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2节 电流和 教案设计 (表格式)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2节 电流和 教案设计 (表格式)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1 13: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和电路》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电荷、电压等概念有所了解。但由于电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电流的具体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上遇到困难。因此,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并通过互动讨论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电流的形成原理和电路的基本构成,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电路的连接和电流的流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安全使用电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电流的形成原理和方向。
2. 电路的基本构成和闭合原理。
3. 电路图的绘制和理解。
难点 1. 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和作用。
2. 区分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互动讨论、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电路图示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 展示一个小灯泡和电池,询问学生如何使小灯泡持续发光。
2.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如何持续流动。
3. 引入电流的概念,解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4. 提问:“你们认为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5. 展示图15.2-2,解释电流方向的规定。
6.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图15.2-3,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物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参与讨论,尝试解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学生观察图15.2-3,理解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通过实物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讲解电路的构成 1. 解释电源、用电器和电路的概念。
2. 展示图15.2-4,介绍常见的电源类型。
3. 引入电路图的概念,展示图15.2-5,解释各种元件的符号。
4. 提问:“电路图中为什么要使用符号?”
5. 引导学生观察图15.2-6,理解电路图的抽象性。
6. 解释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区别。 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观察图示,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
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理解电路图中符号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图15.2-6,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图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图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实验操作 1. 分发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开关、电池和导线。
2. 指导学生按照图15.2-1连接电路,观察实验现象。
3. 提问:“为什么开关控制着小灯泡、电动机和蜂鸣器的工作?”
4.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路闭合时电流的流动。
5. 展示图15.2-7,解释小灯泡被短接的现象。
6.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短路的危害。 学生动手操作,连接电路,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理解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实验,总结电路闭合时电流的流动。
学生观察图15.2-7,理解短接现象及其危害。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电路实际应用的理解。
电路图绘制 1. 展示图15.2-8和图15.2-9,指导学生绘制电路图。
2. 提问:“如何用符号表示电子门铃的连接?”
3. 引导学生观察图15.2-10,理解手电筒的电路结构。
4. 指导学生绘制手电筒的电路图。
5. 展示图15.2-11,引导学生分析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6. 指导学生纠正图15.2-11中的错误,并标明电流方向。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绘制电路图。
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掌握电子门铃的电路图绘制方法。
学生观察图15.2-10,理解手电筒的电路结构,并绘制电路图。
学生分析图15.2-11,纠正错误,并标明电流方向。 通过绘制电路图,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电路图的理解。
总结归纳 1. 总结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强调电路图中符号的重要性。
3. 回顾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区别。
4.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能举出哪些电路的应用实例?”
5. 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听取教师的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学生参与讨论,举例说明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电路实际应用的兴趣。
课堂练习 1. 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 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5. 强调易错点和难点。
6.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提出疑问,寻求解答。
学生参与点评,互相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
布置作业 1. 布置相关习题,包括课本习题和额外练习题。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私自进行电路实验。
5. 解答学生对作业的疑问。
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完成。
学生提出疑问,寻求解答。
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 根据图15.2-1,画出小灯泡、小电动机和蜂鸣器的电路连接图,并解释为什么需要闭合电路才能使它们工作。 2. 解释为什么不能将电池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接。
提高题 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一个电池、一个开关和一个LED灯,并解释LED灯是如何通过电流方向判断工作的。 2. 分析图15.2-7中的电路,解释为什么当一个灯泡被短接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
板书设计
[在黑板中央绘制一个基本的电路图,包括电池、开关、小灯泡和导线。在图的上方用大字写出“电流和电路”,并在图的下方列出关键点:“闭合电路”、“电流方向”、“短路与断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实验和互动环节,学生能够直观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对电路的连接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理解电流方向和电路图的绘制上仍有困难。 2. 时间管理上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所有内容都能在课时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