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灯光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8 灯光》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照耀 宏伟 赞叹 俞皖苏 B.围歼 激烈 茂蜜 沙柳林
C.漆黑 阻击 地堡 爆露 D.微弱 歼灭 双膝 憧憬
2.本文以“灯光”为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灯光”代表着幸福的生活,寄托着作者对革命战士的深切怀念之情。
B.正是千千万万个“郝副营长”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之光,才最终点亮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
C.“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幸福的生活。
D.表达了作者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赞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
A.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B.“我明天要去少年宫,你能和我一起去吗?”他自言自语地对小华说。
C.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D.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
4.下列每组短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感到温暖 沉入回忆 B.茂密的沙柳林 微弱的亮光
C.剧烈的围歼战 自制的烟卷 D.宏伟的建筑 认真地思索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C.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6.与“排山倒海”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是哪一项?( )
A.人山人海
B.一步登天
C.如获至宝
D.惊天动地
7.根据意思写词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随着风力飘扬。(随风飘扬) B.形容交通便利。(四面八方)
C.指各种颜色。(五颜六色) D.形容力量强,声势大。(排山倒海)
8.下列与“看”的意思无关的词语是哪一项?( )
A.瞻仰
B.环顾
C.鸟瞰
D.憧憬
二、填空题
9.课文直通车。
课文主要写 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 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 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 ,最后英勇 了。
10.选词填空。
激烈 热烈 猛烈 剧烈
(1)校长一来,教室里便响起了( )的掌声。
(2)( )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
(4)吃完饭,请不要做( )的运动。
11.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一星( ),就是你的生命;
一盏( ),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 ),
为了( ),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
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
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
1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 ) 暴露——( ) 挺进——( )
璀璨——( ) 黑暗——( ) 漆黑——( )
13.依据课文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
看到:璀璨灯光
( 现 实 )引起回忆 广场灯光
听到:( )
战斗前:看书憧憬
( )往事重现 插图灯光、战场火光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战斗中:( )
( )怀念英烈:致敬先驱者 广场华灯
三、连线题
14.连一连。
庄严的 回答 雷鸣般的 灯火
相同的 建筑 强有力的 语调
雄伟的 宣告 千千万万的 火花
坚定的 声音 五颜六色的 掌声
四、判断题
关于三处“灯光”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5.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 而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的桥梁, 这桥梁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架起的。( )
16.灯光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 是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动力。 ( )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五、课内阅读
瞻仰英雄人物缅怀革命先烈
灯光(节选)
①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②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③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④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⑤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7.根据节选文段内容填空。
璀璨的灯光象征 ,郝副营长的理想是让孩子们 。课文结尾,“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既抒发了我对 ,也抒发了我对革命战友的怀念之情。
18.红色展馆想请越秀雏鹰中队拍摄一部微电影,歌颂郝副营长的英雄品质。请结合节选文段,根据提示完善以下拍摄脚本。
片名:黑暗中那一星火光
人物:郝副营长 年代:1947年秋
抓拍关键动作 划着→ → →
突出精神品质(关键词) 英勇顽强
19.请根据节选内容概括郝副营长的英勇事迹,作为微电影的旁白。
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 。
20.微电影结尾,需要一句名言致敬所有英烈。请根据节选文段内容,从下列名言中挑选一句最合适的,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六、课外阅读
号魂
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到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地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
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从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
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
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愤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
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⑧解放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
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
⑩进入老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
“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精神名片。
(选文有删改)
21.“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22.请梳理选文中“老刘”和“军号”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老刘的行为 时间 老刘的行为
(1)开始参军时 郑重接过军号 (4)解放退伍时 申请带回军号
(2)参加战斗时 使劲吹响军号 (5)担任支书时 再次吹响军号
(3)身负重伤时 ① (6)耄耋之年 ②
23.联系上下文,请说一说选文第⑥段在写战斗打响时,为什么要插入环境描写?
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
2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标题“号魂”的多重意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俞皖苏——豫皖苏;
B.茂蜜——茂密;
C.爆露——暴露。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主旨内容的理解。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结合课文内容可知,A、B、C正确,D选项有误。本文以“灯光”为题,表达了作者革命先烈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义和句意的理解。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猛烈:(形)气势雄壮,力量大。
A.的句意是:孩子在读书,结合以上释义可以得知“聚精会神”可以用来形容读书;故该词语运用恰当。
B.的句意是:我在和小华聊天,结合以上释义可以得知“自言自语”不可以用来形容本句的意思;故该词语运用不恰当。
C.“千钧一发”是用来形容“时刻”结合以上释义可以得知“千钧一发”可以用来形容“时刻”这一词语;故该词语运用恰当。
D.“猛烈”是用来形容“炮火”结合以上释义可以得知“猛烈”可以用来形容炮火;故该词语运用恰当。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4.A
【详解】本题考查短语搭配。
A.“感到温暖”是动宾短语,宾语多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沉入回忆”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陷入回忆”。故错误。
B.“茂密的沙柳林”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的”后中心语多为名词。“微弱的亮光”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的”后中心语多为名词。故正确。
C.“剧烈的围歼战”“自制的烟卷”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的”后中心语多为名词。故正确。
D.“宏伟的建筑”“微弱的亮光”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多为形容词,“的”后中心语多为名词。“认真地思索”是偏正短语,“地”后中心语多为动词。故正确。
故答案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D选项中中国共产党万岁是游行队伍说的话,句末的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即应改为: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成语归类。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夸大人多,属于夸张。
B.一步登天: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夸大登一步的距离,属于夸张。
C.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属于比喻。
D.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夸大某种声势,属于夸张。
故答案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掌握能力。
A.正确。随风飘扬:随风摆动、飘动,常用来形容旗帜等物。
B.有误。四通八达: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C.正确。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D.正确。排山倒海:意思是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故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瞻仰的释义:(动)怀着敬意看。
环顾的释义:(书)(动)向四面观看。
鸟瞰的释义:(动)①从高处向下看。②对事物的概括描写。
憧憬的释义:(动)向往。
结合以上词语的意思可以得知与“看”无关的词语是“憧憬”
9. 解放战争 读书 火柴 自己 牺牲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通过阅读可知,郝副营长的憧憬是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相电灯下读书的孩子;他后来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那本书;因为火光暴露了自己,最后英勇牺牲了。
10. 热烈 激烈 猛烈 剧烈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激烈:剧烈,强烈。
热烈:兴奋激动。
猛烈:气势雄壮,力量大。
剧烈:猛烈。
(1)根据句意可知,对于校长的到来是兴奋激动的,故而选择“热烈”。
(2)根据句意可知,强烈的围歼战马上就要开始了,故而选择“激烈”。
(3)根据句意可知,敌人的炮火是力量大的,故而选择“猛烈”。
(4)根据句意可知,吃完饭,不能做猛烈的运动,故而选择“剧烈”。
11. 火光 电灯 全国人民的解放 这次战斗的胜利 一个光明的胜利
【详解】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灯光》这篇文章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一星灯光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他希望孩子们也能用上电灯,电灯成了郝副营长一生的追求,在这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故可填空为:一星火光,就是你的生命;一盏电灯,就是你的追求。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战友啊,亲爱的战友,是你用生命点亮了一个光明的胜利。
12. 凉爽 隐藏 退却 暗淡 光明 明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温暖:意思是使感到温暖。其反义词有冰凉、寒冷等。
暴露:指露在外面,无所遮蔽;显露出来。其反义词有埋没、隐藏等。
挺进:指直向前进。其反义词有溃退、后退等。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人或事物。其反义词有暗淡、黯淡等。
黑暗:指没有光;或比喻社会落后、政治腐败。其反义词有明后、鲜亮等。
漆黑:谓极暗无亮光;颜色极黑。其反义词有通明、皎洁等。
13. “多好呀” 回忆 烧书指路 现实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识记。
《灯光》主要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14.
【解析】略
15.√ 16.√
【分析】15.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灯光》写在天安门引起了我对战争年代郝副营长的回忆,赞美了郝副营长未来革命后代能过上幸福生活,战场上点燃书籍指引队伍找到突破口,而勇于牺牲的精神。因此,“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 而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的桥梁, 这桥梁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架起的。”这句话说法正确。
16.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灯光》写在天安门引起了我对战争年代郝副营长的回忆,赞美了郝副营长未来革命后代能过上幸福生活,战场上点燃书籍指引队伍找到突破口,而勇于牺牲的精神。灯光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 是革命先烈憧憬并为之奋斗的动力。说法正确。
17. 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郝副营长无私奉献,舍生取义品质的赞美 18. 点燃 举 照亮 舍生取义 19.在黑暗中后续部队与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而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本,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方向,自己却英勇牺牲。 2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灯光》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可知,璀璨的灯光象征是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从第④自然段句子“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理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可知,郝副营长的理想是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知,璀璨的灯光使我想起了那位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怕牺牲的战友,以及对战友崇高精神的赞美。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文章中第③自然段句子“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可知,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的词语是划着、点燃、举、照亮。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中第③④自然段句子“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理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可知,微电影的旁白要概括出郝副营长的事迹,突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如: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郝副营长为指引后续队伍的前进,划着火柴,暴露了自己而光荣牺牲,年仅22岁。
20. 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理解及书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根据诗词和文章的意思可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最合适作为微电影结尾。
书写时要注意“躯、赴、视、归”的正确写法。
21.“号”是小说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叙述老刘与军号的故事,突出了老刘意志坚定,爱国爱党,不怕牺牲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2. 死死护着军号 久久凝望军号 2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斗悲壮惨烈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4.①刘娃子吹响的军号声在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给处于困境的人们以鼓舞和指引。②军号声演绎成了“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和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给人以激励。③这种“军号”精神成了代代相传的“精神名片”,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信仰”。
【解析】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整体体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信念,体现了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其中,老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误导致了一场悲剧,深感愧疚并决心以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努力为别人着想,并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具有线索作用,文章处处围绕“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
2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梳理。
结合题干对老刘“身负重伤时”的描写在第⑦自然段,根据“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可知,身负重伤的老刘仍然“死死守护着军号”;对老刘“耄耋之年”的描写在第⑩自然段,根据“进入老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可知,耄耋之年的老刘“经常久久凝望着军号”。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⑥段“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可知,本句是环境描写。“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可知,本场战争十分激烈,几场恶战,全连只剩下十几号人,非常惨烈,血流河,但战士们毫不畏惧,每个人都积极向前冲锋,此处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惨烈、紧张的气氛,烘托了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的精神。
2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
根据第④⑤⑥段的内容可知,是军号的精神带给大家战斗的勇气和力量,鼓舞着战士们勇不退缩,前赴后继,一直冲锋向前,奋勇杀敌,永远不能倒下;
根据第⑨⑩段的内容可知,解放后,刘娃子用军号精神指挥着乡亲们开荒种地、脱贫致富,乡亲们在军号精神的鼓舞下积极上进,顽强拼搏,战胜困难,个个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根据第⑩ 段的内容可知,是军号的精神唤回大柱回家创业,回报家乡、建设更美好的家乡,他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会有千千万万个“大柱”回来为家乡做贡献,军号的精神会时时激励着家乡的人们前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