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每日小练(13)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连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此心情很沉重。
B.这座赫赫扬扬近百年历史的宅院,坐落在人烟稀少的郊外。
C.参观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参政议政的热情。
D.看完电影《长津湖》,同学们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2.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开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____的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笔下挺拔、坚韧的墨竹,具有孤傲、刚正之意,仿佛就是他人品的写照。
B.我的同桌小明,身体十分硬朗,课余时间经常能看到他在学校里活蹦乱跳。
C.妹妹竟对网络谣言信以为真,每天都担心世界末日要到来,真是杞人忧天。
D.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物理知识,精益求精,终于成为全国闻名的物理学家。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带病参加班里的劳动活动,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在大学里,我们有幸观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剧。
D.这位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于那名惯犯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出来作案,专案组民警决定采取内紧外松的侦查谋略,阳奉阴违,诱其现身并一举将其抓获。
B.冲浪运动在我国逐渐兴起,处在风口浪尖的冲浪者与海浪搏击,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C.要想在演讲辩论赛中战胜对方,必须要善于抓住对手的漏洞,强词夺理,一击而胜。
D.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平易近人的形象,不仅为中马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也赢得了更多民众的喜爱和好感。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台视频乱剪现象的泛滥,导致不少观众看到的是分崩离析的戍容,而非完整顺畅的故事剧情,常常使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B.我走在行将就木的丛林里,心中顿时升腾起对自然的敬意。
C.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D.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考上重点大学的捷报一天便传遍了整个村子,家门口簇拥着前来祝贺的乡亲们。
B.所有人格的高贵,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成长。
C.在我国这片肥沃的创新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少激流勇进的逐梦者、异想天开的实干家。
D.《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8.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第一次做的糖醋排骨吃起来味同嚼蜡,真正让我领教了他的“超常厨艺”。
B.我们的学习成绩单、奖状、检讨书,诸如此类,都被父亲当成宝贝一般收藏着。
C.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D.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是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不求甚解。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校服陪伴我们朝朝暮暮,装点我们的少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B.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C.诗人只需寥寥数语,便能将所见之景描写得惟妙惟肖,境界全出,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晚霞寂照,古村舍炊烟袅袅,溪水平静无澜,映着浮光掠影,整个村落十分安详。
10.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指视野)
B.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用来)
C.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为深沉严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符合语境;B.正确:C.有误,“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有误,“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总有好处”,不能用来形容看电影后的收获。故选B。
2.答案:B
解析:“抄录或笔记”属于“精读”;“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是“博览”的结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种“质疑”的精神;“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是一种“诵读”的学习方法。故选B。
3.答案:B
解析:A.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B.硬朗:多指老人身体健康。此处用来形容自己的同学,使用对象不当。C.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D.精益求精:原意是已经很精致了,还要更加精致。
4.答案:A
解析:A.使用有误,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该成语不合语境。BCD.使用正确。故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褒贬不当,“阳奉阴违”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B项,望文生义,“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C项,褒贬误用,“强词夺理”指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D项,使用正确,“平易近人”指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用来形容视频不恰当。B项,望文生义,“行将就木”指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D项,褒贬不当,“自圆其说”指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7.答案:C
解析: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含贬义。在此句中,感彩用错。捷报:胜利的消息。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苦心孤诣:孤,独自。诣,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比喻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望文生义,“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B项,使用正确,“诸如此类”指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C项,使用正确,“吹毛求疵”指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D项,使用正确,“开卷有益”指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使用正确,“朝朝幕幕”指从早到晚,整天。B项,使用正确,“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C项,使用正确,“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D项,望文生义,“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渊穆:这里指极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