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狼牙山五壮士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6 狼牙山五壮士》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位壮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狼牙山五壮士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C.五位壮士的眼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运用( )的方法来描写场面。
A.动静结合 B.点面结合 C.虚实结合 D.叙议结合
3.“狼牙山五壮士纷纷跳下悬崖,电影中这( )的一幕永远定格在观众的心中。”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悲伤 B.悲悯 C.悲壮 D.悲惨
4.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居(站在)高临(相邻)下 B.全神贯(连贯,穿通)注(集中 )
C.斩(砍掉)钉截(切断)铁 D.昂( 抬起 )首( 头 )挺胸
5.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满腔怒火 崭钉截铁 气状山河 B.坠入山谷 悬崖绝璧 横七竖八
C.昂首挺胸 壮烈毫迈 粉身碎骨 D.晋察冀 坚强不屈 叽里呱啦
6.下列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磨盘 磨刀 石磨 B.沉着 穿着 着眼
C.绷紧 绷带 绷着脸 D.子弹 弹珠 弹琴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B.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C.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D.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历史意义。
8.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 着一根电动旗杆。
A.挺立 屹立 矗立 B.挺立 矗立 屹立
C.屹立 矗立 挺立 D.屹立 挺立 矗立
9.下列哪一项是“居高临下”中“临”的意思?( )
A.靠近,对着 B.从高处往下看
C.来到,到达 D.临近,临到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棋(qí) 山涧(jiān)
B.沉着(zhuó) 抡胳膊(lún)
C.屹立(yì) 拧开(nínɡ)
D.贯彻(ɡuàn) 绷着脸(běnɡ)
11.课文最初称五个人是“战士”,后来改称为“壮士”,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没有对人物进行具体描写,所以统称“战士”;后面详细描写了他们是怎样英勇杀敌的,所以改称为“壮士”。
B.最初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能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吸引敌人,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C.将“战士”改为“壮士”避免了人物称呼的单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12.下列对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中的“横七竖八”“许多”说明了很多敌人上山时采用了迂回的战术,但最终还是被消灭了。
B.“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有力,非常密集,体现了战士英勇杀敌的坚定决心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C.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是因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喊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心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D.文章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五个人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之“壮”;再写英勇战斗,痛击敌人,揭示其行之“壮”;接着写诱敌上绝境,揭示壮士们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高喊口号舍身跳崖,揭示其气节之“壮”。
二、连线题
13.英雄人物知多少,连一连。
黄继光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董存瑞 革命英雄大无畏,敢以血肉之躯堵枪眼。
邱少云 不怕牺牲,手托炸药包。
雷锋 为了胜利,烈火焚身不皱眉。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15.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砸去。( )
16.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
17.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
四、填空题
18.《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 的大无畏精神。
19.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A.( )神( )注 B.( )天( )地 C.坚强( )( )
D.( )钉( )铁 E.( )身( )骨 F.居高( )( )
(1)他说话办事 ,从不拖泥带水。
(2)我最喜欢梅花,因为它具有不畏严寒、 、傲雪斗霜的精神。
(3)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 的业绩。
20.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成语。
(1)身体粉碎,死得很惨。( )
(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地势有利。( )
(3)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一点儿也不犹豫。( )
(4)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没有规律,乱七八糟。( )
21.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艰险:爬过了五岭、乌蒙两座大山,跨越过大dù( )河上只剩下十几根tiě suǒ( )的泸定桥,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长征何其艰辛,但他们却把这一切一lǜ( )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五、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 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 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 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2.“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气壮山河的口号。“这声音”充分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对党和人民的 。
23.对第④⑤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跟敌军赌气,战士们毫不犹豫地跳下悬崖。
B.战士们态度从容,步伐坚定,大义凛然。
C.战士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D.“说”“砸”“走”“昂首挺胸”等字词准确地描墓了战士们跳崖时的英勇无畏。
24.文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的整体表现,也重点写了班长的表现,这种写法叫 。其中 是“面”, 是“点”。
25.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永远流传,请你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来赞扬他们。
例:张富清——事例: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60多年来,他却刻意尘封功绩,默默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颁奖词: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五壮士颁奖词: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六、课外阅读
祖国
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一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蚕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只我像一只杜鸭,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26.通过阅读短文,我知道作者的故乡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27.母亲之所以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这是因为( )
A.在异国他乡,风虽然很热,但是这种热风无法吹到心里,让心变得很温暖。
B.在异国他乡处处受到压抑,甚至没有尊严,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所以心很凄凉。
C.在异国他乡,母亲有些水土不服,对生活的环境不适应。
D.在异国他乡,母亲没有了亲人和朋友,觉得寂寞,所以觉得天气也是不舒服的。
28.中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国土。( )
A.960多万 B.750万 C.1200万 D.860万
29.“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这里的“痴情”指的是( )
A.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 B.对美好友情的迷恋。
C.对更多金钱的迷恋。 D.对美好亲情的迷恋。
30.六(1)班的同学打算以“我的爱国心”为主题举行演讲活动,假设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自己的演讲题目编写提纲,并在小组内进行演讲,争当“爱国小卫士”。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有语病,搭配不当,“陆续”与“射击”不恰当,将“陆续”改为“持续”。
B.有语病,关联词使用不当,“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牺牲了”与“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
C.正确。
D.有语病,否定不当,应该是“避免……再次发生”,因此将“不再”改为“再次”。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场面描写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段话中的‘面’是前两句话对五个战士概括性描写,这段话中的‘点’是第三句到第六句最能显示五个战士形象特征的详细描写。‘点’之所以写得详细,采取的方法是分别对五个战士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个地展现他们的动作、神态,表达他们心中的爱与恨。”
《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的场面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文章按照兵出场的顺序依次描写,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写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
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A.悲伤:伤心难过。
B.悲悯:哀伤而同情。其中,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
C.悲壮:指悲哀雄壮,或形容悲痛而壮烈的样子。
D.悲惨:意思是悲苦凄惨。
结合语境,狼牙山五壮士纷纷跳下悬崖,这是一种容悲痛而壮烈的举动,故选“悲壮”。
4.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居高临下: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也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居”,站在,处于。“临”,面对。
B.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贯”,穿通。“注”,集中。
C.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斩”,砍掉、“截”,切断。
D.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昂”,抬起。“首”,头。
故选A。
5.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 崭钉截铁——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气状山河——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B.坠入山谷——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C.壮烈毫迈——壮烈豪迈,形容勇敢而有气节,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D.正确。
6.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字音辨析。
A.磨盘(mò),磨刀(mó),石磨(mò)。
B.沉着(zhuó),穿着(zhuó),着眼(zhuó)。
C.绷紧(běng),绷带(bēng),绷着脸(běng)。
D.子弹(dàn),弹珠(dàn),弹琴(tán)。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该成语不合语境。
8.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挺立:是直立的意思。
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指高耸地立着。
根据词义,结合①句大意,应选填词语“屹立”;根据词义,结合②句大意,应选填词语“矗立”;根据词义,结合③句大意,应选填词语“挺立”。
9.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临:从高处往下看。
10.D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项,“涧”读音为“jiàn”;
B项,抡:[lún]挑选;选拔 ~材。[lūn]用力挥动 ~拳。~刀。这里读“lūn”;
C项,拧:[nǐng]控制住物体并向里转或向外转 ~螺丝。墨水瓶盖儿太紧,~不开了。
[níng]用两只手握住物体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用力转动 ~手巾。
[nìng]倔;固执 这孩子脾气真~。
这里读“nǐng”。
D项,正确。
11.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B项正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上绝路,行为悲壮,所以称为“壮士”。
12.B
【详解】ACD.正确。
B.有误,“用石头砸”不是因为石头砸下去很迅猛有力,而是因为当时的弹药非常的珍贵,可以先用其他东西杀敌,等到关键时刻再用弹药。
13.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英雄人物主要事迹积累。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在攻打隆化用于爆破敌碉堡的那些炸药包上,差不多每个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于炸药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对象也不同,所以董存瑞或在炸药包上画有要炸的碉堡的样子,或是爆破手匍匐前进的形象,或是敌人待毙的丑态。在有的漫画旁,他还写上这样的顺口溜——仇恨满胸怀,隆化要打开,新中国要靠我们的双手建起来!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湖南省望城县人。1960年,在人民生活遭到严重困难时,他把省吃俭用的200元钱寄往灾区。群众赞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4.× 15.× 16.√ 17.√
【分析】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结合句意,可知这里不是比喻修辞。
1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磨盘”和“石头”是同类事物,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结合句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结合句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榴弹的爆炸比作开花。
18. 抗日战争 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全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19. 全 贯 惊 动 不 屈 斩 截 粉 碎 临 下 D C 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惊天动地:形容事业伟大或事情影响极大。
坚强不屈: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屈服。
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粉身碎骨:身躯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
居高临下: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
(1)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办事不拖泥带水,应选:斩钉截铁。故选D,
(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梅花精神的词,应选:坚强不屈。故选C。
(3)结合词义,可知,形容业绩的词,应选:惊天动地。故选B。
20. 粉身碎骨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1)抓住关键词“身体粉碎”可以想到词语“粉身碎骨”,指身躯粉碎。现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
(2)抓住关键词“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可以想到词语“居高临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也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3)抓住关键词“坚决果断”“一点儿也不犹豫”可以想到词语“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抓住关键词“没有规律”“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可以想到词语“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21. 渡 铁锁 律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渡、律”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2. 仇恨 热爱与忠诚 23.A 24. 点面结合 五壮士的表现 班长的表现 25.为责任,你们全力以赴:为人民,你们舍生忘死;为民族,你们忠心耿耿。你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将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解析】2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中的“这是英雄的中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两句话,句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两句话感人至深,赞颂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毫不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
2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从文本材料中的第②句中的喜悦和第③句中的激动来看,五壮士的心情和A选项的赌气是相反的,所以A错误。五壮士的跳崖是出于对日本帝国的仇恨,在无路可走、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他们宁可跳崖,也不愿被日军抓走拷打,这是五壮士英勇无畏的具体体现。
24.考查写法。
点面结合法,是文章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在描写某一事物时同,时进行一般性(群体)和特殊性(个体)的描写,使文章具有说服力,鲜活、生动,突出特殊和一般的辨证关系。因此,遇到这种文本结构的描写时,我们可以用“即描写了……又单独描写了……,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塑造了……形象,突出了……,使得……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句式来说明点面结合的好处。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③④两句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个体描摹,重点刻画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是“点”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的写法,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25.考查语言表达。
五壮士的事例是一个非常感人且值得赞扬的故事。他们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首先提及五壮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强调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接着,可以赞扬他们坚定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的勇气,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最后,可以强调五壮士的事迹将永远流传,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五壮士——事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他们英勇无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他们坚守阵地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永恒的传奇。
颁奖词: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英雄。在生死关头,你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国家、为人民献出生命。你们的爱国精神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你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你们的壮丽人生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上。
26.D 27.B 28.A 29.A 30.题目:《为中华振兴而读书》
观点:我们要认真读书,报效祖国
感悟收获:我们要好好学习,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报效祖国。
事例1:周总理读书时的志向。
事例2:梁启超的事例。
事例3:中国屈辱的故事。
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析】26.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从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可知,作者的故乡是中国。
2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可知“风是热的”是因为作者生活在赤道,“心却凄凉”是因为生活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祖国,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故选B。
2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中“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可知,中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故选A。
2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中“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可知,这里的“痴情”指的是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故选A。
30.本题考查为演讲题目编写提纲。
这类题,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文章主旨,然后进行列提纲,找出相对应的事例。
首先可以围绕“爱国”这一主题选择标题,题目可多样花,力求新颖,标题要简练,又要有吸引力,让人一看题目就有阅读的欲望。
根据“爱国”的主题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再寻找与之相关的事例和名言进行证明,语言通顺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