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从课标中可以分析出课标不仅有结果性目标也有体验性目标,包括这两个目标的前两个水平“了解”“理解”以及“感受”“认同”,由此可以分析出课标对本课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掌握程度的要求。通过课标分析出本课应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具体战役,体现在教材上就是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论持久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皖南事变,课标仅要求达到“了解”水平,所以学生只需知道这几次战役即可,课标还要求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够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此为课标对培养家国情怀的要求,培养家国情怀不能以说教直接灌输的形式进行,而应该从一些具体的事情的讲解中,使学生逐渐内化于心中,而不是空空而谈尽量避免空口号。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标中对本单元的知识分为了两个部分,本单元是采用教育组织形式编写的课文内容,前两课讲解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一课讲解的是人民解放战争,处于两课中间位置,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整课是根据时间顺序来编排的,线索比较清晰,但是前三个子目部分时间线有重合的部分,这一点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的课文辅助系统丰富,包括史料阅读、战役图片、历史纵横、学习聚焦等,这些对于课文正文部分进行了较好的补充,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重庆籍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初中已经接触到了相关的知识,可能对于本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可能只停留在知道有这个事情曾经发生过这个阶段,并未进行深入了解,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讲解。由于授课对象是重庆的学生,所以可以很好地开发乡土课程资源,重庆是抗战的陪都,而且在抗战的时候经历了长达5年10个月的大轰炸,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好这些乡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条:
1.全文穿插重庆大轰炸的相关史实,通过讲解知道抗战时期本地的历史。
2.能够绘制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战役的时间轴,并列举出胜利的战役。
3.了解抗日战争的几个阶段,概括出中共在抗战中地位的转变过程。
4.学会用全球史的眼光去看待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有关重难点的确立,首先要看在历史上的地位,其次要看在教材中的地位,最后要看在本课中的地位。
我把本课的重点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以及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确定这两个重点,首先是课标对此做出的要求,其次教材中多次提及到中共的地位,如在第一个子目提到中共领导的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以及毛泽东提到的《论持久战》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第二个子目讲解的国民党消极抗战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地位,以及最后一个子目,讲述中共七大的召开避免了抗战的胜利果实落入美蒋阴谋之中。抗战胜利是一个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点,十四年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一次完全的胜利,这一点奠定了抗战胜利在历史上的地位。
本课的难点为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要理解这一意义要从全球史的眼光来进行理解,历史不是孤立的历史,中国战场也不是孤立的战场,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一部分,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地位。
重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六、教学方法
本课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准备
视频、图片、多媒体资源
八、教学过程
【教学主题】
以重庆大轰炸为线索,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脉络。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将抗战时期重庆人民挂“信号灯笼”与如今每年6月5日重庆全市拉响防空警报进行对比引出主题,以“重庆大轰炸”为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师:重庆大轰炸是一场灾难,对重庆人民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灾难,但重庆大轰炸不仅仅是一场灾难,在灾难过程中,重庆人民以“越炸越勇”的精神直面这场灾难,重庆的脉搏里跳动着战时全民族的力量。
观察表格,思考:为什么不同年份轰炸伤亡程度不同?反映了抗日战争重心怎样的转变?
生: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
师:重庆大轰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8年-1939年,第二阶段1939年-1941年,第三阶段1941年-1943年,虽然并没有和十四年抗战的时间线完全贴合,但我们却能从重庆大轰炸中寻找线索,理解抗战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理解不同时期日军对华侵略政策的转变。
一、“重庆大轰炸”第一阶段(1937-1938)
展示材料:
“一、据报广州方面的暴动尚未平息,四川省方面王隆基为反对新任省主席张群,在成都颁布戒严令,何键亦返回长沙,汉口方面呈现动荡不安之势;二、各空袭部队应乘敌之动摇,反复攻击指定目标,其他部队相机实施策应行动;三、各空袭部队对敌国主要都市散发传单(另行颁发),尽力扰乱敌之人心”。
——防卫厅防卫训练所战争史室:<<战争史丛书》, 1938年2月8日
1938年2月18日9时32分至9时36分,日机9架轰炸巴县广阳坝机场,不久又在江北石船场分别投下一枚炸弹和一张传单。据记者调查,“综计在广阳坝投弹12枚。除震塌墙垣一处及两幢房屋瓦桶外,其余毫无损失,而间接受伤者,亦仅有3人。”
——《新蜀报》1938年
师:“重庆大轰炸”是以1938年2月,日军轰炸巴县广阳坝机场为起点,但这一阶段的轰炸是日军的试探性轰炸,探究日军为何要在1938年轰炸重庆,我们需要在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寻找答案。
师:1937-1938年,日军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军事战争,阅读教材,自主梳理。
生:学生自主活动
师:通过这几次战争结果上看,都是失败的,通过材料思考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
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尽管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以持久的。
——郭雄等著《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
生:中国落后,日本发达
师:(1)日本经济发达;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占据优势;侵华蓄谋以久,准备充分。(2)中国经济落后;军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战争;被动应战。
师:教材上提到,武汉会战后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战略相持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通过一则材料来了解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毛泽东《论持久战》
[学生活动]划分教材上知识点对应的不同时间段
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分为了三个阶段,正面战场的四次战役属于战略防御阶段,与此对应“重庆大轰炸“第一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1938年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为试探性轰炸,此时日军的主力在各大战场。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就对应了”重庆大轰炸“的第二三阶段,因此可以看出,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与其对话作战策略、时间有关系。
在防御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共产党也在敌后战场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教材,梳理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二、“重庆大轰炸”第二阶段(1938-1941)
梳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
师:面对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决定将重庆设为陪都,由于路途遥远,武汉会战爆发后,武汉局势紧张,到1938年8月上旬,经近一个月的紧急运输,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所属驻武汉各中央党政机关,已全部迁到重庆。部分政府首脑、要员,以及外国驻华大使等,也相继抵达重庆。至此, 重庆在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一年之后,成了真正的中国战时首都,开始在中国对日抗战史上发挥神经中枢与指挥中心的作用。这也和皮军对重庆进行无差别的轰炸有关。
师:迁都重庆,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展示皖南事变相关材料]
师:敌后战场,中国发动百团大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师:相持阶段中共继续推进根据地建设,包括三方面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三三制民主选举原则。中共充分发动群众,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学生活动]通过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相关学习,通过展示史实,感受中国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重庆大轰炸”第三阶段(1941-1943)
讲解日本“101”号作战、日本“102”号作战、观看重庆“六·五隧道大惨案”视频
师:日本帝国主义陷于中国战场已达3年半之久,国力不堪忍受,加上其同英、美、荷等国关系恶化,更急于想从中国战场上解脱。但是,日本陆军地面部队一时难以打破局。日本大本营只得备助其空中优势力量,企图迫使中国屈服。1941年夏,日本海军航空队对中国内地联合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行动。然面,这次空袭仍未达到日军的目的,顽强的中国军民并未被敌人空袭吓倒。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的空袭被追匆匆收场并撤出了在华的大部分航空队。
[探究活动]抗战尚未结束,日本为何减少了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
师:梳理第三次长沙会战、太平洋战争、《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的相关史实。从国际原因分析日军为何减少了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
[学生活动]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师:(1)中国战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军的主要军力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师:通过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感受中国战场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的地位。
四、重庆大轰炸余声(1943-1945)
师:日军对重庆的轰炸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抗战仍未结束,反攻阶段需掌握两个基本史实中共七大以及抗战胜利过程
[自主探究]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在全民族抗战中通过战时内迁,重庆人民的抗战活动,抗战有关文学作品体会民众的力量)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盟军的有力援助;
④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⑤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生:梳理近代中国反侵略史实,从结果上看抗战的重要意义。
对中国:尊严、主权、领土、觉醒、地位、革命、精神 、复兴
对世界:推动战争进程、鼓舞殖民国家斗争、维护正义及和平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课后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有何重大意义 在此基础上,谈谈你所理解的“重庆精神”有哪些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