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将相和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6 将相和》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一共有6画,最后一笔是竖折。
B.“献”的左部是“南方”的“南”,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C.“拒”一共7画,最后一笔是横。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B.课文开头“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是整个事情的起因。
C.课文中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D.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书是《史记》,《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班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心协力(调和,和谐) B.负荆请罪(背)
C.同归于尽(死亡) D.无价之宝(的)
4.“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廉颇对蔺相如升迁这么快,感到疑惑。
B.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他高不服气。
C.蔺相如靠一张嘴,爬到廉颇头上去了。
5.负荆请罪。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6.赵王得到秦国要来攻打赵国的消息后,立即召集大臣 如何 秦兵。( )
A.商量 抵御
B.商量 抵抗
C.商议 抵御
D.商议 抵抗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C.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
D.班长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二、填空题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一文是根据司马迁的《 》改写的,题目中的“将”是指 ,“相”是指 ,“和”是 的意思。全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可用小标题 、 、 来概括。
(2)本文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 ,前两个故事的 正是第三个故事的 。三个故事,一线贯穿,情节曲折,看到“和”,我想到了文中的成语 。
9.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秦王(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3)秦王双手捧住璧,( )看( )称赞。
10.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无( )之宝 绝( )不提
同心( )力 渑池( )
(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 和氏璧。
(2)只要 ,就能克服困难。
(3)秦王 用城换璧的事。
三、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渑池会上,秦王占到了便宜。( )
12.渑池会上,除了蔺相如有功,廉颇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为他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13.“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这句话描写了蔺相如的语言,反映了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不畏强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四、连线题
14.把历史事件和相对应的人物连起来。
四面楚歌 曹操
卧薪尝胆 赵括
纸上谈兵 项羽
望梅止渴 勾践
15.我会把下列生字和读音连在一起。
缶 颇 廉 璧 骗 诸
zhū piàn bì lián fǒu pō
五、修改病句
16.修改病句。
1.经过学习,群众的普遍觉悟提高了。
2.爸爸笑嘻嘻的脸上现出严肃的神色。
3.蒙蒙的大雨下了一夜。
4.下雨了,五颜六色的红伞成了一道风景线。
5.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六、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 ),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7.这段话选自 ,主要人物是 。
18.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①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②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③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19.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 和廉颇 。实际原因是: 。
20.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七、课外阅读
晏子使楚
①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②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③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④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zī)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我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⑤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千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zh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⑥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批注1】楚王也太气人了,后面肯定有反转,赶紧接着往下阅读。
【批注2】这句话是三个并列分句,句式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快速扫过。(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批注3】晏子真是太棒了!不畏强暴、博学多才……
21.请你快速默读文章,将文中楚王三次刁难侮辱晏子的过程,写在下面横线处。
起因:齐国派大夫晏子访问楚国,楚王趁机三次侮辱晏子。
经过:
第一次:①
第二次:②
第三次:③
结果: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奇奇认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非常精彩,但是又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请你从以下角度帮他分析。
(1)修辞手法角度:
(2)语言描写角度: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三个分句拆开每个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请参照示例将其他两个写在下面。
示例: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张袂成阴
23.【批注3】中对晏子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部分概括,请你再次快速浏览文章中有关于晏子的内容,对晏子的形象进行补充完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基本笔画、笔顺、汉字结构。
A、B正确;
C.有误,“拒” 字共有7画,最后一笔是竖折/竖弯。示例:
笔画顺序为: 横、竖钩、提、横、横折、横、竖折/竖弯。
2.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把握。
A.《将相和》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题目表述正确。
B.因为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所以才有了秦王想要和氏璧而引发整篇课文的三个故事,是整个事情的起因。题目表述正确。
C.《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题目表述正确。
D.《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故题目表述错误。
3.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A.“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所以“协”的意思是“合”
B.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C.同归于尽:归:走向。尽:完结,灭亡。一起走向毁灭或死亡。
D.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多用来指东西极其珍贵。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概括。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廉颇认为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官职就比他高了,因此不服气。
故答案选B。
5.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指的是“背着”。
6.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商量,一指交换意见,二指商讨,三指购买、问价。
商议,释义: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抵御,意思是抵抗,防御。
抵抗,意思是抗拒,抗击,抵抗日军侵略。
结合语境,可知应选:商议、抵御。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分类不当,“青蛙”不是鸟类,可改为:燕子、啄木鸟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项前后矛盾,“古今”与“新”矛盾,可改为: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新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影片。
C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8.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发展 结果 起因 同心协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2)《将相和》中的三个小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三个故事之间有因果关系,这三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先有完璧归赵,然后是渑池之会,因为有了这两个故事,所以才有廉颇的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正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三个故事,一线贯穿,情节曲折,看到“和”,我想到了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成语“同心协力”。
9. 之所以 是因为 如果 就 一边 一边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1)“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是“泰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的原因,是因果关系,因在后,果在前,应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2)“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是表示假设,“我把璧交给他”是这个假设下的结果,是假设关系,应用关联词:如果……就……。
(3)“看”与“称赞”是并列关系,应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10. 价 口 协 之功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绝口不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多用来指东西极其珍贵。
绝口不提:指有意回避不谈某人某事。
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天下奇宝和氏璧。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无价之宝”。
(2)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克服困难。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同心协力”。
(3)秦王有意不提及用城换璧的事。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绝口不提”。
11.× 12.√ 13.√
【分析】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渑池会上,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因为秦王知道廉颇已在边境上做好准备,这说明了蔺相如为了赵国准备和秦王拼了,看出了蔺相如的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和聪明才智。本题说法错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所以秦王才对赵王没有办法,本题正确。
13.“同归于尽”指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这里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14.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纸上谈兵: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
望梅止渴: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曹操行军途中,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15.缶—fǒu 颇—pō 廉—lián 璧—bì 骗—piàn 诸—zhū
【详解】略
16. 经过学习,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爸爸的脸上现出严肃的神色。 哗啦啦的大雨下了一夜。 下雨了,五颜六色的伞成了一道风景线。 万里长城和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略
17. 《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18.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19. 宽阔胸襟 知错就改,负荆请罪 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20.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解析】17.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
结合所给语段,可知出自课文《将相和》,通过记叙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告诉我们万事以和为贵,顾全大局并且知错就改。故主要人物是廉颇、蔺相如。
1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掌握。
(1)结合句中“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可知,引号中引用了人物的语言,为语言描写。
(2)由句中“看”“过来”“赶”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3)结合句中“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胸怀宽广;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可知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可知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心怀赵国。
20.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特点的分析。
从第①段的“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可知,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不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而讨厌别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主义者。
21. 让晏子钻狗洞 嘲笑齐国无可用之人 嘲笑齐国人偷盗没出息 22.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众人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众人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行人挤在一起,肩碰着肩,脚尖碰着脚跟,将齐国国都人数之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富有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挥汗如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 23.勇敢机智、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能言善辩、不卑不亢、沉着冷静
【解析】2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可知,楚王让晏子钻狗洞。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和“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可知,当楚王看到晏子身材矮小时讽刺晏子的身高,说齐国没有人了。
结合第⑤自然段中“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千这种事?’”可知,楚王嘲笑在楚国的齐国人没出息,做盗贼。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1)结合“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中的“把袖子举起来,就能遮住天”“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可知,句子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样就把人多写得很有画面感,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挥汗如雨:指抹下来的汗就像下雨一样,形容天气热,出汗多。故“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可以用“挥汗如雨”来概括。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故“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概括。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第④自然段中“我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和第⑤自然段中“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zh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可知,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辩、维护国家尊严的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