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开学摸底质量监测
九年级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音乐节是音乐爱好者的盛会。音乐节用到的下列物品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可口可乐 B.驱蚊水 C.爆米花 D.干冰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食品保护气
B.红磷燃烧只生成固体——用于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C.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火箭燃料
D.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热,无烟、无焰——用于烧烤食物
4.减污降排,保卫蓝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境友好”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B.减轻公交压力,提倡开私家车出行
C.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
D.种植沙漠防护林,减少沙尘暴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凡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木炭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往瓶中滴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D 区分氧气和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6分)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小明同学想完成“取5 mL水并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回答这个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他应该选用的实验仪器包括量筒、胶头滴管、 (填字母序号)。
A.集气瓶 B.试管 C.酒精灯
D.铁架台 E.漏斗
(2)用量筒量取5 mL的水,读数时,小明同学仰视读数为5 mL,那么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mL。
(3)在选择装液体的试管时应保证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 再对准试剂集中加热。
(5)加热过程中,他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这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6)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
因: (写一条)。
9.(8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探究空气的组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1)1772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提出空气由两种物质组成,并将不助燃的空气称为“浊空气”,助燃的空气称为“火空气”,其中“浊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 其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原因是 。
(2)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制备氧气时发现了稀有气体。下列稀有气体的用途正确的是 ,其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液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氖用作霓虹灯填充气
c.氩用作焊接保护气 d.氙用作高能燃料
(3)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分离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利用了它们的 不同,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工业制氧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写一条)。
(4)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生存起重要作用,请写出一种保护空气的做法: (写一条)。
10.(7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装置A时应在试管口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当气体收集完成后,应 (填字母序号)。
A.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 。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如图F)。实验原理是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1.(7分)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要用砂纸将铁丝表面打磨光亮,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突然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
(2)某学生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已知试管容积为45 mL)。
①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②选择图2代替图3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③试管里的足量红磷充分燃烧后,等到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 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红磷体积忽略不计)。
④该实验中的红磷 (选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12.(7分)氯酸钾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
(2)实验3中“?”处应填 。
(3)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 (选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 s,解释原因: 。
(5)要确定氧化铁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还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
(6)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 。
13.(8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条)。
实验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2)如图A,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 (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3)如图B,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 ,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若将该烧杯用内壁涂有 (填物质名称)的烧杯代替,通过观察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可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理由是 。能说明蜡烛燃烧伴随着能量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四:探究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白烟的成分
(5)如图C,小明同学认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于是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观察到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14.(3分)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已知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吸入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 1.29 g/L,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1.(D)
2.(A)
3.(C)
4.(B)
5.(C)
6.(B)
7.(B)
8.(1)BCD(2)大于(3)三分之一。(4)预热
(5)用湿抹布扑盖。(6)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写一条)。
9.(1)氮气,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无毒。
(2)abc,ab。
(3)①沸点,物理②原料是否易得、能否大量生产(合理即可)
(4)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10.(1)长颈漏斗。(2)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
(3)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集满。
(4)过氧化氢水+氧气
11. (1)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或污物;未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①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比较环保,且误差小(合理即可)
③1 mL④不能
12.(1)对比。(2)5。 (3)二氧化锰。
(4)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5)化学性质不变 。
(6)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13.
(1)密度比水小(或难溶于水等)。
(2)a,外焰
(3)有水雾产生,澄清石灰水
(4)有新物质生成。烧杯壁发热。
(5)蜡烛重新燃烧
14.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吸入空气的质量为(8 L÷21%) × 1.29 g/L≈49.1 g,
答: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吸入空气的质量约为49.1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