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2 06:46:4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022年版课程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
面加深的影响。
1.《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区别中国近代史前期列强攻占北京的两个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攻占
北京,洗劫北京城。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比较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不同 点 组织 及发 展情 况 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 政权,坚持斗争14年,转 战大半个中国 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纲
领,没有建立政权,主要在
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
也较短
主要 斗争 矛头 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帝反封 建的农民运动,其主要斗 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
动,其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

比较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相同点 ①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②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 压下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③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④都以宗教结社的形式发 动群众,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续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时间:1901年,农历辛丑年
内容:“兵民禁赔”。①“兵”:铁路沿线要地驻
扎军队。②“民”: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
“禁”:严禁反帝。④“赔”:赔款白银4.5亿两,
本息共计9.8亿两
危害: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经济上:大量的赔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
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使清政府在经济上长期受制于列强。
(2)政治上: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
中国的工具。
(3)军事上: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和对中国
人民的反帝活动的直接镇压。
(4)外交上:使馆界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在使馆
界的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完全处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2024·东莞市期末)当历史开始进入20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
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
众运动”指的是( )
D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公车上书 D. 义和团运动
2.(2024·茂名市电白区期末)下面是义和团基本信息归纳表。据此
可知,义和团运动( )
宣传文告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斗争目标 “扶清灭洋”
斗争方法 焚毁教堂,仇杀教民
D
A. 群众基础深厚 B. 斗争方式多样
C. 地域分布广泛 D. 反帝色彩浓厚
3.(2024·广州市南沙区期末)一位沙俄记者记述了1900年发生在天
津火车站的一幕:月亮照耀着这些丧失理智的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
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
下去。这描写的是( )
B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 黄海海战痛击日寇 D.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镇压义和团时感慨道:“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
勃的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
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D
A. 将八国联军赶出了中国
B.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5.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
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
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导致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签订了( )
C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瑷珲条约》
6.“设立武装化的‘使馆区’,中国人不能在使馆区居住。大量的赔款使
中国的海关更加依赖于外国借款。此后,东交民巷的大炮监督和注视
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意在说明
( )
B
A. 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 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 清政府出卖国家的利益
7.(9分)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展现铮铮铁
骨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外
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14日,联军攻陷北
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
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
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者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在议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义和团失败的原因。(1分)
[答案] 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剿杀。(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人怎样的对华主张?说明他们提出这样主张的
原因。(4分)
[答案] 主张: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
中国。(2分)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答案] 条约:《辛丑条约》。(1分)
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4)清政府在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
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2分)
[答案]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1分)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1分)(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22年版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
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
2.《马关条约》表明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
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时间:1894年7月至1895年初
爆发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重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
战役
英雄代表: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合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谈谈加强海防建设的
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甲午中日战争
的失败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保障国家
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
分深远的意义。
1.1894年,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
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这句话最能说明( )
A
A.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 B. 中国力避冲突,避战保船
C. 中国是日本占领朝鲜的障碍 D. 日本出兵朝鲜后入侵中国
2.右面是某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战役后创作的一幅漫画。此漫画
中要撞沉“吉野号”的致远舰管带是( )
B
A. 左宝贵 B. 邓世昌 C. 徐邦道 D. 丁汝昌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
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下列选项中对此变化理解
最合理的是( )
D
A. 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 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D. 侵华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4.(2024·深圳市龙岗区期末)日本一些历史教科书在讲述甲午中日
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的原因时有如下表述。这表明,对于甲
午中日战争,日本( )
表述内容 教材版本
朝鲜政府向清请求援助,日本出于保卫本国利益 的目的也派遣军队,日清战争开始了 学图出版社1986年

清为了不失去朝鲜这个最后的重要进贡国,将日 本视作敌人 扶桑社2005年版
A
A. 掩盖了真实动机 B. 抹去了战争暴行
C. 反映了客观历史 D. 承担了战争责任
5.右边漫画讽喻了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
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
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自己
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
D
A. 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 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10分)甲午战争的失败值得我们深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
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政略(旨在谋求东亚霸权的国
策),使国内之人心转而向外”。
材料二: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
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
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的事实
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
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
中集体保持沉默。
材料三:由于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从光绪十五年(1889年)
以来,海军就没有再增添过新的战舰、购置新炮,连弹药也多是过期、
不合格、不配套的产品。所以在与日交战中,北洋海军炮弹发射速度
慢、炮位少,炮弹击中敌舰要害部位后竟穿而不炸。北洋海军被日军
围堵在威海卫之际,清政府不发一员援军,眼见舰队被日军围歼。
——摘编自李伯钦、李肇翔《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分)
[答案] 日本国内危机严重,侵略者蓄意挑起战争。(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
内部原因。(4分)
[答案] ①观念落后,不重视舆论的作用;②漠视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
义支持;③武器装备落后;④清政府腐败无能。(任答两点即可,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
思。(4分)
[答案]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自强才能生存;③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
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④弱国无外交。(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
可,4分)(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2022年版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
和局限性。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而是主
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3.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比较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
内容 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主张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 探索
结果 都以失败告终,但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不同点 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 代中期 19世纪末
比较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不同点 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
主义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 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内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
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续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合称“康梁”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事迹:领导“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时务报》
重要文章: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宣传内容:变法图强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列举同时期重要报纸:《国闻报》《直
报》《知新报》等
续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1)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
弱性和妥协性。
②其他原因: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未发动
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维新派急于求成,变法措施操之过急;以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变
法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清政府统治腐朽,
不能依靠它实现救亡图存,只能将其推翻。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同意观点A。理由: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
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
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
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理由: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维新派则主
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
洋务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理由: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
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
观点C是错误的。
1.1895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这个阶层已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
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整个国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 )
D
A.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割台湾全岛等领土给日本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既而合十八
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材料主要
叙述了( )
B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的过程
C. 戊戌变法的影响 D. 康有为的生平
3.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对“中体西用”宗旨最残
酷的批评。经此剧变,许多钻研经籍、流连诗文的知识分子,也在救
亡图存的呼唤下前进了。下列属于这批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的是
( )
B
A. 洪秀全、洪仁玕 B. 梁启超、谭嗣同
C. 左宗棠、张之洞 D. 李秀成、陈玉成
4.下图所示的报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主笔,以宣传维新
变法、救国图强为宗旨,号召变法图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严复。曾发表严复
翻译的《天演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A
A.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D. 促进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复兴
5.某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历史剧,小军饰演变法时期
的一位商人,那么他最应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C
A.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6.(2024·珠海市香洲区期末)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嫉妒仇视变法,
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充满仇恨。他
们聚集在一起,成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支持力量。材料说明维
新变法运动( )
A
A.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B. 改革措施不得民心
C. 推动人民思想解放 D. 消除清廷内部矛盾
7.“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
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
D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8.(11分)维新变法运动将救亡图存运动推向新的高潮。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
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
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
1895年春,1 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
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
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
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
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
史学界才把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
[答案] 救国之道:变法维新,向西方学习。(2分)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
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观点:不能。(1分)
理由: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
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影响。(2分)
[答案] ①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②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任答一点即可,2分)(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2022年版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
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洋务运动未触动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
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3.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为军事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资金、原料、
能源、运输等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创办时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
期)
创办口号:“自强”
创办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
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列举其他军事工业代表:福州船政局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建成时间:19世纪80年代
舰队地位: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管理机构:海军衙门
续表
1.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答案] 参考答案:观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看法:
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治标不治
本,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2.结合所学知识,梳理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有效管辖的举措。
[答案] 参考答案: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
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
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③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
军政事务;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
地区;⑤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1871年,曾国藩在《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写道:“拟选聪颖幼童,
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
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由
此可见,曾国藩( )
B
A. 主张清政府全面学习西方 B. 认为西方技艺值得学习
C. 敦促清政府学习西方政体 D. 意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
2.(2024·东莞市期末)奕 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
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
践的是( )
A
A. 开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设立京师同文馆
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 创办湖北织布局
3.(2024·广州市白云区一模改编)广州同文馆又称广州广方言馆,
由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底在
广州设立。同文馆聘请美国人教习西文,招收学生学习英文。光绪五
年(1879年),又增设法文、德文班等。广州同文馆的创办旨在
( )
B
A. 完全实现教育西化 B. 培养翻译、外交人才
C. 适应一口通商需要 D. 变革中国教育体制
4.(2023·广东中考)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
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
费。由此可见,清政府当时( )
D
A. 控制白银外流 B. 筹划制度改革
C. 注重经济发展 D. 重视海防建设
5.(2024·雷州市期末)整理表格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表
中的史实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19世纪70年代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1884年 法国军舰袭击福建马尾军港
B
A. 列强完全占领了中国 B. 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C.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 “海防”与“塞防”之争
6.陈旭麓指出,(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
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C
A. 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B. 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D.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
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这位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
B
A. 张之洞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8.(2024·汕头市金平区期末)下图是八年级学生制作的中华民族英
雄人物系列名片(部分)。该民族英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籍贯所在: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
历史功绩:抗法名将,镇南关大捷
名言警句:宁可获谴于台上,不可贻害于百姓;宁可终身不做
官,不可一日不做人。
C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冯子材 D. 刘铭传
9.(12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
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
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
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各种人才培养机构(部分)。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电报、通信)
1880年 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军事)
1885年 创办天津武备学堂(军事)
1872年赴美幼童
材料三:1871年,曾国藩奏请挑选聪颖幼童
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
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
以培实用人才而图自强。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
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
尽用其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和主张。(4分)
[答案] 原因:①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的强大;②学习“御侮自强”之术。
(2分,每点1分)
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2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培养方式、
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6分)
[答案] 培养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
教育内容:侧重外语、军事和科学技术。(2分)
培养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2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分)
[答案] 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