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 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教 学 方 法 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教 具 准 备 盐水、种子等
学 法 指 导 实验、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视频:选种师: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新授 一、密度与温度:视频:龙卷风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提问: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那么湖底还有鱼存活吗?(多媒体展示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观察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总结水的特点。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 ”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三)达标检测:动手动脑学物理(四)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六章第4节练习3、自学P122科学·技术·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应用密度知识,但要涉及到计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运算能力还较差(特别是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所以在课堂上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计算上,使这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很紧。我认为若课上时间不够充分时,可让学生把最后一题留作课下作业,课上只一起分析一下解题思路。
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2、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3、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数学知识)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重点 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难点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 学 方 法 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教 具 准 备 铜块、铝块、木块(1cm3 2cm3 4cm3) 各1套;木块(大约50 cm3)一块;体积相同的铜、铝圆柱体组各1套;天平。
学 法 指 导 实验、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质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问:同学们,我现在手头有一铜块和一木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我们如何区分哪块是铜块,哪块是木块?学生讨论,得出各种方法,引导得出可以用手掂下,看那个重(那个质量大),哪个就是铜块? 教师提问:真的是如此吗?换一个比之前大的多的木块(大约50 cm3)和之前的铜块(1cm3)做比较,木块的质量大。 提出思考:我们平时说的铜块比木块重是否有错误或者有问题?质量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那么某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授 1).用天平测量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的质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用天平测量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呢?2).分别测量铝块和铜块(1cm3 2cm3 4cm3)质量与体积并记录在表格上。m/gV/cm3m/v (g/cm3)铝块1铝块2铝块3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作课本图像并分析图像,你又有何结论? 。m/gV/cm3m/v (g/cm3)铜块1铜块2铜块3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自己作图像并分析图像,你又有何结论? 。(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m/v。3)单位:kg/m3 g/cm3。4)单位换算:1 g/cm3=103 kg/m3。5)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ρ水=1×103 kg/m3。6)物理意义:ρ水=1×103 kg/m3是指单位体积水的质量为1×103 kg。(3)密度的应用1)求质量m=ρv2)求体积v=m/ρ三.小结:学生交流得出,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板书设计 1、密度定义的建构;2、密度的公式单位换算关系;3、巩固练习。
作业布置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六章第2节练习2、第11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反思 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密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 学 方 法 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教 具 准 备 天平200g 20个、量筒100ml 20个、水、盐水、石块等
学 法 指 导 实验、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新授 一、量筒的使用:(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8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结合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二)使用方法:(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分组实验: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课堂小结:测量密度的原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然后,让学生自己小节本节课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六章第3节练习2、第1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自学P118科学世界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的教学还是基于知识的教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不仅仅是完成某些知识技能的传输。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出发的教学,比把什么知识都讲精细对学生成长更有益。不要怕没有讲完所有相关的知识点,也不要怕哪相题目是怎样出的还没有说到,只要让所学到的学生有实在的收获。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什么都讲了,学生没有学到东西,表面上完成了任务,实际还是等于零,不如学一点是一点,这样效率更高。
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测液体体积
测固体体积
密度的测量
量筒质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重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 学 方 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 具 准 备 托盘天平等
学 法 指 导 实验、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呢?
新授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和铁锤、大小烧杯、课桌椅子的图片提问1:铁钉、铁锤、玻璃杯,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生答:物体。提问2:铁钉、铁锤、玻璃杯、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生答:铁钉和铁锤是由铁制成的,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强调: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2、生活中常用单位3、3、换算关系。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质量单位换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三、质量的测量(1)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观察每人面前托盘天平提问:托盘天平和我们生活中那个物体很相似?学生有可能的回答:跷跷板。托盘天平与跷跷板对照,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讨论分析,将跷跷板改造成托盘天平需要哪些步骤? 问题一:放被测物体和砝码之前,跷跷板不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介绍平衡螺母:它的作用就是调横量平衡。强调:在放被测物体和砝码前,一定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问题二:看不清跷跷板是否准确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介绍:指针和分度盘问题三:如果要测量比砝码小的质量,该怎么办?托盘天平的哪一个部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介绍:游码和标尺的作用和游码如何读数提问:我们设计的天平能测一头大象或者一只蚂蚁的质量吗?强调:量程。使用测量仪器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被测物体质量不要超过它的量程。(2)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铁块的质量 A、学生自己总结托盘天平使用的要求B、多媒体模拟规范操作过程C、分组实验强调四个问题: ①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 ②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 ③游码正确读数 ④看清量程课堂小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 吨(t)。 单位的换算: 1 kg = 1000g 1 mg=0.001g =0.000001kg 1 t = 1000kg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4、托盘天平的使用①、注意事项②、使用步骤
作业布置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六章第1节练习2、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自学科学世界
教学反思 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是灵敏度比较低的一种天平,它的感量一般是0.2~0.5克。最大秤量有200克、500克、1000克等几种。这类天平一般不备1克以下的砝码,而用游码来代替。放置或取出被称物体和砝码时,都必须小心轻放。所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以免损坏梁架及影响感量。
(2)测量开始前,必须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才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若将平衡螺母左右移至尽头天平仍不得平衡,则应检查:①天平托盘位置是否放错(应将“1”号载物盘放置左方,“2”号载物盘放置右方);②天平刀口是否确实正落在刀槽中;③指针及活动部分有无摩擦阻碍,尤其是刀槽必须清除尘垢,切忌涂抹润滑油。
(3)要尽可能将被称量物体和砝码放在盘的中心位置。大小砝码同时使用时,应将大砝码放在中间,小砝码放在大砝码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