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过程与方法: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
1、杜甫,712---770,字 ,自称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后世称为 。2、了解背景:杜甫25岁时,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但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给人的感觉却全然不同,让我们走进《望岳》,解读诗中的情感。3、了解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
活动2【导入】课前检测:
检查背诵
活动3【导入】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3、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说说诗句的含义。
(二)再次朗诵,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三)小组研讨下列问题:
1、初步感知:(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研读细赏:
首联中(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首联中(2)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
颔联中(1)“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颈联中“荡胸”两句: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细望”泰山的画面。
尾联中“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想想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活动4【导入】巩固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