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2年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
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
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
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期间。
2.“实业救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发展和壮大民族经济的作用,但是
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救国”。只有先实现政治救国,推翻帝国主义列
强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才行得通。
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
[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荣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荣氏企
业发展再度受挫。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荣氏企
业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
不安的社会环境使包括荣氏企业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1.(2024·深圳市福田区一模)下图是《中国近代第一人》的目录节
选,适合评价张謇的标题是( )
序言:读史鉴今,资政育人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第二章 近代外交第一人——弈
第十章 ___——张謇
第十三章 思想启蒙第一人——梁启超
B
A. 官督商办第一人 B. 实业救国第一人
C. 共和革命第一人 D. 中体西用第一人
2.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
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
绅商( )
C
A. 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 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 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
万余枚,增长了157.8%;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民族工业技术优于列强在华企业技术
C. 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
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
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
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B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主义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
5.(2024·广州市白云区期末)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行法令,
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
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此后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 )
B
A.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6.某学者这样描述上海街道: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
与汽车擦肩而过,女学子、摩登女郎统统往人群里攒。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的上海( )
D
A. 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 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 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7.(12分)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
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
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
—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
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
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摘编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
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
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张謇所创办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
得最为红火?其原因有哪些?状元张謇创办企业,这体现了他怎样的
救国主张?(6分)
[答案] 时期:一战期间。(1分)
原因: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分,每点2分)
主张:实业救国。(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
展的社会根源。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
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
知识,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4分)
[答案] 变化:①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②大众传媒的发展;③社会风
尚的革新。(任答两点即可,2分)
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2分)(共17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2年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
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
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
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是近代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二者创办地点都
在上海。
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歌女红牡丹》。
1.(2024·汕头市潮阳区期末)观察下表中新式学堂及学生总数变化
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年 4 222 92 169
1909年 52 348 1 560 270
C
A. 封建帝制的终结 B. 洋务运动的兴起
C.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2.“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
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省督抚切实通盘
筹划,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由此表明,科举
制的废除( )
B
A.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B. 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C. 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1876年,上海某著名的中文报纸描述了中国人见到火车的情景:“沿
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
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此
报道很可能出自( )
C
A. 《民报》 B. 《海国图志》
C. 《申报》 D. 《新青年》
4.下图是一位中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
以判断出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B
A.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 近代中国新式报纸的发展
C. 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D.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2024·深圳市光明区二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期,著名画作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
《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
我中华”等口号成为商业广告常见的用语。这些( )
D
A. 反映了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 表明了“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 说明了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 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6.(10分)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 赛 宁波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清政府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清政府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 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
堂的教育体系
续表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
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
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
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
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
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
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与民族紧密相连的抗战。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
(2分)
[答案] ①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②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③
官办、民办并存;④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开始出现。
(任答一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
背景。(4分)
[答案]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中
华民国;③民国政府的推动;④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学习西方的教
育模式;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根据材料三,概
括西南联大在这一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答案] 背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或全民族抗战),当时中国的
知识分子不甘沦为亡国奴,成立西南联大。(2分)
积极作用: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②为抗战输送良好
的兵源;③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任答一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