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1 23: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语文园地四
第1课时
交流平台,理解人物形象
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请你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老支书
桑娜
老班长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交流平台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谈一谈。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表现
思想感情
性格特征
如《桥》《穷人》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
表现
人物鲜明的个性
人物活动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间的相互关系
背景
如《穷人》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或冲突中显现的。
◎抑扬
◎虚实
◎对比
◎衬托
如《桥》中村民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间的对比。《穷人》中西蒙的孩子睡得香甜与她死得凄惨的对比。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通过小说的情节
借助环境描写
请从这几个方面交流你是如何理解《桥》和《金色的鱼钩》中的人物形象的吧。
词句段运用
经典情节往往因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让人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的经典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关羽斩华雄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铖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máo
liú
jīnɡ
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大腿
发抖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铖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
讨论交流:选段是怎样表现出张飞的神勇的?
干脆利落
练习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英勇豪迈
略作停顿,读出敬佩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铖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máo
liú
jīnɡ
朗读
三英战吕布
谁还能说出《三国演义》中能够突出张飞这一人物形象的情节?
怒打都督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
拓展阅读,感知人物形象。
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
唇未启笑先闻。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黛玉的想法
尊贵
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材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威严
干练
语文园地四
第2课时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读一读,想想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写出了内心的忐忑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不安
下定决心







……
……
……
……
……
体恤
丈夫
害怕丈夫突然回来
责问
自己
作出
决断
神态描写
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方法:
相结合
人物内心独白
人物的神态
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世界,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心紧缩着
担心
不忍看
忍不住不看
心里像刀绞一般
“我”内心痛苦的变化
读文段,理一理“我”内心的思绪变化:
为战友心痛
担心暴露
不忍心看
忍不住不看
盼望出现奇迹
心如刀绞
上面这两个语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语段直接写了人物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以此来体现人物朴实、善良的形象。
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紧张、担心的矛盾心理侧面烘托人物高尚的英雄形象。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可以用内心独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也可以用间接描写法,即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或者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让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情形呢?
考试没考好,怕家长发现……
做了错事想认错又不敢……
想参加演出又不好意思……
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建议:先梳理自己的心理变化,再借助图示,把复杂的心理写清楚。
……
同桌交流,互相点评是否写出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修改自己写的片段,班级分享
回忆积累过的古诗中有哪些和思乡有关,背一背,说一说。
《静夜思》
唐·李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日积月累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情感。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 86 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 50 多个年头了。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此诗,抒写他的久客伤老之情。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由读诗,理解诗句大意。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疏落、减少。
shuāi
明诗意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龄大了
耳朵两边的头发
指鬓发稀疏、斑白
大意:我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才回来,虽然乡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头发已白了。
明诗意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作者自己
大意:小朋友见到我都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啊?
诗歌大意
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改变但两鬓的头发都已经变白了。家乡的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朗读
诗人离家太久太久,等他回到家乡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家乡变了
(家乡不再认识他了)
(小伙子变 成老人)
(热爱家乡)
解决疑难

不变
自己变了
乡音不变
乡心不变
诗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心情是怎样的?
诗人一定非常激动,因为他这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现在终于如愿了。他也一定很失望,也会有些忧伤,因为家乡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能认出自己了,此时的他,虽然是回乡,却被当成了“客”。
有韵味读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其二)
拓 展 发 散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了桑娜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心理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理描写这么重要。我们还学习了一首看似平淡,实则包蕴了深沉情感的诗——《回乡偶书》,大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了这首诗,体会出了诗人那种既高兴又难过的心情。古诗重在品,大家可以多读一读这首诗,再仔细品一品,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1.背诵并默写《回乡偶书》。
2.积累其他思乡主题的古诗。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