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1 10: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大单元教学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题旧邦新命,继往开来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第4课时,包含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古代的重要变法改革部分主要列举了战国时期的变法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的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主线是(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通过改革适应社会转型和应对社会危机。近代的改革探索主要涉及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的改革。主线是不同阶级围绕(封建制度要资本主义制度)的主题进行改革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主要涉及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主线是(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的历史。在本课的讲解中,既要体现变法、改革与第1-3课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即紧扣单元主题——政治制度,同时也要呼应本册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总主题。因此,需要突出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演变,即变革与社会需求、原有制度政策的关系。2.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经过初中和高一年级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大事件如北魏孝文帝迁都前的改革措施、张居正改革、民国时期的改革等具体微观的知识欠缺了解。因此讲授课程时应区别于按通史编排的《中外历史纲要》的讲述逻辑,突出专题性历史的分析方式。3.学习目标确定唯物史观:立足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理解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与民族交融。时空观念:认识不同历史阶段的变法与改革。史料实证:通过梳理教材,阅读史料,了解历代改革基本内容,分析改革的作用。历史解释:能够归纳不同阶段中共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培养自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从而了解中华民族政治制度不断与时俱进、求变求新的变革精神。4.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的背景、历程、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对历代变法和改革的评价,改革的历史必然性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6.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穷(达到极点)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变法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教学任务一:探究中国古代重要变法改革的共性及特点阅读课文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并思考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厘清中国古代重要改革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特点;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1:从背景和措施看,中国古代改革有何共性?问题2:从改革的成效和结局看,可以得到哪些认识?问题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的特点改革是对旧有制度的自我完善以解放生产力6学习活动设计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的特点?解题方法指导:看时间、看范围、看目的、看背景、看过程、看内容、看结果(程度)、看影响、看主体、看方式材料: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据《中国审判制度史》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6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二::探究近代中国变法成败的一般性规律提示:引导学生结合《纲要》所学内容进行思考,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三个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改革的必然性。教师呈现材料,学生思考问题1:中国近代改革面临哪些社会变局?晚清和民国政府针对社会变局如何改革?问题2:通过所学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设计意图:进一步锻炼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形成对改革成败的规律性认识。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1:中国近代改革面临哪些社会变局?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针对社会变局如何进改革?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2:通过所学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B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6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三:探究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教师呈现史料,梳理对四个阶段改革内容,从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的意义角度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创新性。问题1.根据教材结合材料完成表格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问题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立足历史核心素养,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1.根据教材完成表格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6学习活动设计问题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方法指导: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现状角度分析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6学习活动设计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惊奇的发现这两台机器生产于1887年和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标签年代写错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台机器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汉阳兵工厂的。————吴晓波《激荡三十年》6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三:课堂小结展示时间轴,引导学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多样性,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希望。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课时练习9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课要讲清几个问题,一是改革的过程充满艰辛。二是改革的成败影响因素较多,要理性理解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去评判。三是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