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20: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选出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不同类的一项(  )
A.于是她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倔犟中带着粗野的眼睛。
B.她的客人中出了诗人,而且和她相关,她感到欣慰,就像自己当了诗人一样。
C.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
D.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
2.(1分)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⑧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⑨行李之往来 ⑩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A.①-⑩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B.②③④⑤⑥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C.①⑦⑧⑨⑩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D.①-⑩句中有3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
3.(1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 腹犹果然③众人匹之 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⑤小年不及大年 ⑥野马也,尘埃也 ⑦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⑧定乎内外之分
A.只有①③⑤⑦ 是古今异义词
B.只有②④⑤⑥⑧ 是古今异义词
C.只有①②④⑤⑦⑧ 是古今异义词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都是古今异义词
4.(1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世人所难得者唯趣,爱好收藏是一种雅趣。当下收藏书画、玉器、瓷器,甚至明清家具者众多,而收藏有价值的乌木者却是凤毛麟角。
③要解决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有些人认为考取名校,选择热门专业才能让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更加宽广,其实,从普通学校,非热门专业走出来并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⑤在很多发达国家,当政客们轮流粉墨登场时,如何反腐成了执政者及普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
⑥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5.(1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再次敲响警钟,它警示我们:保卫祖国使之远离苦难和欺凌,我辈当仁不让。
②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余先生的一生,常怀赤子之心,光风霁月,永远让人景仰。
③有“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省,风景秀丽,山高水长,无怪乎2018年的春节,云南旅游市场再现火爆场面。
④家庭医生的出现,使得普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端医疗服务登堂入室,给普通人家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却没有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⑤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⑥有些缺乏基本影视艺术修养的人,硬要拍电影或电视剧,结果常常不免画虑不成反类犬,弄得不稂不莠,观众根本不买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6.(1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____,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经典名著,现在,学生们捧着手机、盯着电脑,偏爱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虽然很多读者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式阅读很可能____——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____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有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已,就阅读效果而言, 二者不能相提并论。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____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
A.甚嚣尘上 揠苗助长 传达 流连忘返
B.大行其道 揠苗助长 传承 逐流忘返
C.大行其道 欲速则不达 传承 流连忘返
D.甚嚣尘上 欲速则不达 传达 逐流忘返
二、填空题(共6题;共53分)
7.(12分)成语:天衣无缝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痛心疾首
成语来源 成语 出处 意义
故事 神话故事        :“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历史故事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言故事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古书成句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8.(2分)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简要解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海,原指到海中去游泳或捕鱼,现在很多场合则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又如   又如   
9.(5分)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一致。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   ;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    ,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老虎”;    ,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   ;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   。
10.(20分)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目,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1)(4分)将   改为   ;
(2)(4分)将   改为   ;
(3)(4分)将   改为   ;
(4)(4分)将   改为   ;
(5)(4分)将   改为   ;
11.(8分)请替换加点的词,增强语句的生动性。
(1)(2分)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肆意地刮着,好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们脸上。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好像一只只小精灵来到   人间。
(2)(2分)初中那些零零散散的画面,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飘然的,飞向那一片属于   它们的蔚蓝色的天空。
(3)(2分)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   了屋里。
(4)(2分)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啼叫而逐渐逝去时,八月的尾巴“啪”的一下,将我推   到高三的门前。
12.(6分)根据下面“回”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回:象形字,甲骨文像渊水回旋之形,本义为回旋、旋转。
例句: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2分)上述例句中的“回”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写序号)
(2)(4分)请根据上述例句中“回”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两个包含“回”字的成语。
①用本义:   
②用引申义: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3.(5分)“佛系”,在百度词条中被解释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请你 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14.(5分)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范例,仔细思考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意文中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写下你的理解。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 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
1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16.(3分)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17.(3分)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18.(3分)材料一第⑤段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19.(3分)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题;共6分)
20.(6分)有不少知名人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名句。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知名人士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与例句完全一致,言之有理即可。每句不超过80个字。
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六、写作(共1题;共60分)
21.(6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
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
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
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舍”都是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十六尺叫一常,三十里为一舍。“锱铢必较”“千钧一发”中的“锱铢”“钧”都是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为一锱,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三十斤为一钧。“半厅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如“虎入羊群”“暴虎冯河”“羊质虎皮”“龙行虎步”“初生牛犊不怕虎”“兔死狗烹”“龟毛兔角”“猫鼠同眠”等。
有些成语还涉及音乐领域。如“胶柱鼓瑟”中的“瑟"是古代的弦乐器,“柱"是瑟上调弦的短木。“有板有眼”中的“板”“眼”原指音乐中的强拍、弱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指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
有的成语还涉及地理知识。如粤地气候湿热,极少下雪,蜀地多山多雾,于是就有“粤犬吠雪”“蜀犬吠日”等成语,寓少见多怪的意思。
有的成语与宗教文化有关。如“一尘不染”,佛家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玷污,称为“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五个部位着地,是佛教中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六神无主”,“六神”指道教中的心、肝、肺、肾、脾、胆六脏之神,形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
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涉及古代的政治、典章、礼法、战争等方面。如“司空见惯”“衣冠禽兽”“三从四德”“鸣金收兵”等。
中国的成语,形象精练,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而成语里面,有不少是与汉服有关的。请以“成语中的汉服文化”为主要内容,写一篇语言札记,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本题
A项,“粗野”,指不文雅,粗鲁,是贬义词。
B项,“欣慰”,内心满意并感到宽慰。褒义词。
C项,“鼓舞”,指鼓动,鼓励,因为欢悦而兴奋。褒义词。
D项,“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是褒义词。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2.【答案】B
【解析】①无古今异义词。
②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③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
④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⑤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⑥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⑦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⑧细说:古义,听信奸细小人的谗言;今义,仔细地、详细地具体地说。
⑨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带的物品。
⑩慷慨:古义,十分激烈;今义,大方。
①中没有古今异义词,其他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所以包含①的选项应该排除。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3.【答案】D
【解析】 ①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②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④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触角。
⑤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指新年。
⑥野马,古义:春天林泽间的雾气;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⑦海运,古义:海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⑧内外,古义:自己和外物;今义:指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改用“震耳欲聋”,故排除B项。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句中指收藏有价值的乌木者却很小,故成语使用合乎语境,正确。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句中指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个你本上解决医患矛盾,故成语合乎语境,正确。
俯拾皆是: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句中指非热门专业走出来并大有作为的人到处都是,故成语使用不合语境,错误。排除A、D项。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句中指政客们轮流登上政治舞台,故成语使用正确。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句中指人们对发自心底的笑总不由得回报以笑脸,成语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故排除BD。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句中指我被保卫祖国的责任,故成语使用正确。
②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句中指余先生的赤子之心,坦荡开阔,让人景仰,故成语使用正确。
③山高水长: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句中指云南省的秀丽风景,故成语望文生义。
④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句中指普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端医疗服务上市,故成语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⑤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辛苦劳累的样子。句中指袁隆平依然奔波劳碌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故成语使用正确。
⑥不稂不莠:原指田野里没有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句中指有的人拍电影或电视剧拍得不像,应该改用“不伦不类”。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故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③④⑥,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关注五个方面:感彩的正误,二是否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是否错误,四是否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是语境或逻辑是否错误。考生要综合分析,准确作答。
6.【答案】C
【解析】第一组:大行其道:指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语段中形容快餐文化的盛行,没有贬义,应该用“大行其道”。
第二组: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本。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语段无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意思,宜用“欲速则不达”。
第三组:传达:①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②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管理登记和引导来宾。③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担任传达工作的人。传承:传授和继承。文段中使用对象是“思想文化”,应选“传承”。
第四组: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流连忘返:指追随流俗,而不知回到根本。“逐流忘返”用于此处感彩不当,应选“流连忘返”。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答案】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 郭翰》;喻指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画蛇添足;《战国策 齐策二》;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策 燕策二》;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痛心疾首;《左传 成公十三年》;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成语意思和出处的能力。
“天衣无缝”,源自神话传说,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该成语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画蛇添足”,原意为画好的蛇添上脚,后来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战国策 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 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痛心疾首”,意思是痛恨(痛心遗憾)到极点,悲伤到极点。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故答案为:天衣无缝 前蜀牛峤《灵怪录 郭翰》 喻指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画蛇添足 《战国策 齐策二》 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策 燕策二》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 痛心疾首 《左传 成公十三年》 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本题考查识记成语意思和出处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分析所给成语的含义,根据图表中的语境提示,在对应位置填写与之对应的成语,结合平时积累,写出出处和成语的含义。
8.【答案】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现在指伪造的,非正牌的。;变脸,原指翻脸等,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析】依据“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可知,这里要求列举的是生出“新的意义”的词语,考生可举出“打酱油”“放鸽子”“潜水”“菜鸟”“宅”等,并指出其本义与新产生的意义即可。
故答案为:山寨,原指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现在指伪造的,非正牌的。;变脸,原指翻脸等,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和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上要注意这是开放式仿写题,要做到两点:一是“形似”,即仿写出的句子和原句在句式上要一致。二是“神似”,即仿写出的句子在内部关系上要与原句一致。此题要注意举出恰当的词语。
9.【答案】“打游击”;事先惊动了对手;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打小算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解析】要理解“打游击”“打草惊蛇”“打退堂鼓”“打预防针”“打小算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熟语的含义并且加以正确地运用。
“打游击”,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
“打草惊蛇”,事先惊动了对手。
“打退堂鼓”,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
“打预防针”是指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
“打小算盘”,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
故答案为:“打游击”;事先惊动了对手;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打小算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0.【答案】(1)敝刊;本刊
(2)独步天下;特色鲜明
(3)慷慨解囊;踊跃订阅
(4)务必;敬请
(5)垂询;咨询”或“回访
【解析】 “敝刊”是文言语体,不适合杂志征订启事,所以改为“本刊”;“独步天下”用语夸大,这里应该指栏目有特色,可以改成“特色鲜明”;“慷慨解囊”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适用于征订杂志;“务必”语气强硬,应该对读者用“敬请”;“垂询”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这里改成“咨询”或“回访”。
故答案为:(1)敝刊;本刊
(2)独步天下;特色鲜明
(3)慷慨解囊;踊跃订阅
(4)务必;敬请
(5)垂询;咨询”或“回访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11.【答案】(1)降临
(2)迎接
(3)溜进
(4)甩
【解析】 题干要求“增强语句的生动性”,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或者将词替换为表现力更强的词。(1)“来到”过于平淡,可替换为“降临”。(2)“属于”过于平淡,可替换为“迎接”,将天空拟人化。(3)“涌进”表现力还不错,但不如“溜进”更生动,将夜色拟人化了。(4)“推”过于平淡,且不符合“尾巴”的动作,用“甩”更生动。
故答案为: (1)降临
(2)迎接
(3)溜进
(4)甩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靠平时学习中多加积累,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语境,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词语的替换。
12.【答案】(1)②④
(2)百转千回、回肠荡气;回心转意、回头是岸
【解析】(1)①“回”,回来。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②“回”,环绕,回旋。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③“回”,调转。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④“回”,回旋。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使用本义的是②④。
(2)“回”本义为回旋、旋转。相关的成语,如“峰回路转”。
“回”引申义,如运转,运行;掉转,改变方向;返回,回归;回复,答复等。相关成语,如“回头是岸”“浪子回头”“回眸一笑”等。
故答案为:(1)②④
(2)百转千回、回肠荡气;回心转意、回头是岸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字形演变和例句的语境进行推测,同时在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重要词语的含义。
(2)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回”的本义和引申义分别是什么,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成语。
13.【答案】佛系学生: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佛系父母:不比较,不强求,不矫情,子女优秀不炫耀,平庸不苦恼,垫底不沮丧。佛系粉丝:不掐架,不疯狂,不反黑,偶像人红不激动,贴吧时常逛,帖子从不开。
【解析】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选出对象,列举事例,所列事例要符合对象的特征还要符合“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最后注意每句的字数要和例句一致。
故答案为: 佛系学生: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佛系父母:不比较,不强求,不矫情,子女优秀不炫耀,平庸不苦恼,垫底不沮丧。
佛系粉丝:不掐架,不疯狂,不反黑,偶像人红不激动,贴吧时常逛,帖子从不开。
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
14.【答案】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但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朱红”“高墙”,强调的是“地坛”与“我”的那种“缘分”与“宿命”关系,“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我”四百多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是如何准备的呢?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些谓语动词提到“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前面,就强化了地坛的这些准备动作。
【解析】从这个段落来看,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
但从文章的主题来看,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朱红”“高墙”,强调的是“地坛”与“我”的那种“缘分”与“宿命”关系,“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我”四百多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是如何准备的呢?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些谓语动词提到“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前面,就强化了地坛的这些准备动作。
故答案为: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但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朱红”“高墙”,强调的是“地坛”与“我”的那种“缘分”与“宿命”关系,“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我”四百多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是如何准备的呢?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些谓语动词提到“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前面,就强化了地坛的这些准备动作。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找出材料中句子与一般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再分析如何达到了这种不同,和这样写在内容方面的好处。
【答案】15.D
16.B
17.C
18.可以互换。①第一方面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第二方面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②由点及面,由一个群体到整个社会的角度变化分析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9.①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②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③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原文“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对一切复杂现象”错误,原文“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对“复杂现象”不是“一切复杂现象”,选项说法绝对化。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错误,原文“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倒置。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唯一能做的”错,根据原文“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二提炼关键句“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这些都是内卷化效应。
A.王阳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一直在挑战自我,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B.李老师经常有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停滞不前,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C.老张长期做保安,一直没有改变,是“简单自我重复”,符合内卷化效应。
D.刘阿姨经常督促丈夫,丈夫性格也没有改变,不是属于“卷自己”,不符合内卷化效应。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第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是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
第二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是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
二者互换的话,就是先从白领群体自身角度分析,然后从社会角度分析,由点及面,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故答案为: 可以互换。①第一方面从社会角度阐述白领群体是内卷化话题的参与者的原因;第二方面从白领群体自身学历通货膨胀导致内卷化现象分析。②由点及面,由一个群体到整个社会的角度变化分析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可知第一点答案
根据材料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可知第二点答案。
根据材料二“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可知第三点答案。
故答案为: ①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②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③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20.【答案】示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追求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例句可确定仿写句式为“ 诗句+社会名士 ……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注意阐述名字给我们的感受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刘海粟,可结合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李行健,可结合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朝闻"可结合诗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周信芳,可联系诗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故答案为:示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追求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求在内容格式、表现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都要与例句比照,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句子。
21.【答案】范文:
示例一:充耳不闻
【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 邶风 旄丘》:“掇兮伯兮,亵如充耳。“充耳”是冕冠上的装饰物,又称“瑱”或“黈纩”,是从冠上的玉笄两端下来垂在耳朵两旁的。
《汉书 东方朔传》有载:“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大戴礼 子张问人官篇》讲:“黈纩塞耳,所以弇聪也。”
《诗经 卫风 洪奥》有记载:“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汉毛亨传:“充耳,谓之瑱。班莹,美石也。”
《周札 夏盲 弁师):“玉瑱玉笄。”郑玄注:“玉瑱,塞耳者。”按制,天子用的是玉瑱,诸侯用石。
充耳的象征意义就是表示天子不能轻信谗言,偏昕则暗,兼听则明。由此可知,“充耳不闻”古代的含义与现代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
示例二:披发左衽
【解释】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衣襟向左开。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用于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
【出处】《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成语出于孔子之口。上述那句话是孔子评论管仲的话,直译就是:”没有管仲,我们就要披散若头发,穿着左衽的衣服了。”真实意思就是:没有管仲,我们就成为那些异族夷狄、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了。
管仲是什么人呢?他是提出“尊王壤夷”观点之人,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观点之人,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的人。虽然在别的方面不赞同管仲,但是在维护华夏正统这方面,作为遵守先王法制的孔子,还是对管仲有着比较客观的评价的。
【解析】本题的“语言札记”主题是“成语中的汉服文化”,所选的成语要和汉服有关,在札记中要引用典籍写明成语和汉服的关系,并解释成语的含义,明确成语的用法。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成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微写作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成语中的汉服文化”“写一篇语言札记”“300字左右”。“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可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进行拟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