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开学摸底质量监测
九年级 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 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选项中的温度值是小明同学对生活中常见温度的估值,其中合理的是( )
A.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
B.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0 ℃
C.健康成年人的腋下温度约为37 ℃
D.冰箱中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
2.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操作正确 B.③和④操作正确
C.⑤和⑥操作正确 D.③和⑤操作正确
3.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液化现象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湿衣服被晒干是升华现象
4.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5.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6.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7.(多项选择)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8.(多项选择)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
10.医护人员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室外,护目镜的 (选填“内”或“外”)侧更容易起雾。
11.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简易气体温度计,当把该装置放在热水中时,该温度计管中的液柱会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该装置所处环境为常温,环境气压保持不变)。
12.小娟利用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表面积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灯加热B玻璃板,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她观察B玻璃板上的水变干得更快,于是她得到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但你认为小娟这样得出实验结论是不妥的,你的理由: 。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某温度计的示数为22 ℃,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液柱位置。
14.如图所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图中已画出杯底升起的一个气泡在A处时的大小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这个气泡上升到B处时的大小示意图。
1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请画出水温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今年开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久旱少雨,饮用水源地水位急剧下降,甚至部分水库干涸见底,如图所示。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水库水位下降的原因。
(2)面对如此严重旱情,更该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请写出两条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17.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请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上文提到的“粉”“白气”等物理现象。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10分,第19、20题各12分,共34分)
18.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 纸的着火点。
(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
(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19.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 min时冰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态。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
20.(一)如图(甲)所示,是创新实验小组的小明和小红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水沸腾时,小明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 100 ℃,于是他得出结论:当地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小红认为他的观点错误,因为实验装置有盖,水面上气压大,沸点 。
(2)实验完毕,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二)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个电子秤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示数如图(乙)A、B、C所示。
(3)通过图(乙)中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4)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5)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丙)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
(1)由图知,当实际温度t为10 ℃时,温度计示数为多大
(2)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3)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22.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若定义单位质量的冰完全熔化所吸收的热为熔化热,即λ=,用“λ”表示熔化热。而且熔化之后的水,又会逐渐蒸发为水蒸气。同时定义单位质量的水汽化时所吸收的热为汽化热,即L=,用“L”表示对应温度下汽化热,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0 ℃时,冰的熔化热λ=3.35×105 J/kg;0 ℃ 时,水的汽化热L=
2 500×103 J/kg)
(1)0 ℃的冰在熔化时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若有一个冰雕,其质量为2 kg,温度为 0 ℃,若其完全熔化成水,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一共是多少
(3)在(2)问条件下,该冰雕熔化成水以后,其他任何条件均不变,且依然在0 ℃温度下,这些水如果全部蒸发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1.(C)
2.(D)
3.(B)
4.(D)
5.(B)
6.(B)
7.(AB)
8.(ABC)
9. 98 ℃,不变 。
10. 内
11. 右
12. 没有控制液滴的表面积相同 。
13.
答案:如图所示
14.
答案:如图所示
15.
答案:如图所示
16.答案:(1)水库里的水不断汽化,又因为少雨而得不到补充,所以水位不断下降。
(2)水龙头使用后及时拧紧;洗菜水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答案:“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18. 低于 。
(2) 气泡变化 。
(3) 温度计 。
(4) 减少水的质量
19.(1) 自下而上
(2) 晶体 ; 固液混合 。
(3)不会 ,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
20.
(1) 高 。
(2)由于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一段时间 。
(二)
(3) A、B
(4) 液体的表面积 有关。
(5) A 。
21.
解析:(1)当实际温度t为10 ℃时,温度计示数为14 ℃。
(2)T=0.9t+5 ℃。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该温度计的示数是T=0.9×0 ℃+5 ℃=5 ℃。
答案:(1)14 ℃ (2)T=0.9t+5 ℃ (3)5 ℃
22.
解析:(2)Q熔=λm=3.35×105 J/kg×2 kg=6.7×105 J。
(3)Q汽=Lm=2 500×103 J/kg×2 kg=5×106 J。
答案:(1)不变 (2)6.7×105 J (3)5×10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