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
【目标择定】
1.通过相关材料,了解古代诗歌的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通过对基本意象的分析,能够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意义。
3.通过对这三首诗的阅读鉴赏,能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熟读成诵,谈谈三首诗中诗人各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涉江采芙蓉》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短歌行》中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能举几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吗?
3.陶渊明是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中国古代诗歌的流变》http://wenku./view/4726ab8e84868762caaed563.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http://zhidao./question/32813836.html fr=qrl&index=0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3.《陶渊明诗词全集》http://poem./html/poemt/174.shtml
第二部分 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列加横线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慷慨(kǎi) 守拙(zhuō) 青衿(jīn)
B.笙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 羁鸟(jī)
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 暧暧(ài)
D.沉吟(yín) 荫后檐(yìn ) 拾掇(duō) 呦呦(āo)
2.默写填空。
(1)同心而离居, 。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 ”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户庭无尘杂, 。 ,复得返自然。
二、课文探究检测
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熟读《短歌行》回答下面问题。
4.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5.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6.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熟读《归园田居》,回答下面问题。
7.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8.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9.“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1.(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感觉很单纯,是写一位女子在采莲的美好时节思念自己离居的丈夫的,抒发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如果把作者认定为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这首诗归根到底是游子的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虚拟”的方式。
2.(了解诗歌中用什么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艺术来抒发情感)“比”在《短歌行》中的运用,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短暂的人生比作朝露;“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人才,以月不可掇喻人才之难求,十分贴切。将不可视,不可触的“忧思”,借具体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到思之久思之深,也感受到诗的苍凉悲壮之美。
3.(了解景物描写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六句以比兴手法,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后通过田园风光和山村生活图景进一步来表明自己的愿望,最后两句是对摆脱了官场生活的欣喜,也是以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对应检测】
1.A (B契qì,C哺bǔ,D呦yōu)
2.(1)忧伤以终老(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3.(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特点)芙蓉,即荷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4.(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没有悲观情绪)
5.(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6.(对情感主题的理解)为了实现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7.(诗意的理解)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8.(对诗歌的鉴赏)D(两句诗意境不同 )
9.(理解诗歌主旨)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