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10: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可以与括号内的词语互相替换的一项是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A不足挂齿)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B万丈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C摇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D碎裂)。
A.A B.B C.C D.D
2.(1分)阅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选段,选出后面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二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9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A.演讲开篇以精妙的比喻总结评价了1848年革命之于无产阶级解运动的意义,同时极力赞叹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威力。
B.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虽只是作为“干硬外壶”上的“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却暴露了外壳下面的、能撞碎坚硬大陆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片“汪洋大海”。
C.马克思通过一个巧妙的对比,揭示出资产阶级作为社会革命的对象,相较于工人阶级“更危险万分”,其危害程度远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
D.文段末借我们无法感觉天气压力的比喻,提示听众去感受与思考这些不易觉察的“革命气氛”,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3.(1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B.也许 就 毕竟 甚至 而且
C.如果 就 但是 特别 况且
D.即使 也 毕竟 特别 况且
4.(1分)对“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停止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对其逝世怀着深切的哀痛之情。
B.用“停止思想”是在强调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
D.用“停止思想”是为了使文章更含蓄,更形象。
5.(1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D.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6.(1分)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二、填空题(共6题;共39分)
7.(3分)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全文,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并填充表格。
开头 述其哀 ①   
主体 赞其功 ②   
结尾 颂其德 ③   
8.(2分)在科技领域,     是产品迭代、企业发展的大敌。公关还需以脚踏实地、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为基础。(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9.(2分)如何做好高中生家长?这位资深班主任的演讲,让万千父母     !(豁然开朗·醍醐灌顶)
10.(2分)看图选词(掩盖·掩饰)
白雪 (     ) (     ) 脸型
11.(18分)生字注音。
衰颓    毋庸争辩    刨土    空白   
繁芜    估量    浅尝辄止    卓有成效   
嫉恨    给予    诅咒    诽谤   
悼念         
12.(12分)解释词语。
①衰颓:    
②惊慌失措:   
③剩余价值:    
④豁然开朗:   
⑤浅尝辄止:   
⑥诬蔑: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8分)
13.(3分)阅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节选,思考:马克思在阐述主要观点后,在演讲的最后,再次从三个方面鼓舞在场的无产阶级战友们,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14.(15分)《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背景、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主旨:   
时间:   
背景:   
场合:   
对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 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5.(2分)下列不能支持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16.(2分)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17.(3分)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都是历史的进步?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3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8.(2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19.(2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20.(2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六、综合题(共6题;共14分)
结合课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2分)马克思为什么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2.(2分)作者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又说“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前后是否矛盾?简要分析。
23.(3分)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课堂笔记是学习和复习时的重要工具。但有时因为粗心等原因笔记中会出现一些错误。下面从某同学笔记中摘取一些内容,其中分别都有一项是有错误的,请你找出来。
24.(2分)下面是关于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的笔记要点。(  )
A.元杂剧的典型结构是四折,每折按一个宫调演唱。课文《窦娥冤》(节选)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耍孩儿”等都是“正宫”调下的曲牌。
B.课文《窦娥冤》(节选)写窦娥在法场和婆婆告别,反复叮咛,更进一步点明窦娥所受的冤屈,刻画出了窦娥的善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悲剧性更强。
C.《雷雨》中周朴园四次问侍萍,从“你―你贵姓?”“你姓什么?”到“你是谁?”“哦,你,你,你是―”鲜明地显示他内心渐趋紧张。
D.《哈姆莱特》中,虽然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装疯,但是通过他曾经的妻子奥菲莉亚的话,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哈姆莱特高贵的品质。
25.(2分)下面是关于第二单元的笔记要点。(  )
A.《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时针对欧洲 1848 年革命意义的演说。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在其葬礼上的讲话,赞扬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光辉一生。
C.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 于是作此书劝谏。这是李斯的《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
D.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参加武装起义,事败被捕之后, 在监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被称为“民国最美家书”。
26.(3分)下列关于《红楼梦》楹联摘录的笔记,有对应错误的。(  )
A.“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悬挂于荣禧堂。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悬挂于太虚幻境。
C.“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悬挂于沁芳亭。
D.“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悬挂于潇湘馆。
七、写作(共1题;共60分)
2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体育健儿在训练场上咬紧牙关再多坚持一会儿,比赛时便能从容夺冠;大国工匠甘坐冷板凳,下绣花功夫,终于提升了技艺水平;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破解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有人说,坚定目标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也有人说,坚持不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有人说,精益求精是攻克难关的一把利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不值得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故可以互换。
B.无底深渊:形容水很深,无底,填不满。比喻当时社会环境恶劣令人失望到极点。万丈深渊: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处境。
C.动荡:①波浪起伏:湖水动荡。②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摇荡:①摇晃摆动。②动荡③撼动,摇动。④鼓动,鼓舞。此处比喻欧洲社会局势,不能换。
D.粉碎:①碎成粉末。②使粉碎。③使彻底失败或毁灭。碎裂: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同义词解析注意其中不同的字:“粉碎”强调“碎得像粉末”“碎裂”强调“碎得裂开”。不能换。这句话的主语是“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他们的斗争具有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能够摧毁一切腐朽、黑暗的势力。因此与“汪洋大海”搭配的词语是“动荡”“粉粹”。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2.【答案】C
【解析】C.“揭示出资产阶级作为社会革命的对象,相较于工人阶级‘更危险万分’”,其危害程度远超出我们的一般认知”说法有误。原文“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中“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作者是说工人阶级比资产阶级更危险,认为由资产阶级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此题作答时,首先整体阅读语段,然后根据前后句的语义关系,推断应选择的词语。第一空根据前句,显然是表示让步假设,故应选“即使”,而不能选择表假设的“如果”和表可能的“也许“;第二空根据前面的“即使”,可推知应为“也”;第三空根据“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可推知表意与前文已发生转折,故只能选“但是”,而“毕竟”强调原因或结果,不符合;第四空特别强调“数学领域”,显然意思更近一层,故选“甚至”,而“特别”是格外、尤其的意思,显然与后面“都有独到的发现”不符;第四空后句的表意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故应选“而且”,而“况且”是在前面陈述的理由的基础上,再引出追加的理由,表意更进一层,显然其意思不符合此句。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D.“是为了使文章更含蓄,更形象”错,“停止思想”既是采用“讳饰”手法对于“马克思的逝世”的委婉说法,又用“停止思想”来强调马克思生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而表达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痛之情。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应改为“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双破折号表示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B无误。
C项,“悼念”后不能用分号;“我”说的话可以不加引号,最后的叹号使语气过分强硬了一点,应改为句号。
D项,两个“对于……”在句中表示两个并列的状语,其停顿用逗号恰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6.【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C应是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思想。
故答案为:C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7.【答案】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文一共氛围分为三段,先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哀悼之情。然后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最后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②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③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把握划分情节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总结概括出每一段的含义,通过对课文上下文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
8.【答案】浅尝辄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作答本类题型需注意结合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浅尝辄止 ,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浮光掠影, 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科技领域的话,应是不深入专研,故选浅尝辄止。
故答案为:浅尝辄止
此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9.【答案】豁然开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作答本类题型需注意结合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豁然开朗,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 突然明白某件事。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语境为家长们听了资深班主任的演讲之后的感受,应该是让家长对如何做好高中生家长这个问题突然间就有了些思路,故选豁然开朗。
故答案为:豁然开朗
此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10.【答案】掩盖;掩饰
【解析】本题中掩盖侧重于将事实原封不动地掩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掩饰是指当事人会对事实进行改编,让事实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让别人来理解。白雪盖住大地,所以选掩盖;而脸型的话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故选掩饰。
故答案为:掩盖;掩饰
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作答本类题型需注意结合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11.【答案】tuí;wú;páo;kònɡ;wú;lianɡ;zhé;zhuó;jí;jǐ;zǔ;fěi;dào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注意容易读作的字:“颓”“刨”“嫉”“给”“悼”。
故答案为:tuí;wú;páo;kònɡ;wú;lianɡ;zhé;zhuó;jí;jǐ;zǔ;fěi;dào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12.【答案】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解析】(1)衰颓: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3)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5)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故答案为:(1)衰颓:①衰退,颓败。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③枯败。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3)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后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5)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解释词语的含义。
13.【答案】①充分肯定英国工人阶级先锋作用,赞扬工人运动成果;②暗示同仁们不要因为斗争被掩盖和隐瞒就放弃革命理想;③以“菲默法庭”为喻,提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担负历史执行者,这一伟大使命。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我们可以将这最后一段划分成三部分,围绕“鼓舞在场的无产阶级战友们”来概括各层的意思即可。
首先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抓住关键句“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可概括出“充分肯定英国工人阶级先锋作用”;抓住“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可概括出“赞扬工人运动成果”;
第二个层次是“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可概括出“暗示同仁们不要因为斗争被掩盖和隐瞒就放弃革命理想”;
第三个层次是从“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到结尾,抓住“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可概括出“以‘菲默法庭’为喻,提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担负历史执行者,这一伟大使命”。
故答案为: ①充分肯定英国工人阶级先锋作用,赞扬工人运动成果;②暗示同仁们不要因为斗争被掩盖和隐瞒就放弃革命理想;③以“菲默法庭”为喻,提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担负历史执行者,这一伟大使命。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4.【答案】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1856年;19世纪中叶的欧洲崇尚革命、追求革命,发表这篇演说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解析】根据课文“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可知,这次演讲的时间是1856年。
从原文“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可知这次演讲的背景是:1848年革命结束后,直到演讲发生的19世纪中叶,新的革命力量形成,但革命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马克思于1856年4月14日应英国宪章派机关报《人民报》编辑部的邀请,参加该报创刊4周年纪念会。他被邀请第一个讲话,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所以这篇演讲发表的场合是: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听众是参加这次纪念会的所有的人,即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通读文章,并结合“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等句子可知,本次演讲的主旨是: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故答案为: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1856年;19世纪中叶的欧洲崇尚革命、追求革命,发表这篇演说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答案】15.B
16.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17.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解析】(1)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15.B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作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
故答案为:B。
16.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六段,注意抓住“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返欧洲,后面就是原因,答题时注意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筛选整合答案,不可整段抄写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 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17.答题区间在文章倒数一、二段中,筛选关键语句“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概括形成答案。
故答案为: 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答案】18.C
19.B
20.C
【解析】(1)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8.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两处语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结成……感情”动宾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C。
19.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项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B项。
故答案为:B。
20.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故答案为:C。
【答案】21.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剩余价值规律,并在其他领域有重要的发现。②他还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所以招来了敌人的忌恨与诬蔑。
22.不矛盾。“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而树立的敌人,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他有“许多敌人”,是说这些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2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敌人对马克思忌恨、诬蔑、驱逐、诽谤和诅咒,从反面有力地衬托出他对革命的贡献;无产阶级革命战友对他尊敬、爱戴和悼念,从正面鲜明地写出他的崇高和伟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2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正因为这样”中“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结合上文马克思在革命领域的成就可知,他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招致了敌人的忌恨与诬蔑。
故答案为: 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剩余价值规律,并在其他领域有重要的发现。②他还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所以招来了敌人的忌恨与诬蔑。
22.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的能力。
此处主要是结合文本辨析“敌人”与“私敌”的区别。
故答案为: 不矛盾。“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而树立的敌人,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他有“许多敌人”,是说这些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手法的能力。
本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马克思的迫害与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友对他的尊敬、爱戴和悼念进行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崇高和伟大。
故答案为: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敌人对马克思忌恨、诬蔑、驱逐、诽谤和诅咒,从反面有力地衬托出他对革命的贡献;无产阶级革命战友对他尊敬、爱戴和悼念,从正面鲜明地写出他的崇高和伟大。
【答案】24.D
25.D
26.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D.“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虽然装疯”错误,哈姆莱特应该是“丹麦”王子。
故答案为:D。
2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这封信是他参加武装起义,事败被捕之后,在监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错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
故答案为:D。
26.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D.“悬挂于潇湘馆”错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悬挂于潇湘馆。“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悬挂于稻香村。
故答案为:D。
27.【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给出的材料通过运动员、大国工匠、科研人员三个不同领域的成功例子,分别阐释了“坚定的目标是对梦想最好的诠释”“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卓越是战胜困难的利刃”等观点。“坚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和“卓越”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坚定的目标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指出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实现梦想的前提和基础。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而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能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它提醒我们,成功没有坦途,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优秀是战胜困难的利刃。卓越是一种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精神。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克服困难,达到极致,取得完美的成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三者与成功的关系,首先明确自己的思路:成功的法宝——坚定目标、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开头可以用如画或发人深省的介绍(如引用名言、描述场景)来引入话题,指明主题。主体部分可以以平行结构展开。第一段:坚定目标的重要性。简述一两个例子,说明目标明确的人在追梦过程中的优势。分析目标如何成为行动的指南针,并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和克服挑战。第二段:毅力的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毅力的内涵,并举例说明了毅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放弃和坚持的不同结果,强调了坚持对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作用。第三段:卓越的价值。阐述了卓越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品质的追求。举例说明卓越在各个领域(如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生活)的具体体现及其积极影响。最后是总结和升华,强调坚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行动,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成功之路。可以用鼓舞人心或鼓舞人心的句子来结束全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典型事例如下:
(1)国家游泳队队员张雨霏无论是成为奥运冠军前,还是进入新的备战周期,一年四季,她的生活基本都是在训练与比赛中度过。张雨霏说:“一周7天我们练6天,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训练,每堂课2至3个小时,一周11至12节课。”
(2)为调整好继电器,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车间调整班班长柯晓宾一遍遍地练习。她在工作台放上秒表,调整一台继电器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一分钟,到半个月再缩短一分钟,变为一周又减少一分钟。半年后,柯晓宾成为同期中第一名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多年来的坚持,使她手指间的水泡磨成了老茧,但调整则愈发熟练。
(3)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李广苏分享了自己坚持逐梦蓝天的故事。李广苏说,刚成为一名飞行员时,强烈的晕机反应曾一度让自己面临停飞。困难面前,李广苏没有退缩,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克服一个个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1.坚定目标是梦想成真的基石。
2.坚持不懈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3.精益求精是攻克难关的利刃。
4.成功背后的精神力量——坚定目标、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