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所做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了故都的槐树、红叶、秋风、秋雨等秋色,抒发了作者健朗、深远、充实的思想感情。
B.描写了北国的枣树、秋蝉、残荷、秋叶等客观景观,抒发了作者凄凉、憔悴、沉沦的心境。
C.描写了北国的秋色及人的活动,对“秋”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字里行间透出了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受。
D.描绘了故都的秋色,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貌,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了深远的思绪和孤独感。
2.(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本名人传记中有很多内容纯属无中生有,真是令人不忍卒读,据说这样的书居然还获过奖。
B.曾几何时,美国的两颗核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了,但这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C.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识人品永远激励着我们。
D.李老汉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住进去没几天就驾鹤西游了,这总算死得其所了。
3.(1分)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
B.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D.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4.(1分)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划线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点明了妻子半睡半醒的状态。)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样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净美丽。)
5.(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资金投到电影制作环节中,参加国际电影节赚得口碑,之后再去宣发、销售和推广,在当下这是一条独立电影的可行之路。至于这条路能走多远,仍需时间的验证。
B.很多人认为山寨是祸水,是阻碍行业发展,影响创新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然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则认为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山寨,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C.对于“异地养老”模式还是应以市场来进行调节,把选择服务的权利交给老人。随着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政府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转变,也就是将补贴发给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以此来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目前中国房地产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化越来越严重,在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三、四线城市房价大体上是回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6.(1分)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
7.(8分)2020年12月31日,史铁生去世十周年纪念日。有网友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坚持着精神的高度,坚守着心灵的高贵和生命的尊严,坚持着文学的崇高信念。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怀念他。请参照所给出的语句,续写出自己对史铁生的理解,不超过60字。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经历到的是 , ;他体验到的是 , 。
8.(2分)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9.(2分)《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 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10.(4分)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11.(4分)《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12.(4分)姚鼐《登泰山记》中“ , ”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1分)
13.(5分)下面是珠城市文化主管部门受理审批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流程图,请根据下图,把申请主体的申请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14.(6分)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地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被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⑦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有一年,院儿里的老太太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却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我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⑩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节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有删改)
15.(4分)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孩子气,这与后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构成对比。
B.作者选取了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C.文章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前部分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无不渗透深情。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D.文章的语言平淡。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真情蕴涵于平淡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16.(4分)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17.(4分)《合欢树》是史铁生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文章为什么不以“母爱”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呢?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方式进行了精彩又高度概括的总结。这种“成竹于胸”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捕捉物象的神韵;默记物象的音容特点;快速落笔,留住稍纵即逝的物象姿态和艺术感受,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下,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18.(4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B.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C.既是时代写照,又是艺术写真,这才是传神的作品。
D.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时代写照,更是艺术写真。
19.(4分)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枝,那叶已成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B.乐景可以写哀情,哀景也可以写乐情,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C.海伦·凯勒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20.(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对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B.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是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C.画家深入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D.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生活,对新时代大量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六、综合题(共2题;共25分)
21.(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 ,时而明朗时而隐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 ,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 ,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 。
(1)(5分)与文中画线处相对应的语句是( )
a.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
b.一座青铜的大钟
c.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
d.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A.abcd B.acbd C.adbc D.cdba
(2)(5分)作者在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5分)赏析这一段文字:
22.(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24日,在一场普通的小学生足球友谊赛上,身高明显占优的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1惨败俄罗斯少年队的消息经过微博疯转引发轰动。为挽回颜面,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南湖东园小学越野队主动约战俄罗斯队,谁知最终以3:7的比分落败。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教研室主任告诉记者:“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与对方差距明显,一是速度慢,二是爆发力差,三是动作不协调。”
材料二:根据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过去10年间,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肥胖率却增长1倍;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然而,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上体育课怕摔倒、怕出事故,不能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和强度,时而又被文化课挤掉;家长怕孩子课外运动受伤、耽误学习,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1)(5分)请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
(2)(5分)请简要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50字左右)
七、写作(共1题;共60分)
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到;“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现实中的你,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跟母亲,跟身边所有关爱你的亲人,老师或者朋友,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故事里的你又有哪些人生感悟与思考?
请以“在那 ▲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③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 A.“描绘了故都的红叶、抒发了作者健朗、深远、充实”错,没有描绘“红叶”,“健朗、深远、充实”与文中感情基调不符。
B.“残荷、秋叶、凄凉、憔悴、沉沦”错,没有描写北国的“残荷、 秋叶”,“凄凉、憔悴、沉沦”定位过于低沉,与作者感情不符。
C.“字里行间透出了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受”错,课文描写“北国的秋色及人的活动”, 没有在“字里行间透出了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受”。
D.正确。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A.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句意为“内容空洞”,错误。
B.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久。根据“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可知,时间很长了,和成语“时间没过多久”矛盾,错误。
C.山高水长: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也比喻恩德深厚。正确。
D.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句意为“死在自己的房子里,死后有地方停放尸体”,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做题时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3.【答案】B
【解析】B.由“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知,“热闹”与我无关,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而荷塘中的青蛙如同快乐的天使,流离于世俗之外,只知道欢声叫嚷,一派纷繁热闹,不需要顾及什么烦恼。作者深深地羡慕它们,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要面对显示,那些快乐与梦想远远不属于自己。可知我的心情并不宁静。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针对选项,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本题中,D项,“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净美丽”错误,从文中来看,语境中说“叶子出水很高”,可见此处的“亭亭”是形容叶子的高耸,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子的出水之高的特点。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加点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叠词的意思和文章的语境分析叠词的效果,再辨析选项分析的正误。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本题中,A项,语序不当,“宣发、销售和推广”逻辑先后不当,调整为“宣发、推广和销售”;
B项,不合逻辑,“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否定失当,去掉“不是”的“不”;
C项,正确;
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部分”可修饰“一线城市”也可作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定语。可改为“部分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
要求分析《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的作用,题中A项,“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错误;B项,“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错误;D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错误,三个选项均抛离了原文,应该和原文联系紧扣“颇不宁静”分析,即作者要排遣内心的烦恼。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7.【答案】生存在狭缝里的艰难;带给我们的却是豁然开朗的喜悦;生命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生活的明朗和欢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是一道补写句子的题目,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本题要求根据“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写出对史铁生的理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提示我们续写句子的前半部分要写出史铁生生活的艰难与艰辛,如“生存在狭缝里的艰难”“生命的苦难”;而“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则提示我们续写句子的后半部分写出其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如“带给我们的却是豁然开朗的喜悦”“表达出来的却是生活的明朗和欢乐”。
故答案为:生存在狭缝里的艰难;带给我们的却是豁然开朗的喜悦;生命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生活的明朗和欢乐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8.【答案】人间戏剧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9.【答案】史铁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10.【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蜉、蝣、粟的书写。
故答案为: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认真审题,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1.【答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挟、遨、 终。
故答案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2.【答案】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苍、烛。
故答案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3.【答案】申请主体到受理窗口申请办理。受理窗口对申报材料不齐全的,告知需补正的内容;对不符合审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对符合审理条件的,由承办人审核合格后发放审批文书,不合法的则不予许可。
【解析】
本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流程图的题目,注意主要的箭头方向显示的主要流程,然后分析中间的特殊情况,此题重点注意“材料不齐全的,告知需补正的内容”“不符合审理条件的,不予受理”“不合法的则不予许可”特殊情况的处理。
故答案为:申请主体到受理窗口申请办理。受理窗口对申报材料不齐全的,告知需补正的内容;对不符合审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对符合审理条件的,由承办人审核合格后发放审批文书,不合法的则不予许可。
本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进行语言描述,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14.【答案】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解析】
本题考查微作文写作的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第3段扩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写作时,筛选第三节内容,注意抓住“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展开想象进行描写。注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有文采,避免错别字。注意字数在200左右。故答案为: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本题考查微作文写作的能力。微写作,是一种微型的写作或者微小的写作,它考查的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微写作已经成为各类考试的宠儿,而在考场上,学生的解答却问题百出:有的没有中心,有的空发议论,更有甚者只是将材料翻新,摘抄。本题①属于微作文中的评论类题目,我们称之为微评论。每一则微评论都涉及一定的评论对象,一般包括时事、人物、读书、影视评论,有时也有事物、思想、现象等其他评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评论,考生答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起承转合有秩序,引议联结讲道理。议论文体观点一定要明确。
【答案】15.D
16.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了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7.①合欢树是作者情感寄托的对象。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象,是作者缅怀母亲表达深挚情感的寄托物。②合欢树具有丰富的内涵。合欢树象征着母亲,它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合欢树象征了作者自己,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类似。③合欢树揭示了文章主旨。合欢树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待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感。④合欢树有更强的艺术效果。“合欢树”为题含蓄隽永,而“母爱”直白单一。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一般文章首段作用有交代故事的开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中间段落作用是承上启下。结尾段落点明主旨。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文本虽然是在回忆母亲,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5.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D.“语言平淡”错误,本文的语言淡雅朴素中蕴含深情,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内容为“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位置为“本文开头”。本文第一段写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儿子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告诉儿子自己小时候作文写得比他好,主要塑造了母亲形象。
第一段说因为“我”作文得奖的事情和母亲的一场小冲突,当时母亲是这样的“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孩子一样率真可爱。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下文“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因为心疼、焦急、忧愁而过度操劳而早逝形成对比。
写母子间小冲突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从艺术效果来看,如此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故答案为: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了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7.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文本虽然是在回忆母亲,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但是作者的回忆是通过“合欢树”这一母亲亲手种下的树作为寄托来写的,是作者思念母亲的触媒,作者睹物思人;“合欢树”具有象征意义,合欢树是作者精神寄托,象征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是母亲去世后,合欢树就成了母亲的象征,作者见到树就想到母亲;“这对于瘫痪病人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体现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作者看到合欢树,就会想起母亲,就会想起母亲在自己病中做的一切,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在母亲去世后对母亲的思念及对自己的所做的一切感到对母亲的愧疚。“合欢树”作为标题,用物象作为标题比以“母爱”为题更加有艺术性,显得更加含蓄,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故答案为:①合欢树是作者情感寄托的对象。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象,是作者缅怀母亲表达深挚情感的寄托物。②合欢树具有丰富的内涵。合欢树象征着母亲,它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合欢树象征了作者自己,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类似。③合欢树揭示了文章主旨。合欢树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待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感。④合欢树有更强的艺术效果。“合欢树”为题含蓄隽永,而“母爱”直白单一。
【答案】18.A
19.C
20.B
【解析】(1)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
18.本题考查衔接能力。根据前文“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可知,本段文字的话题是“传神的作品”,从语境前后必须一致的要求,可得出:衔接的主语应是“真正传神的作品”,由此排除BC两项。根据后文语境,句子强调的是时代是艺术的源头,所以传神的作品在艺术上做到“传神”,从而体现时代精神,这样呼应前文“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由此排除D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答案为:A。
19.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文中“抓活鱼”的引号的作用表示内容有特殊含义,具体指艺术作品的“生动与鲜活”。
A项,引号表示引用;
B项,表示强调作用;
C项,表示特殊含义,指海伦 凯勒对世界的感触;
D项,表示特殊称谓。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线句子的病因主要是:句式杂糅,即“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地方。
A项,动宾不搭配,“体验”与“新题材”搭配不当;
C项,两面对一面。原句前面“是否用心体验”是“两面”,而“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对应的只是 “是”这一面;
D项,“大量”与“涌现”语意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故答案为:B。
21.【答案】(1)B
(2)通感 拟人
(3)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寓含对生命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而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与园中的景物相应,是地坛重新给予作者新的看待生命的眼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遵循话题一致性的原则,前勾后连。
第一处,由下文“时而明浪时而隐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可以判断所填写句子的句式是“时而……时而……”,故此处应选 a
第二处,“耀眼而灼人”符合夏天的特点,故应选 c ;
第三处,由“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一座很大的铜钟”,可以判定是 b ;
第四处,由上文“冬天是啄木乌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可知,写的是鸟类的活动,与之对应的应是 d 。
故答案为:B 。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运用了排比;“春天是……哨”“秋天是………风铃响”“冬天是………啄木声”通感的修辞手法;“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取笑”,赋予杨树叶子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
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寓含对生命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而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与园中的景物相应,是地坛重新给予作者新的看待生命的眼光。
⑴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额抒发了什么情感。
22.【答案】(1)中国中小学生(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渐弱)。
(2)点一:中国学生体质渐弱与现今教育不重视体育的倾向密不可分,改变现状迫在眉睫。有些中小学只抓智育,不重视体育;家长忙着让孩子上兴趣班,孩子课余没有时间锻炼。这样制造出来的“书呆子”、“病秧子”,纵然再有学问,也将因身体状况无力服务于社会而最终被社会淘汰。其实,体育锻炼和学习不是对立的,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体育教育更是义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青少年体质是立国强国的根本。
观点二:中小学生体质的改善有赖于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教育责无旁贷,要借助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绝对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就算体育课达到了锻炼的要求,仅靠在学校体育课上的运动强度也远远不够,学生和家长要彻底转变观念;教育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真正落实体教结合。
【解析】(1)抓住两则材料的关键句,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材料一:“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与对方差距明显。” 材料二:“过去10年间,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指标持续下降。”综合比较可得出:中国中小学生(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渐弱)。(2)采分点观点明确,必须出现关键词“学生”“体质”;理由可以从产生问题的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意义或办法任写两点。
23.【答案】【参考例文】
在那风起的日子里
散步海滨,一棵树下,我伸出手,风正温柔的摩挲我的脸庞,暖暖的,轻轻的。一片落叶悄悄地落在我的摊开的掌上,清晰的叶脉像一张网把我困在记忆的中央,想起那个同样风起的日子……
那天,台风将近,父母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我一个人在客厅打游戏。微风轻起,父母叫我前去帮忙,可这手机游戏实在太吸引人了,我连话也没时间应答。终于他们忙完了手头的活,坐下来看会儿电视。自始至终我眼睛未曾离开手机,似乎也未曾嗅到空气中涌动的火药味。
忍耐了极久,父亲爆发了,当头一声棒喝道:“你放下手机!真不明白这些游戏有什么好的,把你的魂都勾住了!”我不想做无谓的解释,头也不抬。见此,父亲怒发冲冠,火药味骤烈,狂风四起,汹涌如波涛,掀起一场争吵。最后我俩冷静下来,一言不发的母亲突然朝我吼了一句:“你这次去美国游学那么久,怎么回来一点长进也没有!游戏是毒品,你怎么一次也听不进!”
记忆如风,抽疼了我的心。我的手一颤,落叶挟着秋风,用最后的力量,活出最后的潇洒,悄然落地。
而当时的我再也听不下去,走进房间一甩手,狂风“嘭”地替我关上门。窗外,风骤雨烈,一片迷茫。狂风捶打着玻璃,是它哭诉的声音;飞雨轻拭它的脸,如同泪水打湿了面纱。心情沉重,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父母。我该改变自己?我素来是一个没有意志的人,也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什么。
过了甚久,雨声淅淅沥沥,敲门声起,原来是母亲。她并未说什么,只是把她手机放在我面前,是她和一位同学家长的聊天记录。原来游学途中有一位同学拍了我玩游戏的照片发给另一位同学,她立即告诉家长要和母亲商量,劝导我摆脱游戏:“他可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再这样,会毁了他!”我顿时感到彷徨,以及无比的羞愧与不甘。
母亲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地反思。我实在太没有定力和耐心了,才会被这些赚钱的工具所吸引,甚至被人看不起!好强如我,当此竟发现自己的处境凄凉如斯,还需要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爬起来的,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冲动:我不甘这样!我不想沉沦!我不能沉迷于浪费生命的东西!我要怒放蓬勃,充满活力的生命!窗外,雨似乎小了,只有风,在吹。
路边一声汽车的鸣笛撞碎了往事,我才发现临近傍晚。不禁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么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捡起那片落叶,折身返去。曾看过朋友做树叶书签,我想,让这片叶子也成为我记忆的书签罢。
风,继续吹。不远处的大海随风动,千万角海波摇曳着阳光,像朝天的金鳞,耀然怒放。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晚辈的劝告,告诉我们应该珍惜与母亲、父亲等亲人,甚至是老师、朋友等的缘分。成名后的史铁生已然不是当年的率性少年,故能换位思考,深深体味到母亲当年的艰辛、隐忍、牵挂与担忧,对亲情、生死、生命等有了深邃的认识,这既是对母爱的体悟与回馈,也是母亲精神生命的延续,是母亲留给他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现实中的我们,虽然还没到史铁生那般成熟的年纪,不能有同他一样的深刻体会,但同样应该关注到、珍惜与亲人、老师、朋友的交往经历。
所以,针对本次作文“既定”内容为“在那……的日子里”,补充内容不受限制,可以补充诸如幸福、美好、痛苦、阳光灿烂、阴雨连绵等,写自己与周围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之间发生的故事,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作时,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三件事,重点是要选好相应的事件,通过对事件的描写,着重表现与他们相处的日子中给自己的感动。在具体描写中,可以写亲人之间的理解与关怀、朋友之间的体贴与宽容、师长对自己的教导与鼓励、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暖等。如选择写作自己曾为同学的善意而感动,可以简单交代事件的起因,刻画自己当时的焦虑与窘迫,详写他为自己主动提供帮助、解决困难的过程,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对方的形象,重点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立意:
1.在那美好的日子里,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2.在那放纵的日子里,我懂得了人要自强不盵。
3.在那起风的日子,我要重新塑造自我。
4.在那飘满花香的日子里,我享受着亲人的爱。
5.在那幸福的日子里,我理解了父母的期待。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