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说课课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时间(说课课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1 21:49:23

文档简介

--《认识时间》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二、学情分析
我对学生的认知和存在的思维困难进行了前测,有这样几点清晰的认识:(一)学生已经认识过整时、半时,对“数字”“时针”印象比较深刻
但对“分针”印象较弱,对“格”几乎视而不见--而“格”的知识却在认读时间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生能认读整时、半时
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1时、1分的界定。几乎不会认几时几分,没有建立起时针、分针的动态位置关系。
(三)有少数学生知道1时=60分
这种认识基本上来源于大人的灌输或机械识记,实际上时分关系非常抽象,很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学重难点则分别是:
能5分5分地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
理解时分关系,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式学习法为主,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项目活动的形式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
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思维困难,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法,精心优化了教学设计及应用,为学生探究活动导航,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过程向大家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课始,我创设了“参观数学宫”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认识魔法钟面时间”启发学生思考,“魔法钟面上只有时针,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认出钟面上的时间吗?”第一个时针指向7是7时;后面四个是7时多,到底多多少呢?却无法得知,为认识“分”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设计钟面,深入认识“大格”与“小格”
引导学生将“魔法钟面”补充完整,这种设计只指学生思维障碍,加强了对“分针”“大格”“小格”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格”的表象,很快地发现了格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认识分
学生认识了钟面,产生了困惑:“我们认识这些大格、小格,有什么用呢?”通过讨论交流,明确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接着引导学生认、读、写7:01,学会1分1分地认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格”的知识,学会5分5分地认读方法。
活动三、探究时分关系
学生认识了从7时到8时之间的几个时刻后,启发他们思考:“从7时到8时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呢?”学生想到1小时,但很少想到“60分”,仅仅通过动手拨钟表,学生很难发现规律,为了突破思维障碍,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动画,用红色蓝色区分,学生清晰地看到时针、分针的转动轨迹,在7时半时停下来,学生很容易发现“半时=30分”明白了7时半写成7:30分的原因。动画播放完,学生很清晰地发现“1时=60分”
活动四、体验1分、1时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为了把“时、分”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我设计了体验活动:先是静静地听,在滴答声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接着让学生做,体验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珍惜生命中每一分钟”的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到学生的心中。然后与平时上一节课的时间联系起来,建立起1小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知。
最后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使新知进一步强化,思维进一步延伸,做到“课结束,趣犹存”。
(四)全课小结 课后延伸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共22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
汇报提纲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说课程评价和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分析
认识钟面
基础:学生经常见到钟表,已经认识过整时、半时,对“数字”“时针”印象比较深刻。
困难:对“分针”印象较弱,对 “大格”“小格”几乎视而不见--学生几乎不知道“格”在认读时间中的作用。
认识时间
基础:学生看着“静止”的钟面,能根据时针、分针位置认读整时、半时 。
困难: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1时、1分的界定,几乎不会认几时几分,没有建立起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动态位置关系 。
时分关系
基础:有少数学生知道1时=60分 。
困难:这种认识基本来源于大人的灌输或机械识记,实际上,时分的概念、时分关系十分抽象,很不容易被生理解。
学情分析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会5分、5分地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目标
能5分5分地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
教学重点
理解时分关系,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10:55)。
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以项目式学习法为主,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项目活动的形式获取新知,进而获得能力提升。
教法
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通过项目体验学习新知。
学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1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
巩固应用,深化认知
3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4
以“参观数学宫”切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情境
以“认识魔法钟面时间”启发学生思考,为认识“分”打下基础。
激趣启思
教学过程
(课件截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启思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
进一步认识钟面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认识“分”
5分5分地认识几时几分
探究时分关系
活动五
体验1分、1时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探究活动一:进一步认识钟面
添加
关键字
学生通过逐一补充时针、分针、刻度线等设计出了完整的钟面,加强了对“分针”“大格”“小格”的有意注意,并发现了“每两个数字之间是1大格,也就是5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探究活动二:认识“分”
添加
关键字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探究活动二:认识“分”
添加
关键字
通过观看动画, 认、读、写 7:01,初步体会到认几时几分的方法。
探究活动三:5分5分地认读几时几分
在刚才的“魔法钟面”上补上分针、格,再次认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快掌握了5分5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学习轻松而愉快。
探究活动四:探究时分关系
思考:“从7时到8时经过了多长时间?” 学生想到1小时,但很少想到“60分”,仅通过动手操作拨钟表不能很好地突破思维障碍,教师设计了一个演示动画,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时针、分针转动的轨迹,在“时”与“分”之间建立了动态联系,明白了“1时=60分”。
探究活动五:体验1分、1时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听”--静静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探究活动五:体验1分、1时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做”--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开展写字、画画、计算等活动。)
探究活动五:体验1分、1时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想”--1时有多长?(联系生活体验,如上一节课的时间)
(1) “智慧屋”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
三、巩固应用 深化认真
(2)“动漫乐园”节目播报;
(3)参观“图书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四、全课小结 课后延伸
还有什么疑问?
你还想学习什么?
谢谢您的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