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2 06:52:1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2022年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
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1.在中国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共
产党早期组织的是陈独秀。
2.红船精神的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
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家国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李大钊(1889—1927)
贡献:在新文化运动中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发
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
统的介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中国共产
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2)使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指明了
正确的前进方向。
(3)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
国革命实践。
1.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
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
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
2.填充表格。
[答案]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2024·高州市期末)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
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
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
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C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B.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 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2.(2023·深圳市龙岗区期末)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
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和
意义
北京 邓中夏 出席有1000多名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
上发表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劳
工问题
A.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 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3.【时空观念】下图中带镰刀锤子标志处反映
了20世纪初期某一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
史作用是( )
B
A. 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 掀起了五四运动的高潮
4.某中学的同学们在“学党史,跟党走”的主题演讲活动中讲道:“红船”
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铸
就了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这里提到的“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是指( )
B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工人运动的开展
D. 中共二大的召开
5.“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
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
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
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
C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二大 D. 国民党一大
6.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虽遭到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
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同
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C
A.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D. 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相互勾结
7.(2024·汕头市潮阳区期末改编)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下列建
筑共同见证了( )
A
五四运动纪念碑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五四运动的爆发
8.(11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
展的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
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
继成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3分)
[答案]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分)
②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1分)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1分)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
量还弱小,《决议》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
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及作出该部署
的原因。(4分)
[答案]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分)
原因:早期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的看法。
(4分)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中国共产
党能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等。(言之有理
即可,4分)(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2022年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
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它的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无产阶级;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是资产
阶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五四运动》(绘画)
领导者: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
基本力量: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
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①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同中国
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
上干部上的准备;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续表
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要学习五四先辈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
勇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
念,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
动。“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
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
运动是一场彻底的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革命运动。
1.(2024·广州市海珠区期末)《长江歌》中写道:“听听听,山东父
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
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歌词反映的是
( )
C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
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反映了( )
B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C.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3.(2024·广州市番禺区期末)1919年5月,广州学生、市民举行了声
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冲击推销日货的设施,西关一带的厨工还贴出
粤语告示:“抵制需毅力,劣货切勿食。国体要争持,务尽个人力。如
有违反者,定以群力击。”这反映了( )
D
A.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B. 工人运动的积极性
C. 五四运动的反封建性 D. 五四运动的群众性
4.【家国情怀】“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
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
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
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群众运动”( )
D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D. 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5.(2024·广州市一模)五四运动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
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它们“无
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三四百个。
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D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6.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
了条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主要反映了五四运动( )
B
A.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
B. 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 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7.(10分)屈辱与抗争交织在一起,五四运动势不可遏地爆发了。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
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
到各公使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
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
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
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
确了。”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
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
主要诉求是什么?(2分)
[答案]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
诉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以及采用这
种方法产生的结果。(4分)
[答案] 新革命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2分)
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
次重大胜利。(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要“出发往民间去”的原因。这
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一积极影响?(2分)
[答案] 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分)
积极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有识之士自
觉承担的时代重任。(2分)
[答案] 反帝反封建。(2分)(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2年版课程标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
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的
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陈独秀像
身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生平:①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其《敬告青年》
一文的发表,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②1917年
初,受聘北京大学,以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③1920年夏,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1921年,在中共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青年杂志》封面
创办者:陈独秀
创办地:上海
主要撰稿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张: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旧道德和
旧文化
续表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思
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
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前
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没有提出反帝的要求。
1.(2024·肇庆市高要区期末)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
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
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学思
想”的代表性事件是( )
D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陈独秀在第一期呼吁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尽快
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完成民族的觉醒。青年深受感召,要从世界
上许多文明中选择有活力、新鲜的元素,以便为中国引领一种新文
化。”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
B
A. 《民报》 B. 《青年杂志》
C. 《时务报》 D. 《国闻报》
3.“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
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
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
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一班新人
物”的主要代表是( )
D
A. 曾国藩、李鸿章 B. 康有为、梁启超
C. 黄兴、宋教仁 D. 陈独秀、李大钊
4.胡适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
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
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
C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5.通过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
胡适日记·卷十四
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梅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C
A. 民主 B. 科学 C. 新文学 D. 新道德
6.(2024·珠海市香洲区期末)1920年春,蔡元培率先在北京大学开
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
的先例。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
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当时的大学( )
D
A. 营造兼容并包的氛围 B. 注重聘请不同政见的教师
C. 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 D. 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7.(10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
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
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陈独秀在《今日中国
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赵国良主编《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
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
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
——摘编自李大钊《李大钊文集》(1918年)
材料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摘录)。
1918年,与陈独秀等人创办《每周评论》,反对封建思想,介绍
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
1920年初,组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会员人数一度达250多
人。
1920年7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
史》《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
自1918年7月到1921年7月,在全国各地发表《马克思的经济学
说》等宣传社会主义的演讲十多次。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增
购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外文刊物,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
义。
——摘编自舒悦《五四时期李大钊向青年学生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途径研究》
续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态度。(4分)
[答案] ①全盘肯定西方文化;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4分,每点2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李大钊宣传“第三文明”的方式。(4分)
[答案] ①创办报刊;②发表文章;③组织团体(或组建学会);④开
设课程;⑤发表演讲;⑥购买书籍。(任答四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共同主张。(2分)
[答案] 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