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1 10:5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音乐社团为抗日歌词配曲活动中,老师呈现了词作家田汉1938年写的一首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歌词描写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战 D.百团大战
2.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3.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下列会战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武汉会战 ④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4.武汉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在新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中即明确写道: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说明武汉会战( )
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B.满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图
C.标志日军军力由盛转衰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1937年,国民政府关税预算为3.69亿元,实际收入2.39亿元,1938年,实际收入为1.28亿元。1937年盐税预算为229亿元,实际收入1.41亿元,1938年实际收入0.48亿元。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是当时( )
A.军事开支急剧增加 B.政府财政管理不善
C.中国国土大量沦陷 D.中国民族工业落后
6.1939年,国民政府的各个学校开设了一些特种教学项目,如理科增设毒气化学、国防化学等课程;工科增设兵器学、防空学等课程;文科增设孙吴兵法、历史战争史料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 )
A.活跃敌后根据地经济 B.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C.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D.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7.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事件为武汉增光添彩的有( )
①叶挺独立团武昌破敌 ②武昌首义
③武汉会战阻击日军 ④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8.日军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评价武汉会战时说:“为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战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由此可知,武汉会战( )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阵中日报》报道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提到:“过去一般人都有这样的错误心理……如像是敌人只要用主力出攻,谁都挡不住的。此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也是攻不动的。”据此可知,这次会战( )
A.扩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为中国争取到更多国际援助
C.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0.李华同学制作的《图说抗日战争》卡片上展示了如下照片。这组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C.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D.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1.1938年2月,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不断涌现,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了徐州会战。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中国抗日战争史》认为,这场战役的大溃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战略指导失误,加之国民党政府长执行避战、观战政策,致使河南、湖南、广西大片国土被占,这是其军事上的溃败。这场大溃败是指(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武汉会战
三、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图2: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材料二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国军的贡献》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是什么战役?战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一图2战役发生在哪次会战之中?这次会战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一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的战例。(发生时间、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二: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材料一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创造的什么局面?“红色区域”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使“红色区域能够发生和坚持下来”?
(2)材料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战略总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转入敌后”前,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是什么?举两例该战场的重大战役。
(3)概述材料三的观点,并分别以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和抗战时期的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C D A B C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C
【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南部山东”和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这次战役指的是发生在山东的台儿庄战役,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排除B项;百团大战开始于194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因此选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符合题意,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属于正面战场,因此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依然是以阵地战为主,因此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并不是要说明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②徐州会战爆发于1938年3月,③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6月,④长沙会战爆发于1941年12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据题干“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和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军队虽然失去了武汉,但成功地将主力部队转移至西部地区,继续抵抗日军,同时,日本因长期作战和资源紧张,无法继续大规模进攻,选择了巩固占领区的战略,这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即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相对均衡,战争进入僵持状态,D项正确;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排除A项;从日本大本营的决策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攻占广州、武汉后,并没有继续扩大占领区的意图,反而转为以恢复治安为主,这表明他们的侵略并未达到完全满足的程度,而是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遏制,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出日军军力的变化,得不出其由盛转衰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得知,从1937年到1938年,国民党的关税和盐税实际收入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导致国土大量沦陷,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关税和盐税减少的原因,“军事开支急剧增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国土沦陷导致关税和盐税减少,未提及政府具体财政管理问题,排除B项;中国民族工业落后是原因之一,但不是重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9年,国民政府的各个学校开设了一些特种教学项目,如理科增设毒气化学、国防化学等课程;工科增设兵器学、防空学等课程;文科增设孙吴兵法、历史战争史料等课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些科目的设置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敌后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与国民政府不符,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国民政府,与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自相矛盾,排除B项;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就已经实现了,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占领武昌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为辛亥革命中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武昌因此有首义之城的称号;抗日战争中,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战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和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B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此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也是攻不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三次长沙会战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中国军队采取正确战术,抱定必死决心而取得胜利,也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扩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这次会战为中国争取到更多国际援助,排除B项;第二次国共合作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万家岭战役”“平型关伏击日军”“回民抗日武装”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照片内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少数民族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体现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各阶层进行共同抗日,即体现了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而不是仅仅体现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仅体现了国民党军队的浴血奋战,还有共产党、少数民族的抗战,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1938年2月,青年抗日救国会、职工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在徐州不断涌现,全国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如梁漱溟、冼星海、黄炎培等人纷纷深入前线,宣传抗日,有力地支援了徐州会战”和所学知识可知,各地的爱国民主人士的加入抗战,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C项正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但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致使河南、湖南、广西大片国土被占,这是其军事上的溃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豫湘桂战役,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大溃退,C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13.(1)战役:台儿庄战役。结果: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意义: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2)会战:武汉会战。作用: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次战役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战例:1941年到1942年发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
(4)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民心、士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上也出现了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详解】(1)战役:根据材料“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2)会战:根据材料“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结合所学可知,万家岭战役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次战役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战例: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进行的著名抗战有三次长沙会议,如,1941年到1942年发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
(4)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展现了国民党抗战中取得的胜利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展现了国民党在抗战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一分为二,如,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民心、士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上也出现了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14.(1)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游击战争)。
(2)持久抗日;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3)观点: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斗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示例1: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农民支持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抗战时期:
示例1: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学生、工人、海外华侨、民族资产阶级等爱国力量,取得抗战的胜利。
示例2:史实: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示例3:史实:中共在敌后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等。
说明: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寇。
【详解】(1)
局面:根据材料“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原因: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游击战争)。
(2)战略总方针:根据材料“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配合民众武装,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和所学可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总方针是持久抗日。
战场及战役: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正面战场包括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3)
观点: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斗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年对立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示例1: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 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农民支持革命,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抗战时期:示例1: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学生、工人、农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民族资产阶级等爱国力量,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取得抗战的胜利;示例2:史实:中 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日;示例3:史实:中共在敌后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说明: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