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I love geography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PART 1
第二章·第1节·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
地球在宇宙中 |
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
宇宙所包含的天体|
天体
宇宙中恒星、
星云、行星、
卫星、流星体、
彗星等各种
物质的统称
星云
卫星
流星体
恒星
彗星
行星
古代
“盖天说”
“浑天说”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建立“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星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发展,使天文观测尺度逐渐扩展到200亿光年时空区域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中国天眼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英文简称:FAST)
启用时间
2016年
9月
建设地点
贵州
平塘
面积大小
30个
足球场
世界等级
目前世界
最大单口径
最灵敏
射电望远镜
人类意义
探索宇宙能力提高
天体的观测都是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来进行的。
天体系统
级别划分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的天体系统|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木 星
土 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注意:存在小行星带
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根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太阳处于中年,状态稳定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存在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产生水汽,形成降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内部条件
人类的太空探索|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加加林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9年,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
2011年,国际空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的太空探索历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P23,思考:
1、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思考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简单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
3、了解地球仪、地球上的点和线?
I love geography
I love geography
第二章·第1节·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什么形状?
地处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
.......
地球有多大
PART 2
I love geography
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地球的形状
1
2
第二章·第1节·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
阶段1:“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古人凭直觉认识世界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阶段2:”浑天说”
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球体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阶段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1522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证实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哪些大洋?哪些大洲?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南美洲
非洲
亚洲
欧 洲
欧 洲
北美 洲
大洋 洲
非洲
南极洲
笔记1
阶段4:人类进入太空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961年
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亲眼看到了
地球的形状,并拍摄下地球卫星照片
确证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天圆地方”
1
“浑天说”
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
3
地球卫星照片
4
推测 逻辑推理
直觉猜想
首次实践证明
实证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勇于探索的过程,从猜想到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
笔记2
船帆
思考 你能否找出其他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形?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船身
海边行船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
我们看到投到月球表面的地球影子的边缘总是弧形的
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
我们看到投到月球表面的地球影子的边缘总是弧形的
月食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登高望远为什么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登高望远
在海边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
月亮的月食现象。(不是日食)
思考 你能否找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形?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登高望远(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最科学、最直观)
笔记3
地球的大小 |
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只需1秒,对地球一览无余,地球很小吗?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用了3年时间,地球很大吗?
地球
很小
/很大?
I love geography
地球的大小
第二章·第1节·认识地球
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大小 | 相关数据
地心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
表面积
赤道周长
“坐地日行八万里”
笔记4
地球的大小 | 相关数据
地心
R2=
R1=
地球是规则的球体吗?
R1=6357KM (极半径)
R2=6378KM (赤道半径)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笔记5
I love geography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PART 3
概念
1
作用
2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认识地球的工具——地球仪
地球仪 | 概念
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 | 作用
地球仪和地球,有什么区别?
陆地 山脉 国家
海洋 河湖 城市
地球仪 | 作用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吗?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吗?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演示地球公转
演示地球自转
地球仪 | 作用
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
?
?
?
?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
?
?
?
地球自转轴,
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是人们假想的轴
地轴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
北极
?
?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
的两点中,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北极
?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
?
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
的两点中,
与北极对应的点,
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南极
?
?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
纬线
?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线
?
?
赤道
在地球仪上,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经线
?
?
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经线
?
?
易错警示
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
1.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线,如经线和纬线。
2.地球仪上存在地轴,地球上实际不存在地轴。
3.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而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笔记6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