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配套教学设计(5)

文档属性

名称 望岳 配套教学设计(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30 16:39:4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读懂诗意。在朗读中体味泰山的壮观景致。
2领悟诗情,联系背景感悟诗人的远大抱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赏析诗歌有一定基础,但对于炼字等难于把握,可通过讨论交流对用语精妙的词句进行赏析。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诗歌,欣赏泰山的美丽景色。
2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赏析。
3知人论世,感受诗人昂扬向上、不怕困难的情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望岳
出示ppt,放映泰山图片。
师:“五岳归来不看山。”足见泰山之美,今天我们来学习《望岳》,看看在杜甫眼中泰山具有怎样的美。
活动2【讲授】解题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活动3【讲授】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作品集有《杜工部集》。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
活动4【讲授】大声朗读,读懂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目送鸟儿归巢,眼框好像要裂开一样。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纵望群山的低矮渺小。
活动5【讲授】整体感知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俯望。
活动6【讲授】品读诗歌
1首联的“夫”是虚词,试比较“岱宗夫如何”与“岱宗如何”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生举手答
“夫”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使诗人对泰山惊奇、赞叹的语气更强烈。2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突出泰山的高大。
3“齐鲁青未了”是怎样写出泰山之高的?生举手答
这句话没有从海拔高度写泰山之高,而是用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泰山南面为鲁国,北面为齐国,在齐鲁两国境外还能望见泰山,突出泰山之高。
4颔联的“钟”、“割”炼字精妙,试分析其妙处。小组讨论交流
钟:聚集,将大自然写活了,所有的神奇秀美之景都聚集到泰山,写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遮天蔽日。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5颈联中的“决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生结合注释
睁大眼睛,极力注视。 向往、迫切的心情,想把泰山之景尽收眼底。6“归鸟”是怎样的鸟?点明了什么? 投林还巢的鸟。 点明时间已是薄暮,但诗人还在望岳,表达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7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想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气概?小组讨论交流
登岳,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化用有关孔子的典故:“登泰山而小天下”,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增加了诗歌的立体感,深度厚度与广度。
活动7【练习】课后练习
1诗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人直接赞美泰山风光秀美,巍峨高峻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诗中集眼前之景,心中之情的诗句是: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会回想起杜甫的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泰山的诗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