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1我们地球的模型分层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1我们地球的模型分层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1 17: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1我们地球的模型分层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
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祝你学习进步!
一、填空题
1.人们以地球   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时区。
2.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   。
3.人们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划分为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   天文台的经线定为   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   ,向西180度属于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   ,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
4.国际上规定,全球分为   个时区,北京在    时区,纽约在   时区,这两个时区时间相差   小时。
5.北斗系统全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在这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宇宙与地球科学,感受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
北斗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优于20ns的授时服务,地球被划分成(   )个时区,中国处于(   )区。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   )迎来黎明。(先/后/同时)
二、判断题
6.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时,只需要在红色橡皮泥球外包裹两层其他颜色的橡皮泥薄层就可以向人们讲述地球内部结构的真实特点了。(  )
7.北极和南极都是大陆。(  )
8.我们在解释水的循环时要用到地球仪模型。(  )
9.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
10.科学家建立的模型一定就是正确的。(  )
三、单选题
11.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
12.马上就要过年了,小明一家漫步在太原街头,看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都是五彩的花灯,十分漂亮。于是,小明也想试着自己制作一个花灯。
小明设计并制作花灯的步骤有:①明确问题②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④展示交流⑤前期研究⑥测试改进,你认为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③⑥④
13.地球的地轴总是(  )的。
A.弯曲 B.水平 C.倾斜
14.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会产生很多我们日常的自然现象,那么下列现象不符合这一原理的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四季树影长短变化 C.太阳升起时间不同
15.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厂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
16.地轴倾斜度大约是(  )。
A.23。 B.32。 C.123。
17.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从里到外逐层包裹
B.地壳部分做得薄一些
C.三层的厚度相同
四、操作题
18.请用直线为下面的地球示意图画上地轴和赤道。
五、综合题
19.昼夜交替现象的研究
小明和小希用地球仪、手电筒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 (  )。
A.对比实验 B.假设实验 C.替代实验 D.模拟实验
(2)波兰天文学家 (  )提出“日心说”。
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阿基米德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4)在地球仪上的南极用红点标记,地球仪转动好多圈红点始终能被太阳(手电筒)照到,此时南极   (“发生”或“不发生”)昼夜交替。
(5)下列猜想中能表示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公转的图片是(  )。
A.
B.
C.
D.
六、实验探究题
20.在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小博和小睿制作了一些模型,借助模型开展研究。
(1)小博取一个地球仪,在同一纬度上标出了A、B两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用手旋转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如图所示,如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此时居住在A点的人们将迎来   [选填“日出”或“日落”]。
(2)小博画出了三幅猜想图,尝试解释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其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猜想   [填写编号],与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一致的是猜想   [填写编号]。
猜想原因
描述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地球自转,并绕着太阳公转
(3)小博和小睿一同在实验室中搭建地球公转模型。他们取来四个地球仪,如图所示摆放,此时用 模拟太阳更贴切。
A.篮球 B.圆形纸板 C.球形灯泡
(4)2024年9月末,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地球运转的位置最接近公转模型(图10) 中的   [选填字母]位置。
(5)小睿打算绘制一幅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图。他查阅了资料,得知地壳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以下   模型图比较接近地球内部结构。
(6)小睿还制作了一个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下图展示模型正反两面),小博看后认为这个模型有待改进。请你指出一点不足之处,并给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不足:   
改进:   
(注:图11中亮处为陆地,暗处为海洋。)
1.【答案】经;24
【解析】【解答】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人们以地球以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感觉太阳东升西落,东边时间较早。
【分析】经线又称子午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而人为规定的。
2.【答案】地轴
【解析】【分析】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3.【答案】24;格林尼治;0;东经;西经;时区;1小时
【解析】【分析】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
4.【答案】24;东八;西五;l3
【解析】【解答】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正式的时区划分,其中包括24个时区,每一时区由一个英文字母表示。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相邻的时区相差1个小时,东边的时区早于西边的时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时区的定义。
5.【答案】24;东八区;先
【解析】【分析】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中国位于东八区,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
6.【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400千米。外核呈液态,厚度2200千米,内核直径约为1000千米。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时,应该按照比例来制作地壳等不同结构的橡皮泥薄层,而不是在红色橡皮泥球外包裹两层其他颜色的橡皮泥薄层,这样不科学不严谨。
7.【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南极以大陆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我们在解释水循环时要用到水循环模型。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地球仪是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运用到的模型。
9.【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其中,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10.【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科学家建立的模型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科学家在建立模型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11.【答案】C
【解析】【分析】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正确;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正确;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错误;地球内部各个部分的厚度不同,所以各层橡皮泥的厚度不一样。
12.【答案】C
【解析】【分析】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同设计过程的流程有相似性,工一般是是明确问题、前期研究、提出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改进测试、展示交流。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14.【答案】A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会产生很多我们日常的自然现象,分析选项中,四季树影长短变化,太阳升起时间不同;BC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现象;A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现象。故A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分析】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正确;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错误;应该先从里到外制作;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正确。
16.【答案】A
【解析】【解答】地轴大约倾斜23度。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在围绕假象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7.【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的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温度达1500℃;地核的厚度约3486千米,温度达2000℃-3000℃,地心处温度高达6000℃。所以用红、黄、蓝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从里到外逐层包裹;地壳部分做得薄一些;三层的厚度是不同的,从里向外逐层变薄。
18.【答案】
【解析】【分析】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它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19.【答案】(1)D
(2)B
(3)自西向东
(4)不发生
(5)C
【解析】【分析】(1)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属于模拟实验。
(2)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3)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昼,反之是黑夜。
(4)图片应该是太阳在中间,地球绕它旋转,自己也自转。
20.【答案】(1)日出
(2)②;③
(3)C
(4)D
(5)B
(6)地轴摆放方式不是倾斜的;将地轴与平面放倾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那么越靠近东边越先迎来黎明,B先迎来日出,然后A迎来日出。
(2)“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静止不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太阳是自身发光的球体,灯泡比较符合。
(4)2022年12月末是冬季,太阳照射南半球,约在D处。
(5)地球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最薄弱。
(6)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战海陆总面积的61%,在南半球约占81%,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