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09: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开国大典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7 开国大典》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一共描写了四个场面的顺序是( )
①典礼开始 ②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场面
③毛主席宣读公告 ④阅兵式宏伟盛大的场面、群众游行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读下列句子,对句子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
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入面红旗迎风招展。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A.两个句子都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
B.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烘托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C.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D.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平坦(tǎn) 距(jǜ)离 B.外宾(bīn) 宣(xuān)传
C.阅(yuè)读 旗帜(zhì) D.栏(lán)杆 汇(huì)合
4.朗读《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应带着( )的语气和心情。
A.自豪、激动 B.庄严、郑重 C.轻松、欣喜 D.热情、壮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B.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钢铁巨人一样。
C.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抛上天去。
D.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老师、学生、女人等各种各样的人。
6.《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A.贝多芬 B.聂耳 C. 纪伯伦 D.田汉
7.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否定
8.“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语气的转折 D.语意的转变
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万支礼花持续射入天空。 B.三十万人一齐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校长宣读了开场词,宣布典礼开始。 D.福州的地铁行驶平稳,一点也不晃荡,比坐汽车舒服。
10.“开国大典”一词中“典”字的意思是( )
A.标准 B.典礼 C.典故 D.主管
1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旗只 距离 肃静 B.瞻仰 坦克 汇集
C.检阅 外滨 暴发 D.诞生 擎着 政俯
二、连线题
12.将搭配恰当的词语连起来。
雷鸣般的 掌声 选举 人流
徐徐上升的 欢呼 汇集 代表
此起彼伏的 礼花 爆发 部队
五彩缤纷的 国旗 检阅 掌声
三、填空题
13.《开国大典》记叙了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 的心情。
1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开国大典》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找到的句子:
批注:
1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宣告 ( )的声音 ( )的国旗 ( )的欢呼
( )的帽子 ( )的掌声 ( )地挥手 ( )地前进
16.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四、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李普
①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③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7.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8.文中画“ ”的语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
19.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 和 两个过程。
20.你从文中画“ ”线的部分,感受到了什么?
21.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74周年。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生活在
新时代是幸福的,请你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写一写(可以从教育、科技、交通、生活等方面来写)。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五、课外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
  ①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②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突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单独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照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④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⑤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⑥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⑦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⑧刚刚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⑨国歌令我又冲动起来,久已寂静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 〞,我们能依然这么冷淡么?
⑩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22.第⑤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
23.简析第三、四两段中加点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24.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开国大典》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写作顺序: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以及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入面红旗迎风招展。”这句中“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写出了会场的环境布置,衬托出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是动态描写。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广场上的人们比作海洋,形象的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之多,场面之壮观;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广场上红旗招展,热烈气氛;“红旗翻动”是动态描写。
综上所述结合题干描述可以得知C选项描述错误,“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描写的是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不是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故本题答案为:C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平坦píng tǎn: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距(jǜ)离——距离jù lí:指(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也可以指感情、认识等方面的差距。
B.外宾wài bīn:意思是外国来的宾客。
宣传xuān chuán: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宣扬。
C.阅读yuè dú:看、读并领会其内容。
旗帜qí zhì:泛指悬挂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颜色、图案的布。
D.栏杆lán gān:桥或凉台等边沿上用来拦挡的东西,有的像栅栏。
汇合:huì hé:聚集,会合。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朗诵。
要掌握朗诵的语气必须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本篇文章应该采用自豪、激动的语气和心情朗读。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病的辨析和理解,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B项。
A.本句话中问题在于词语搭配不当,“眼睛”和“投向”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C.本句话中问题在于缺少成分,不能把头上的报纸抛上天去,而是手中的报纸。可以改为: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手中的报纸抛上天去。
D.本句话中问题在于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6. D 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考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7.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双引号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整句话的语境进行分析,本句话中:两股“红流”指两支高举灯笼火把的游行队伍。所以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8.A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
“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故本句中的破折号起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答案选A。
9.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持续:延续不间断。句意说的是一万支礼花断断续续地射入天空。故“持续”搭配不当,应改成“陆续”;
B.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结合“国旗”可知,搭配正确;
C.宣布:公开告诉大家。结合“典礼开始”可知,搭配正确;
D.平稳:没有波动或危险。结合“一点也不晃荡,比坐汽车舒服。”可知,搭配正确。
10.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本题中“开国大典”是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所以“典”字的意思是典礼。
1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
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是B项。
A.旗只——旗帜
C.外滨——外宾
D.政俯——政府
12.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搭配的掌握。作答时,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去完成,把最确定的先连线。
13. 1949 10 1 首都北京 伟大历史意义 无比自豪、激动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写了典礼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场面,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的激动之情。
14. “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突出了会场的环境布置,衬托出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通过对群众入场时广场气氛的描写,表现出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从阅兵式上描写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中,表现出了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先结合课文读读这几个句子,然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体会句子传达的热烈氛围,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做好批注后和同学交流。
(1)从会场布置的情况“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衬托出现场的隆重、热烈、庄严的气氛。
(2)“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广场上的人们比作海洋,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之多;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写出了广场上红旗招展的热烈气氛。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群众的热情,激动的心情写了出来。
类似的句子: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批注:“肃静”一词说明了人民都是十分的严肃寂静的,但是当炮声响起后,人民的心情变得十分的激动;“雷鸣般的掌声”衬托出现场的隆重、热烈。
15. 庄严 清脆
鲜红 热烈 雪白 排山倒海 不断 整整齐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宣告:宣布,告知。可以与词语“严肃、郑重”等搭配。
声音:声波通过听觉神经在人的头脑里所留下的迹象。可以与词语“美妙、悦耳”等搭配。
国旗: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旗帜。可以与词语“飘扬、庄严”等搭配。
欢呼:快乐的呼叫。可以与词语“尽情、忘我”等搭配。
帽子: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装饰的用品。可以与词语“合适、漂亮”等搭配。
掌声:鼓掌的声音。可以与词语“欢声雷动、经久不息”等搭配。
挥手:挥动手臂或手中拿着的东西表示信号、问候或致敬。可以与词语“轻轻、依依不舍”等搭配。
前进:上前;向前行进。可以与词语“昂首阔步、飞快”等搭配。
16.示例:典礼前 典礼中 阅兵式 典礼后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开国大典》一文是按照开国大典的顺序来叙述的。先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放礼炮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典礼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7.肃静 宣读 热烈 18.B 19. 升国旗 宣读公告 20.感受到人们对领袖的热爱。 21.在义务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
【解析】17.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语段内容。
肃静:安静严肃。
宣读:当众朗读。
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的。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选文是课内文章选段,学生熟读文章,按照原文回答即可。
18.本题考查的是破折号的作用。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结合上下文可知,“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的是五星红旗,就是新中国的国旗。
故选B。
19.本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①段的句子“接着,升国旗”和第②段的句子“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可知这两段写了升国旗的场面;从第③段的句子“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了宣读公告。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
从“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句子中,“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当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自建国至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是幸福的。
如:在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
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
在生活方面,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富足,国泰民安。
22.B 23.“我”对照应者多,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24.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可就创业的艰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将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等方面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2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我劝天公重抖擞出自于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于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于宋代文天祥的《过零 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丁洋里叹零 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 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苟利国家生死以出自于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结合第⑨自然段中“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和以上诗句的意思可以得知本题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
结合短文第三段:“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得照应者,让“我”感到出乎意料和不可思议。
竟:表示出乎意料。
结合短文第四段:“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已经来到广场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短文最后一段:升起仪式虽然时间不长,但观众心中确想了很多。
例如:“成功者”想到了创业时的艰辛;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了许多成就;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