存状态、文化底蕴,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风物产生的历史价值、社会影响,给人们留下的现实启示或引发的思考等等。对于这一任务,要注意到不能仅仅罗列家乡风物,还应该展示风物的历史沉淀,揭示出风物的文化魅力,反映出家乡的巨大变化,将对家乡的爱与深情写进去。同时,要突出家乡地域特色。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记述中要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第二个任务的重点在于“为家乡文化建设提建议”。在这里,建议的对象可以是家乡的相关部门;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得体,因为写作者的身份是中学生,所以在表达中不能是说教式,更不能是命令式,应是委婉的建议式。对部门的建议一般以理性分析为主,简要陈述建议的内容、建议的理由、实施的步骤和可行性等,要有依据,切忌根据个人好恶乱提建议。
具体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从小处切入,比如若选任务一写一篇记叙文,最好选择家乡的一个具体地址,这样可以方便以其为依托来展开叙事,比如选择的地方是“黄鹤楼”,则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写自己小时候只是把它当作一座巍峨的建筑,后来认识到李白等先贤曾经在此留下笔墨风流,而今再次登临意识到这既是一个空间坐标,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坐标。通过叙述自己在登临过程中对其认识的深化,来表达自己对这一家乡文化价值的思考。
1.登临黄鹤楼,遥想千年事。
2.古代与当代相通,传承与创新并举。
3.让家乡文化活起来。
4.家乡文化给我供氧气,我为家乡文化添光彩。
(4)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关于戏曲的材料作文。
材料中简介了中国戏曲的主要困境:负担沉重,生存艰难,剧种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拯救“梆子戏”,县政府又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针对这样的活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进行审题立意,首先要有抓住材料内容,例如本材料中针对“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的三种不同观点;然后在行文过程中考生要紧扣三种不同看法进行写作,不可置喙的是,“戏曲进校园”的确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大中小学生中间发挥了培养戏曲观众、避免戏曲艺术断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问题在于,“戏曲进校园”,依旧存在效用短暂、改良过度、形式单一等弊病,导致戏曲进校园的功效大打折扣;新时代的学生,都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文化形式和娱乐方式他们大多没有接触过戏曲,兴趣不大,且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不一定非要守着戏曲不放。
1、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从戏曲开始
2、留住经典,剔除弊病
3、提升文化素养,弘扬文化自信
4、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5、顺应时代潮流,切忌因循守旧
(1)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3)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4)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