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每日小练(15)
1.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所以树上的苹果才往地上掉,而不会往天上飞。
B.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累了一点,才感到很快乐。
C.妈妈即使吃多少苦,却不会动摇她供我读书的念头。
D.我爱悠久博大的中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回望历史,老一辈共产党人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殚精竭虑,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令今天无数的后辈触目伤怀。
A.白手起家 B.殚精竭虑 C.永垂不朽 D.触目伤怀
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保定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城市消费新模式。
B.远处可见黄河的径流在坦荡如砥的高原上勾勒出粗犷的线条,而这之上,是无垠的碧空,蔚蓝如洗。
C.电影《长津湖》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气势恢宏的场面、抑扬顿挫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郦道元长途跋涉、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写下了文笔隽永的《水经注》。
4.下列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广告模仿了国际大师的创意,可谓是自出心裁,充满异域风格。
B.植物园里各种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灌木丛俯仰生姿,好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C.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D.我国的地形差异较大,农作物种植应因地制宜。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一项是( )。
A.截至今年3月,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传遍全国。
B.每每提及那幅画,小雨总是能神采奕奕地讲述自己创作的点滴,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C.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D.这些新招聘的员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分批培训。
6.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公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当对书中的要义有一些领会时,便会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
B.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哗众取宠,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C.未来,被存档的圆明园遗址可以形成虚拟三维影像在网上展示,游客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掌上观展”,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D.假期游览驰名中外的五岳之首泰山,晓琳浮光掠影,拍摄了“泰山日出”“黄河金带”等许多绝美的风景图片。
7.下面语段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课文,众多优秀的人物呼之欲出。有妇孺皆知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有潜心学问、微不足道的列夫·托尔斯泰,有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周亚夫,有悲天悯人的诗人杜甫,有不耻下问的叶圣陶先生等。这些杰出人物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A.妇孺皆知 B.微不足道 C.悲天悯人 D.不耻下问
8.下列是同学们在作文中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时常说,我教了大半辈子的书,字典还常备案头。勤查字典是消灭错别字的不二法门,舍此别无捷径。
B.辩论赛上,一向善于表达的小语同学,围绕主题抽丝剥茧,侃侃而谈,让对方辩手山穷水尽,无言反驳。
C.闻一多先生是最刚烈的勇士,却也有最柔软的心肠,孩子们写给他的每封信他都会郑重其事地对待。
D.在全区乒乓球比赛中,我们都相信比赛到了最激烈的时刻,小语同学也能鸠占鹊巢拿到冠军!
9.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校运会上,健儿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他们的丰功伟绩成为靓丽青春最生动的写照。
B.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以震耳欲聋的文字,阐释新时代政策,记录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C.七年时光飞逝,曾经因污染而黯然失色的高原明珠洱海,再次成为无数人的诗与远方。
D.有些主播,或搔首弄姿、张目结舌,或擦边低俗、铤而走险,违背了直播带货的初衷。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黑龙滩的夏天,水波粼粼的湖面上一群群鹭鸶悠闲地飞翔,煞是好看。
B.春天气温回暖,绵绵细雨下了好几日,各类细菌在潮湿的空气中油然而生。
C.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没有必要精益求精,有时马虎比严格好,能过就且过吧。
D.造成班上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习惯好坏是重要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B.有误,“才”应改为“但是”。C.有误,“却”应改为“也”。D.有误,应删去“而且”。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白手起家:意为没有任何经济实力支持,靠着双手进行创业,最后获得成功的果实。使用正确;B.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使用正确;C.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使用正确;D.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句中表达的是老一辈共产党的精神令后辈赞叹,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当;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句中用于形容保定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大力发展“夜经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句中用于形容高原十分平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句中用于形容电影《长津湖》曲折的情节,该成语用错对象,使用错误;D.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越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句中用于形容郦道元远距离的翻山渡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该成语和前面的“模仿了国际大师的创意”相矛盾;B.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这里是指树木搭配得好,符合语境;C.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这里形容苏州园林的门窗很别致,符合语境;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这里是指农作物要根据地区差异去种植,符合语境;故选A。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本句意思是大庆油田的产量多得惊人,这是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与语意不符;B.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里是说小雨的画让他自豪和喜悦,讲述创作的点滴时总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与语意相符;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这句话意思是说他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与语意相符;D.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这里是说新招聘的员工水平不一。与语意相符;故选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这个词源于陶渊明的自评,故用在这里合适;B.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使用恰当;C.身临其境:仿佛亲身到过那个地方。使用恰当;D.“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与后面“拍摄了”“许多绝美的风景图片”矛盾;故选D。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微不足道:小到不值得一提。形容非常微小。形容潜心学问的列夫 托尔斯泰,使用对象有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使用正确;B.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开。形容对事物分析细致且层次分明。使用正确;C.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使用正确;D.鸠占鹊巢:斑鸠笨拙不会搭窝,就强占喜鹊窝来住。原指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居所或产业。不能用来写小语同学能拿到冠军,使用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A.校运会上,健儿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他们的丰功伟绩成为靓丽青春最生动的写照。这个句子中的“丰功伟绩”使用不当,因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重大的成就或贡献,用在这里过于夸张。B.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以震耳欲聋的文字,阐释新时代政策,记录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这个句子中的“震耳欲聋”使用不当,因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声音很大,而这里应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文字的力量。C.七年时光飞逝,曾经因污染而黯然失色的高原明珠洱海,再次成为无数人的诗与远方。这个句子中的“黯然失色”使用恰当,形容洱海因为污染而失去光彩。D.有些主播,或浓妆艳抹、俯仰生姿,或擦边低俗、铤而走险,违背了直播带货的初衷。这个句子中的“俯仰生姿”使用不当,因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能形成美好的姿态,而这里并不是在夸奖主播的行为。所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句子是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A.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微波荡漾的样子。此处描述黑龙滩夏天湖面上鹭鸶飞翔时湖面的景象。使用恰当;B.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描述细菌在潮湿空气中的产生,使用对象错误;C.精益求精:形容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此处表达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必要追求完美的态度。使用恰当,符合语境;D.参差不齐:形容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此处描述班上学生成绩的不一致。使用恰当,符合语境;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