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31 09: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目标择定】
1. 学习,借鉴作者“志”“力”“物”“志”的思想,为未来走向成功奠基。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怎样才能成功?
1.作者游褒禅山,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王安石觉得一个人怎样才能见到“常在于险远” 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志”“力”“物”各指什么?



4.成功需要“志”“力”“物”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5.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6.文章给我们的未来以怎样的指引?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http://zhidao./question/44068790.html
2.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http://www./artx/wenxue/46096.html
第二部分 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列各句中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9.解释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良乃人,具告沛公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道]
有碑仆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道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0.翻译下列句子
A.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二、课文探究检测
11.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游山为喻,强调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志力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志”字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B.作者从“华”“花”音谬联想到对待传闻材料应取正确态度,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诫。这些,对我们今天的治学、处事、创业,都仍然有借鉴意义。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文章意在强调,要游山览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力量,同时还须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12.这篇游记与我们读过的其他游记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


13.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结合所学文章,为褒禅山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导游词。


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1.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
2. 要有“志”“力”“物”
3. 远大的志向,体力、能力和毅力,外在的帮助
4. 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 “火且尽”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与为人,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并有体力、能力和毅力,有外在的帮助才能获得成功,才能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5.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对应检测】
1. C(“胜”应读“shēng”。)
2. 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 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4. 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 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6.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7. B(“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8.A.我看到倒在地上的石碑,又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慨古书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世的人以讹传讹而不能明白名称的真实情况,哪里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
B. 然而,气力足够到达的情况下却没有到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则应感到懊悔。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的人,可以不必后悔.
9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11.D游山览胜只是兴感之由,而非目的所在。
12.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先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13. 欢迎朋友们来到褒 ( http: / / www.21cnjy.com )禅山。褒禅山,古称华山,也称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山雨欲来时,云雾升起,仿佛仙境。在这里,您可以览前洞之空旷,探后洞之幽深,也可以赏历代名家手迹,品山中泉水之甘甜,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留连忘返。游玩之余,我们在褒禅寺稍作休息,起步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