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中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诗歌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分析景物意象。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知其人,品其诗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活动2【讲授】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公元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活动3【活动】读诗
1.听读。
2.小组互读。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活动4【活动】知诗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活动5【活动】理解诗意境
1.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
2.合作探究:
(1).诗人笔下的泰山有何特点?
(2).诗人望岳的角度各是什么?
(3).作者对此有何感受?
活动6【活动】品诗
这首诗写的很美,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诗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字)___ 是因为_____。”格式说一说。
活动7【测试】随堂检测
1.文学常识
这首诗作者是 (朝代)的伟大诗人 ,是 主义诗人,字 ,自称 。他被称为“ ”与“诗仙”李白并称“ ”。他的诗表现了当时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被称为“ ”。
2.本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明暗变化的诗句:_____
3.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
4.试诵本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