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设计(表格式)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设计(表格式)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1 15: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但在抽象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 扩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 1. 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
2. 扩散现象的微观机制。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二氧化氮气体、空瓶子、玻璃板、硫酸铜溶液、量筒、铅片、金片、烧杯、热水、凉水、滴管、弹簧测力计、玻璃板、细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引入话题:“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2. 提问激发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3. 展示图片:“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和原子图像,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4.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力?”
5. 提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了解分子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6. 布置预习任务:“请同学们预习课本第13章第1节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和原子图像,预习课本内容。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讲解 1.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物质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展示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拍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3. 解释实验现象:“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但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4. 提问引导思考:“扩散现象还可以发生在哪些物质之间?”
5. 讲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6. 展示图示:“这是分子间作用力的示意图,帮助大家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学生观看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互动讨论 1. 提出问题:“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引导学生举例:“比如腌制食品、香水扩散等。”
3. 提问:“分子间的作用力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有何不同?”
4. 引导学生讨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和作用力有何区别?”
5. 总结讨论结果:“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作用力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容易被压缩。”
6.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请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学生参与讨论,举例说明扩散现象的应用,讨论并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操作 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请记录墨水扩散的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提问:“扩散现象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4. 总结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墨水扩散得越快,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5. 布置实验报告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
6.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 1. 展示案例:“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2. 提问引导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 总结案例:“这个实验说明了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 布置案例分析任务:“请同学们分析这个案例,总结固体之间扩散的特点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5.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确保学生理解案例的含义。
6. 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案例并总结出相关知识点。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固体之间扩散的特点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固体之间扩散的特点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结归纳 1. 总结本课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了解了分子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2. 强调重点:“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同。”
3. 提问巩固知识:“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有何不同?”
4. 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5.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6.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问题,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延伸 1. 提出拓展问题:“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 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香水、腌制食品等。”
3. 布置拓展任务:“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并撰写一份拓展报告。”
4.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5. 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6. 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查找资料,撰写拓展报告。 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 解释什么是扩散现象,并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 2. 描述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提高练习 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讨论为什么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而气体容易压缩。
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1. 分子结构:分子、原子 2. 分子运动: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3. 分子间作用力:引力、斥力 4. 扩散现象:气体、液体、固体 实验 1. 气体扩散: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 2. 液体扩散:硫酸铜溶液与水混合 3. 固体扩散:铅片与金片 应用 1. 温度与扩散速度 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实验和实例,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有了直观的理解。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分子间作用力有了深入的认识。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解释扩散现象时仍有困难。 2. 需要进一步强化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