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圈中的动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生物圈中的动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1 18: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生物圈中的动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单元质检卷(A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地表示为( )
A.虾米→小鱼→大鱼 B.大鱼→小鱼→虾米
C.阳光→虾米→小鱼→大鱼 D.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2.如图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E分别表示不同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E为生产者,图中有4条食物链
B.B、C可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及分解者
D.B、C、D、E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蛙和食虫鸟仅是捕食关系
B.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C.猫头鹰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
D.该食物网中的食虫鸟处于第三营养级
4.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C.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
D.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5.陕北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艰苦治理,现在已经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下图为毛乌素沙漠部分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7 条食物链
B.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蝴蝶→麻雀→鹰
C.图中的草和灌木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有5种
D.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6.蜣螂有着“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蜣螂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其可以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能够( )
A.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和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7.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敏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D.帮助传播果实和种子
8.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C.动物能够影响植物的生活,但不能改变环境 D.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
9.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 )
A.扭角羚 B.褐马鸡 C.黑猩猩 D.中华鲟
10.引起藏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 B.环境污染
C.物种退化 D.偷猎者的疯狂捕杀
11.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A.白鳍豚 B.金丝猴 C.扬子鳄 D.北极狐
12.下列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的改变与破坏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13.“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立法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迁入动物园、植物园
14.下列行为或措施可能会给相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风险的是( )
A.隆中风景名胜区禁猎禁伐
B.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
C.建立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D.弃养网购的非洲蚂蚁
15.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B.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C.引进更多的外来物种 D.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 (10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
(2)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其中鹰与兔、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
(3)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加的成分是_______、非生物部分。
17. (12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政和佛子山景区位于福建省政和县境内,已进入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景区范围面积137.3平方公里,由地下、地面及地上空间组成,东至旺楼,西至蛙岩,北至铜盆山,南至镇前鲤鱼溪,如图表示该地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群系。
(1)图中田鼠、青蛙、蛇等动物在生物圈中属于____。青蛙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
(2)图中所示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过度地捕杀动物,很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 (10分)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分析上述资料,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当狼被猎杀时,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草原生态系统也相继被破坏。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3)写出上述材料中所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其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
(4)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____________的作用。
19. (11分)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复杂,有许多种类的中药材、观赏花卉和各种高大的乔木;还生活着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树上有各种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多种多样的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松鼠在林间跳跃,松鼠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松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保护区内的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重要作用,如蜜蜂、松鼠等动物能帮助植物________,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有一时期,人类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等鸟类,会造成________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3)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具有促进生态系统________的作用。
(4)从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
20.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
(1)材料一说明造成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__入侵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以上材料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____________中,并且与其他的____________相联系,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____________。
(5)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为了减少物种的丧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正反应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与此有关的一条食物链: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2.答案:A
解析:A、若A、E为生产者,图中食物链有:A→B→C,A→B→D→C,E→B→C, E→B→D→C,共四条。A正确。B、C以B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D、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A、E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不光与生物的数量有关,而且还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有关,A错误。
BD.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素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中,其中的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B错误,D正确。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C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A、图中有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鼠→鹰三条食物链,A正确;B、图中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草是生产者;鹰、蛇、兔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草,B错误; C、由于鹰以兔为食,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免数量的减少,C正确;D、鹰以蛇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在同一营养级上,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A图中食物链有:草一田鼠一鹰、草一兔一鷹、灌木一兔一鹰、草一蝴蝶一麻雀一鹰、草一麻雀一鹰、灌木一麻雀一鹰。所以,图中食物链共有6条,故A错误。
B.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一蝴蝶一麻雀一鹰,故B正确。
C.图中的草和灌木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有田鼠、蝴蝶、兔、麻雀、鹰5种,故C正确。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和灌木属于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故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的一部分。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可见,蜣螂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其可以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动物对环境适应: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动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扭角羚是我国特产的珍稀的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B、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的珍稀的鸟类,不符合题意。
C、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人类的近亲,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C符合题意。
D、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鼠=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由于藏羚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非法偷猎藏羚,严重威胁藏羚的生存。
11.答案:D
解析:A、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A不符合题意;
B、金丝猴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中国四川、西藏等地,B不符合题意;
C、扬子鳄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浙江、江西局部地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北极狐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在我国境内是没有分布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C。
14.答案:D
解析:非洲蚂蚁属于外来物种,喂养网购的非洲蚂蚁,可能会危害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15.答案:C
解析:A、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正确;
BD、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确;
C、引进更多的外来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错误。
故选:C。
16.答案:(1)5;草→鼠→蛇→鹰;鹰
(2)草;捕食关系
(3)分解者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鼠→狐、草→鼠→蛇→鹰。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产者、鹰与蛇的关系是构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分解者——细菌。此图中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7.答案:(1)消费者;捕食
(2)4;植物→田鼠→猫头鹰
(3)猫头鹰
(4)生态平衡
解析:(1)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田鼠、青蛙、蛇、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此生态系统中蛇以青蛙和田鼠为食,故青蛙与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2)题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田鼠→猫头鹰。共4条。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田鼠→猫头鹰。
(3)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在此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营养级最高,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和昆虫被蛇、蛙、鸟吃掉,捕杀了蛇、蛙、鸟使田鼠和昆虫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草就随之减少,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答案:(1)不能
(2)生态平衡
(3)草→兔→狼(或:草→牛→狼;草→羊→狼);草
(4)物质循环
解析:(1)通上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2)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草→兔→狼(或:草→牛→狼、草→羊→狼)。其中生产者是草。
(4)动物作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答案:(1)传粉和传播种子
(2)松鼠;生态平衡
(3)物质循环
(4)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人类不能随意的捕杀某种动物
解析:(1)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鹰以鼠为食,鸟以昆虫为食物,鹰和鸟类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鼠和昆虫的大量繁殖,这样森林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的关系,如果人类随意消灭某个物种,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3)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作用。
20.答案:(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改变和破坏;过度(掠夺式的)
(3)外来物种
(4)生态系统;生物种类
(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种的事情,应制止并报告有关政府部门。
解析:(1)材料一说明滥砍滥伐,使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灭绝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滥采乱挖、掠夺式开发导致野生甘草的已有一半被挖尽,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3)材料三说明由于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后,食物充足(马尾松林多),因此大量繁殖,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成了破坏,危及本地物种。
(4)以上材料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 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 生物种类 ,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
(5)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种的事情,应制止并报告有关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