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之《童年絮味》课件(15张)+教学设计(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之《童年絮味》课件(15张)+教学设计(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31 18:10:56

文档简介

童年絮味
【教材内容分析】
舒婷作品《童年絮味》是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部分的自主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梦痕”。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习单元,教材选择“童年”这一话题,旨在让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初中,充分考虑了这一过渡阶段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梦痕”二字极富文学色彩,意指用丰富的情感和理性的笔触来抒写童趣的生动、童真的美好和童年生活记忆的深刻。
本单元精读课文是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作品《雪地贺卡》,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和张洁作品《拣麦穗》作为“比较·探究”课文出现,《童年絮味》是在以上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主题的再丰富,是对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运用。《童年絮味》和以上课文相比,其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的夸张用词带来的风趣、诙谐的语言效果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更适合学生借鉴和模仿。
【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者对此的解读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综合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语感,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尽力实现生活和语文的有机融合。
本课三维学习目标具体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并赏析文中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神态、心情、动作等的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快速默读,通过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倾情朗读,通过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童真、童趣,品味风趣、诙谐的语言。(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回味自己的童年,永葆童心,分享触动心灵的体验和共鸣。
【学情分析】
通过有趣的准备课和自然而紧凑的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适应学校自创的“二·五游艺课堂”模式,并大体熟悉了该模式下的课堂流程,游艺形式、多媒体和小组计分机制的运用,成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圈点标划之法。
通过前段的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教者发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或苍白乏力,或生硬机械,尤其是朗读无法“入情”,更难“动容”,课堂缺少有价值的生成。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材39页叶圣陶语: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者认为,语文课无非是“读”“写”,语文课就要“多读”“多写”。读得多了就想写,写得多了就读得深,读得深了就写得好;会读会写,语文自然就学好了。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读”的效应:以听促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说,以说促写。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读”指对文本整体性的阅读和感悟。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小组建设: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均分为六个组(一个组约有十人),组内再均分为ABC三个共同体(一个共同体约有三人)。组内自主选出常务组长和学科组长。课堂活动在组长和共同体一号同学带领下呈现“面”的状态同步铺开,再抽选小组或共同体以“点”的状态展示学习成果并解决学习疑难。
两案编制:根据具体学情设计的导学案和助教案,遵循认知规律,渗透学科思想,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导航仪”,教师组织和调整学习活动的“方向盘”。
媒体运用: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于一体的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及各小组黑板的使用,扩大了课堂容量,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感官,有利地减少了课堂精力流失率。网络、微信或QQ群的普及有利于师生更便捷地获取海量资源,更开放地交流学习感想。
【课堂教学流程】
流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目标
导学
谈谈“我的童年”。
抢答老师那个年代的人“那些年做过的事”。
依次出示图片,用“抽签器”随机抽选学生讲述,快速聚焦;抢答促专注聆听,创设自然而紧凑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
自主发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让其指名就“说的内容”作评价。
通过“说”,调动生活体验。“说”与“评”结合,强调“有序地说”,?“有指向地评”。
明确课题。存疑:课题能否换成“童年趣味”??简介作者。
思考“絮味”的意思。圈划、摘录文学常识。
激发快速默读文本、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出示舒婷的相关介绍。
分发导学案。出示学习目标,板书目标关键词,简要解读目标。
浏览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圈划目标关键词。
强化目标意识,明确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可调控,使学习效果可检测。
自学
自研
巡查学情。记录学习情况,个别答疑和指导。
快速默读全文,拟写小标题。写下疑难,积累好词佳句。
用“倒计时器”限时8分钟完成,保证有充裕的阅读时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带着思考读,提高阅读质量。
巡查学情。发现朗读典型,及时肯定;关注学困生表现,具体指导。
起立朗读精彩句段,设法读出童真童趣。
用“倒计时器”限时10分钟完成。朗读姿势改坐为立,提高参与的有效性。读准重音、停顿,变化语速、语调,珍视个体独特阅读感悟。
小结“自学自研”情况,以组为单位评分。
聆听学情反馈,检查自学自研效果。
有活动就要有评价,用评价引领。使用小组捆绑计分机制。
交流
展示
范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重音词,变化语速,增加肢体动作,夸大表情幅度。
听:标记重音词和长句子的停顿,感受作者倾注在词句中的情感变化,评价范读效果。
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舒缓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文意,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组织组内交流:以共同体为单位,一人读,其他人评。
读:选择最能引发自己共鸣的章节,有感情地朗读。
多让学生通过朗读“意会”,将“言传”的感悟自然地融在朗读评价和指导中。灵活使用小组计分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班内展示:用“点兵点将”的方式抽选三至五人说朗读体会。
说:秀秀拟写引发自己共鸣的章节的小标题,表达朗读体会。
可用说、唱、演等方式表达朗读体会。学生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出丰富生活体验。
小结“交流展示”情况。梳理所学。
聆听学情反馈。整理、补充、完善笔记。
对应目标,提点小标题,小结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归纳朗读技巧,将课堂进行必要的“收口”。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呈现优秀阅读笔记。
巩固
提高
对应目标,夯实基础。提供平台,培优辅潜。
完成导学案“基础题”和“提高题”。
按照“基础题都能过,提高题可选择”的方式设置检测题,当堂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让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且彰显个性。
学∕教
反思
记录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审视课堂效果,反思、改进
就课堂学习内容、方式、效果等自由表达感受。
课堂无法复制,参与对象始终处在动态发展中,经验或教训都是极好的学习资源,量的积累能带来质的飞跃。师生感想最好在群里交流。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贯穿课堂,延伸到课外,综合运用语言评价、计分评价和测评等方式,构成立体式的、多层面的、交互式的动态化评价体系。
【帮助与总结 】
教者一贯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了培养学生语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者认为应从“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这一本质出发,重视课堂朗读训练和写作的化整为零式训练。
本教学设计在朗读内容的精选度、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和朗读指导的实践性等方面做了细致地处理,极力营造师生共同朗读的氛围,让学生模仿老师范读而尝试“动容”(夸张表情和肢体动作),继而“入情”(初步形成情感共鸣),最后真正“入情”(自发调动生活体验)而真正“动容”(不自觉地在朗读中出现丰富的表情和自然的肢体动作)。
读写并重,相互促进。反复的朗读训练中其实渗透了很多写作理念,尤其是“写真心,抒真情”的核心理念,在学生作为朗读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时,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且由此影响他们的写作态度。“絮味”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童年当然可以五味杂陈,他们对文中 “我”的儿子充满同情,对文中“其实我记得我们总是很忙,却不是忙着做作业……不似现在的孩子,总是被封锁在各个单元里苦读书”特别有话要说,他们急于要分享他们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作因此似乎成了一种情感宣泄的需要。
实际的课堂效果说明了本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能消除学生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理解隔阂,学生的阅读体会是否会更丰富多元?为此,教者考虑做这样的改进和尝试:预先布置学生或个人完成或团队合作,采集与作者年龄相仿的爷爷奶奶辈亲友的童年故事,课前播放采访视频或录音,让学生讲述采访感受。
总之,语文应该“学以致用”,语文课堂教学要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体验之间搭建畅通的渠道,使二者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汉字的热爱和使用。
课件15张PPT。自主 自治 自由 自信那些年
我们一起
做过的事…… 目标导学每天上学和放学滚铁圈看电影早早占地儿爬树掏鸟窝捡废品买冰棒抽签器那些年
我做过的事…… 目标导学抽签器
童年絮味
(舒婷)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作家,与北岛、顾城齐名。《致橡树》是其代表作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目标导学1.积累词句,理清脉络。
2.品味语言,领会情感。
3.回味童年,永葆童心。快速默读倾情朗读写下共鸣重点难点自学自研1快速默读 独立思考
(限时8分钟)任务:默读全文 拟写小标题
写下疑难 积累好词句倒计时器自学自研2倾情朗读 个性飞扬
(10分钟)任务:起立朗读精彩句段
设法读出童真童趣读准重音、停顿
变化语速、语调
改变姿势
改观效果倒计时器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方式:以共同体为单位
一人读其他人评点评交流展示2班内交流方式:秀标题
谈体会交流展示2玩具游戏糗事习惯玩伴四季详略得当
中心明确(详)(略)(较详)(略)(详)(较略)大词小用
贬词褒用
诙谐风趣童年絮味
舒婷散碎的回忆
细腻的情感
更有随意性
更有散文意味追求快乐自由巩固提升【基础题】(必答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写一段话,用上其中的三个词语。
雷( )万钧 百无聊( ) 肆无忌( ) 不可一( )焦( )不安 左( )右盼 前俯后( ) 随心所( )写一段话: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并说说这些词的妙处。
那时节房子少,荒地多,① 蝴蝶② 蜻蜓,③ 蚯蚓④ 鱼,喇叭花心有蜜汁可⑤ ,桑树上可以⑥ 到紫红的桑葚,甚至⑦ 防空洞。
用词妙处:
3.文章语言充满诙谐趣味,请摘录一处句子并赏析。巩固提升【提高题】(任选一题)
4.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有共鸣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章节。
5.说:“我”的乐园百草园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刻印十分粗拙,“我”童年的玩具布娃娃极其简陋,野外疯玩、瞎读书、乱扎辫子、起绰号、替妹妹出头打架、破藤桌上演节目等儿时的回忆似乎都不是重大事件,为何这些却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6.写:描述你童年印象最深的人或物或事。
7.诵:诵读舒婷代表作品《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谢谢大家!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